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地理?深入探索人教版初二八年級下冊地理課程,讓我們一起領略中國大地的多元風貌:自然環境的緯度與地勢中國的氣溫和降水受緯度影響顯著,自南向北,氣溫降低,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地勢階梯狀分布,展示了獨特的地理分異。人文環境的地域特色農業呈現出顯著的地域差異,東耕西牧,南方稻米遍野,那么,初二下冊地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地理知識下冊,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地理知識下冊1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一、北方地區
1、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民族以漢族為主,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2、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主要的地形區有東北、華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黃土高原。東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稱;華北平原有黃河、淮河、海河沖擊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其與黃土高原一起被稱為“黃土地”。山脈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和太行山,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組成。3、氣候:位于溫帶,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間,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龍江(結冰期最長),松花江、黃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區由于缺水,對工農業生產不利。
4、北方地區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區、京津唐工業區和山東半島工業區。
對世界上的一切學問與知識的掌握也并非難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努力掌握規律,達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學習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二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中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6、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7、渤海有我國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的漁場舟山漁場。
8、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9、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0、我國總人口為13.40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其中少數民族最多的是壯族。
11、為了使人口數量的減少,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這里是整理的筆記http://m.doc88.com/p-2758103432896.html
1、我國氣溫、降水、地勢的分布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反映了我國自然環境的差異顯著。
(1)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2)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3)自西向東,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在自然環境差異的基礎上,人類活動也呈現明顯的差異。
(1)我國農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2)人口、城市、交通線表現為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3)經濟發展水平東部高,西部低
3、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以北和以南地區均有明顯的差異。
(1)秦嶺——淮河以北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一年收獲一次或兩年收獲三次。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2)秦嶺—淮河以南地區農田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一年收獲二至三次。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3)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地區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氣溫和降水的影響(氣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響
(4)秦嶺—淮河一線是溫度帶中(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是干濕地區中(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級地理下冊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地理下冊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地理下冊第七章的第二節《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的第一框題的內容“豐富的旅游資源”
一、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方面
本節內容是認識省內區域的一個特例。本節內容在《地理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要求是:
(1)運用地圖說出區域的位置、并對區域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2)根據有關材料說出支柱產業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3)舉例說明區域環境和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針對本節第一框題的內容,依據《地理課程標準》,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運用西雙版納位置圖說出西雙版納的位置,并對區域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2、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3、能夠說出西雙版納的原始熱帶雨林植物的典型特征。
4、能夠說出西雙版納的資源特色及優勢。
5、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觀察能力,相互協作能力與分析探究能力。
初二地理下學期復習提綱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上就是初二下冊地理的全部內容,八年級地理知識下冊1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一、北方地區 1、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民族以漢族為主,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2、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