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世界公認的中國歷史 國際承認中國歷史幾千年 外國承認中國歷史幾年 世界不承認中國的朝代 世界承認中國歷史
從秦始皇掃六國統一天下開始,到清帝溥儀退位結束,中國歷史上記載了494位皇帝。像張邦昌、李自成之流是沒有資格入選的。中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只有12個,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但期間還有很多大一統王朝并沒有被寫入歷史教科書,新朝就是其中一個,新朝由王莽建立,王莽于公元8年篡漢建立新朝,公元23年亡國,存在15年,之所以不被正式承認,是櫻賀因為新朝是篡漢建立的,后又被東漢推翻,兩漢有一定的傳承關系。 對此段時間,民間傳說還有隱答些神秘色彩,說高祖斬白蛇起義當中的白蛇被劉邦攔腰斬斷,可憐的白蛇化為王莽回來復仇也斬斷了大漢的中斷,當然傳說歸傳說,不足為信,不過王莽這個人還有些神秘色彩,王莽本來是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成員, 公元八年12月,漢朝的皇權旁落,王莽代漢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改制在歷史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王莽親自制定禁止奴隸買賣,有朝廷控制物價,并且征收商業稅,廢除五銖錢還發明了青銅卡尺。出土的新朝青銅卡尺居然和現代的游標卡尺基本相同,但是時間上早了2000多年,證明了當時新朝國力的強盛。 還有一個沒有怎么被歷史承認的王朝就是武則天建立的武周,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史學家認可的女皇帝武則天于公元690年到705年建立大周政權。和新朝一樣,也只存在了15年,雖然武周只存在了15年,但武則天掌權時間可不止于此。 武則天代高宗之爭算起,至神龍元年到中宗復位為止,武則天先后執政長達45年。 另外一個王朝是傳奇的帝王,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趙佗活了103歲,是世界上活的時間最長的皇帝,南越國的勢力范圍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云南,福建以及越南大部分地區和緬甸部分地區,是個不折不扣的地域大國,南越國之所以沒有在《史記》當中出現,是因為太史公和趙佗是同時代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犯到漢武帝,選擇一筆帶過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史記》中記載南越國恢復了大漢帝國,但幾年前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推翻了這個記載,南越國文帝趙妹是趙佗的孫子,一直都保留著帝號。 還有一個被遺忘的朝代,是韓林兒的龍鳳宋朝,朱元璋一直是韓林兒的部下,公元1359年小明王韓林兒任命朱元璋為江南行諸書省左丞相,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正月,朱元璋自立吳王發布文告,第一句話仍是皇帝圣旨,吳王令旨。龍鳳宋朝的都城在汴梁和蒙古元朝主力作戰,基本是龍鳳宋朝完成的。韓林兒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大將,他們攻克了山東,河北,陜西,四川,山西,還攻占了元朝的尚都,今天的內蒙古。接著又攻陷了大同,遼陽,最后甚至連平壤灶頌慧都拿了下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朱元璋卻把韓林兒給害死了,擷取了龍鳳宋朝的勝利果實。 龍鳳宋朝的年號子自1355年二月至1366年12月前后共計12年,韓林兒死后其屬下吳王朱元璋改次年為吳元年,吳2年改為洪武,建立明朝。朱元璋對這件事情諱莫如深,在修筑元史時把龍鳳宋朝刻意的丟失了,但龍鳳年號在民間還是有影響力的,陜西在洪武30年起義用的還是龍鳳年號。 另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是安祿山建立的大燕,在安史之亂當中,安祿山憑借武力占領了長安,并控制了北方核心地區,后來在安祿山死后,大燕在唐朝的禁宮當中堅持了七年而被消滅,作為叛軍建立的國度,而且后來又被唐朝推翻,一定是不會被歷史承認的。 最后一個是南明,在北京被攻陷之后,明朝幸存宗室在南方建立政權,號南明,可惜在南明內部并沒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導致內部戰亂不斷,后來南明政權并沒有能夠阻止清軍的進攻,被清軍取而代之。
夏代,作為中國文明史的第一頁,已經湮沒在 歷史 長河之中。時至今日,對夏文明的記憶,僅僅剩下它的名字和傳說。
夏代是否真實存在過?如果它曾經存在過,那為何消失得無影無蹤?為何商代文明突然出現,并在出現時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它繼承了誰的文明?
按照國際史學界的觀點,界定一個國家的文明必須具備三大要素:城垣的出現、青銅器的使用和文字的產生。
依照這三種標準,我國甲骨文的 歷史 距今為3400年,殷商青銅器和巴蜀三星堆青銅器距今為3800年,夏代二里頭城垣遺址距今約4100年。
若據此推定,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似乎空無實據,在世界四大文明中,遠不極其他文明 歷史 悠久。
實際則不然!
