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科學家?1、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那么,中國歷史上的科學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錢學森
錢學森,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
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鄧稼先
鄧稼先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并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并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科學家。
鄧稼先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被譽為“兩彈元勛”。
他是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我國的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3、華羅庚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的美稱。
4、李四光
李四光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
他是地質學家,教育家。
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1、張仲景(公元150 —219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
主要成就:《傷寒雜病論》 、《傷寒論》、《金匱要略》等。
2、祖沖之(429 -500 ),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家。祖沖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他研究過《九章算術》及劉徽注。
主要成就:圓周率、數學杰作《綴術》、改革閏法、應用“歲差”、首次提出“交點月”的計算、編撰《大明歷》、制作出指南車、《述異記》、《太平御覽》等。
3、張衡。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端鍟そ浖尽酚小稄埡饧?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4、畢升。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5、李時珍。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后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裴秀、葛洪、僧一行、蘇頌、王禎、宋應星、王清任、梅文鼎等。
部分簡介如下:
(1)張衡(78-139):東漢科學家,字平子,南陽人,畫出我國首張星圖,創造了渾天儀和地動儀。
(2)祖沖之(429-500):南朝宋齊間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道人,擅長歷數,首次把圓周率準確推算到小數點后六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制成《大明歷》,造出指南車,千里船。
(3)葛洪(284-363):西晉醫藥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句容人;對化學、醫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抱樸子·內篇》為現存較早的煉丹術著作,《金匱藥方》有對天花等病世界最早的記載。
(4)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學家,俗名張遂,昌樂人,在世界第一次發現恒星位置變動的現象,還制成《大衍歷》。
(5)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字存中,杭州人,在天文、數學、醫藥、生物、物理學上的成就,都極其卓越,著作40種。
(6)黃道婆:元初女紡織家,松江人,引進黎族紡織工具并加以改進,對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7)郭守敬(1231-1316):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家和數學家,字若思,邢臺人。
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裴秀、葛洪、僧一行、蘇頌、王禎、宋應星、王清任、梅文鼎等。
部分簡介如下:
(1)張衡(78-139):東漢科學家,字平子,南陽人,畫出我國首張星圖,創造了渾天儀和地動儀。
(2)祖沖之(429-500):南朝宋齊間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道人,擅長歷數,首次把圓周率準確推算到小數點后六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制成《大明歷》,造出指南車,千里船。
(3)葛洪(284-363):西晉醫藥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句容人;對化學、醫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抱樸子·內篇》為現存較早的煉丹術著作,《金匱藥方》有對天花等病世界最早的記載。
(4)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學家,俗名張遂,昌樂人,在世界第一次發現恒星位置變動的現象,還制成《大衍歷》。
(5)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字存中,杭州人,在天文、數學、醫藥、生物、物理學上的成就,都極其卓越,著作40種。
(6)黃道婆:元初女紡織家,松江人,引進黎族紡織工具并加以改進,對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7)郭守敬(1231-1316):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家和數學家,字若思,邢臺人。
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裴秀、葛洪、僧一行、蘇頌、王禎、宋應星、王清任、梅文鼎光啟、裴秀、葛洪、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裴秀、葛洪、僧一行、蘇頌、王禎、宋應星、王清任、梅文鼎僧一行、蘇頌、王禎、宋應星、王張衡、張仲景、祖沖之、酈道元、賈思勰、孫思邈、畢升清任、梅文鼎天文:張衡、袁天罡、僧一行、郭守敬、蘇頌、梅文鼎
醫學:葛洪、華佗、扁鵲、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王清任
數學:劉徽、祖沖之、梅文鼎
地理:裴秀、酈道元、徐光啟
科普類(綜合型):沈拓、宋應星
發明家:墨子、蔡倫、諸葛亮、畢升
農學家:賈思勰、王禎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科學家的全部內容,1、張仲景(公元150 —219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主要成就:《傷寒雜病論》 、《傷寒論》、《金匱要略》等。2、祖沖之(429 -500 ),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家。祖沖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