高一物理板塊模型?文凱這一節課所講的這一道題目,是2015年新課標二卷的壓軸題25題。這道題以板塊模型為背景,考查的是受力分析、運動學公式、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用。這道題的難度比較大,也比較難講。所以文凱敢于挑戰高難度的壓軸題,勇氣可嘉,同時能把這個壓軸題講清楚,也不容易,這需要很好的物理基本功。那么,高一物理板塊模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功能關系是我們高中物理中比較重要的知識板塊,很多同學在高一學習功能關系時,很容易將常見的功能關系弄混淆,大家在學習功能關系時,首先要搞明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轉化可以通過做功才能實現,某種力做功往往與某一具體的能量變化相對應,所以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例如①合外力做的功(所有外力做的功)等于動能變化量;②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變化量的負值;③彈簧彈力做的功等于彈性勢能變化量的負值;④外力(除重力、彈簧彈力)做的功等于機械能變化量:⑤彈簧彈力、重力做的功不引起機械能的變化;⑥一對滑動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內能變化量;⑦電場力做的功等于電勢能變化量的負值。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高一物理中常見的幾種功能關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變化量的負值。當物體由高處運動到低處時,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當物體由低處運動到高處時,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注意:重力做功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只決定于運動初始位置的高度差.
?
(2)彈力的功等于彈性勢能的變化量的負值。彈力做正功,彈性勢能減少;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加。
?
(3)合力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量。合力做正功,動能增加;合力做負功,動能減小。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用W=FS算出來,另外一種是特殊的,就是畫圖,用數數知道算出來的,,,前面一種是力的大小方向不變的,后面一種是大小方向有一個或兩個變的,,,
2021作業幫龔政物理暑期班,完結版,百度網盤16.2G高清視頻。
資源目錄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mp4
1.課堂筆記.pdf
2.mp4
2.課堂筆記.pdf
3.共點力的平衡.mp4
3.課堂筆記.pdf
4.整體隔離與動態平衡.mp4
4.課堂筆記.pdf
5.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問題.mp4
5.課堂筆記.pdf
6.傳送帶與板塊核心問題梳理.mp4
7.曲線運動與平拋運動.mp4
課程資料\第1講\1、(思維腦圖)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jpg
課程資料\第1講\第一講打點圖.JPG
課程資料\第1講\課堂筆記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pdf
課程資料\第1講\(講義答案)第1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pdf
課程資料\第2講\2、(思維腦圖)運動學圖像與追及相遇.jpg
課程資料\第2講\第2講運動學圖像與追及相遇問題-學生版.pdf
課程資料\第2講\第二講打點圖.jpg
課程資料\第2講\課堂筆記運動學圖像與追及相遇問題.pdf
課程資料\第3講\3、(思維腦圖)共點力平衡.jpg
課程資料\第3講\第3講共點力的平衡-學生版.pdf
課程資料\第3講\第三講打點圖.png
課程資料\第3講\課堂筆記共點力的平衡.pdf
課程資料\第4講\下載必看.txt
課程資料\第4講\掃碼每天推送不定期福利哦.jpg
課程資料\第4講\第4講思維導圖.jpg
課程資料\第4講\第4講整體隔離與動態平衡-學生版.pdf
課程資料\第4講\第四講打點圖.png
課程資料\第4講\課堂筆記整體隔離與動態平衡.pdf
課程資料\第5講\第5講思維導圖.jpg
課程資料\第5講\第5講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問題-學生版.pdf
課程資料\第5講\第5講補充視頻.mp4
課程資料\第5講\第五講打點圖.jpg
課程資料\第5講\課堂筆記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問題.pdf
不廢話。先說說我自己,我初中物理每次考試都差點滿分,中考時得了滿分。
高中我在重點中學,一般物理大考試試卷難度不低,我一般分數在85-90左右。
高中物理重要的不是知識點掌握了,共識背勞了。
亂七八糟的我不不講,只講高中物理最重要的部分:思維。
你說你看答案發覺答案很難理解,很抽象,證明你的思維不夠嚴密。
舉個例子來說吧,一到運動與能量結合的問題,你看到題目應該在腦中能分析出運動各個狀態的不同,以及各個狀態對應的能量的變化。等你對一個運動能了若指掌,那么所要求的只需你組織好已知條件,在根據相應的公式就可以求解了。
一般覺得題目抽象就是題目里面某些狀態與狀態之間的關系,以及各個量之間的關系沒有弄清楚。
在上完新課后,要對學習的新課程進行思考,這就是一個鍛煉思維的過程。我初中的時候在學到滑動變阻器時,教材里還沒講到串聯電路分壓比,我就自己推了40分鐘,來思考串聯電路的分壓比。
第2個鍛煉思維的方法就是做題了,一道題,你不會做或者做錯了。問自己:為什么這個地方用xx公式你沒有想到?答案很簡單:對某個物理過程的分析不到位,所以就忽略了。你對待答案的正確態度不是:為什么這樣做?而是為什么這樣思考?等你清楚了為什么物體這樣運動,你就知道該用什么公式,該怎么解題了。
作為一個對物理較為自豪的高三學長吧。我敢說物理是高考拉開差距的一個科目。高中物理主要包括:理論,實驗和力學。其中又以力學為主導。所以學好力學,就可以說學好了一半了。
對于理論,要多回顧教材。
對于實驗,重在理解。
對于力學,要先受力分析。各種力的綜合:安培力,洛倫茲力,重力,摩擦力。并且熟練掌握、理解它們的公式。同時,拿到一道力學綜合題時,一定要重分析——分析過程,分析效果。還有,力學里比較常考的還有做功的問題。這個就要總結了。比如有時要用W=Fs,但有時又不能用,而只能用能量守恒。這方面一定要下功夫。
做好這些,踏踏實實的,我相信高中物理還是很有趣的。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板塊模型的全部內容,D.三個小球落地時的速度相同。把質量為m的石塊從離地h高度處以與水平面成 的仰角斜向上方拋出,初速度為v0,則石塊落地時的速率與下列哪些物理量有關: ( BD )A.石塊的質量m B.石塊初速度v0的大小 C.石塊拋出時的仰角 D.石塊拋出時的離地高度h 質量為 的滑塊沿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