眾所周知,斷定一個國家的文明史,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文物佐證和文獻支撐。關于我國夏代的 歷史 ,只因缺少文字記載而略顯蒼白,因此,西方學者的主流觀點才認為,中國的夏朝就像亞特蘭蒂斯一樣都屬于傳說中的文明,中國的文明信史也只能從商代開始。
事實上,在我國多年的考古發掘中,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有關夏代的 歷史 文化造存。
但遺憾的是,只因以往的考古觀念過于依靠文獻記載,以至于那些被發現的夏代物質文明仍以發現地作為它們的命名,這不僅導致了人們對夏代文化遺存出現了誤讀與誤判,更為關鍵的是這種方法將永遠還原不出它們的 歷史 本質。
在人類的文敗肆態明史上,不同文明間的沖突異常殘酷,勝利的文明對失敗的文明通常都會進行毀滅和驅逐,為鞏固統治而對舊文明進行符合自己意識形態的吸收和改造。
于是,人類 歷史 就在這樣的征服與被征服中一次次浴火重生。舊有文明的基因雖然被一代代傳承下來,但其最初的形象已很難被辨認說清。
例如,在蒙古人的鐵蹄下,很多中亞和東歐文明也蕩然無存。西班牙人征服瑪雅后不僅掠奪了黃金,同時為了傳教而從根本上還清洗了瑪雅文明。
在中國的 歷史 上,可以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最著名的案例,在這場文化的浩劫中不僅導致中國的上古文化戛然而止,而且很多 歷史 文獻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然而幸運的是,這一 歷史 事件發生在文字出現之后,未被焚毀的野史和書籍仍保住了一部分 歷史 文明。
但是,在更久遠的 歷史 年代,文明之間的殺伐卻更多地停留在令人半信半疑的傳說之中。
在后來的 歷史 研究中,盡管人們不斷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但只有當其數量積累到某種程度后,新的發現才會產生出新的觀點,而新的觀察源點才能真正填補 歷史 的空白和研究。
荷馬史詩自公元前9世紀著成,在之后的數十個世紀以來被作為文學經典,直到1871年德國業余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發現古特濟伊遺址并發掘出大量珍寶,世人才相信特落伊是真實存在的。
1932年開始至1938年,由卡爾·布列根繼續主持考古發掘。之后,直到1988年,由德國圖賓根大學和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古典學系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雹芹重新展開考古工作,特洛伊考古在停滯了50年之后重新開始。
按照常理,在戰爭結束后,保衛戰的利者會把用于投的石塊等武器重新收集起來以便應付敵人再次入侵;而若是征服者取勝,他們是不會做這種善后工作的。
將目光投向我們自身。
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和傳說中,有很多對夏王朝的記載和描述,由這些描述可知,夏王朝的文明程度很高。
但令人疑惑的是,這個存續時間長達400年之久,擁有廣闊疆域、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夏王朝,為何今天難覓其蹤跡?它的遺跡在哪里?它的物質文明是否仍保留下來?對它的諸多描述,難道只是古人口口相傳中的夸大與臆造?
其實不然,夏王朝不僅在中國 歷史 中真實存在,而且其發達程度超乎人們此前的想象。夏王朝和商王朝的文化一脈相承,在中國早期民族的融合中不斷演變,兩個王朝在合計1000多年的時里,繁盛而輝煌。
在周王朝的崛起中,周的聯盟軍團不僅消滅了商王朝,同時周王朝還摧毀了很多與它相左的 歷史 文明,雖然最終周在其廢墟上建立起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周王朝。,但他們卻遺失了很多前朝值得保留的文化與文明。
而在中原,周王朝建立后,對夏商文化進行了的吸收,改造或摧毀。尤其是以西戎北狄為主體的夏族文明,在中原農耕文化的融入中,其主體文化已蕩然無存,而僅剩下一些在今天看來互無聯系的 歷史 殘片。
例如,隨著漢王朝力推儒家思想體系,該思想不僅統治了整個中國封建時期的意識形態,這種正統觀直到今天仍在影響著中國 社會 。由此可見,夏王朝這個曾經由一個民族,多個種性所組成的王朝,雖然也曾創造過很多人類文明和物質文明,但是卻被推翻它的王朝從意識上徹底地抹掉了。
曾輝煌一時的夏王朝就這樣湮沒了,它不僅是被 歷史 長河沖刷滌蕩得無法辨認,更是對中原所秉持的正統觀主流意識所拋棄。
因此,我們應該將目光轉向對上古文明保存相對完好的地區,如周以前四方民族生活過的區域,去尋覓夏王朝所遺留的文化遺存和 歷史 的痕跡。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夏代 歷史 遺跡所保存的數量之多、物質文化造存之完好簡直令人咋舌。
因為,這些文化遺存不僅能夠證明夏王朝的存在,同還在佐證著夏朝王明文同的高度發達。
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各地區出土了很多上古時期的人類遺址與文化現像,但這些人類遺址和文化現象,不是因為沒有文字記載被人為地擱置,就是因為中原儒家大一統觀的影響被徹底的否定,因為學界只愿意保留或承認那些符合正統價值觀的 歷史 遺跡和文化現象,而對那些與之相悖的文化現象普遍持回避和否定態度。
例如,在四川發現的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至今仍未被列入到華夏文明的整體范疇。
究其緣由,因為該文化現象和文明與中原大一統觀念發生了沖突。 直白地講,如果承認了三星堆屬于華夏文明,也就等同于否定了歷代史學家所打造的中原殷墟文明。
而這種做法,無疑是狹隘的和不理智的行為,因為用這種觀念所編纂出的華夏文明顯然不夠完整。
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西方學界只承認華夏3300年的 歷史 文明!
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我國諸多上古人類遺跡和文化現象, 至今仍以出土地作為它們的命名 。
例如,內蒙古的紅山文化、
甘肅的齊家文化、
山東的龍山文化
以及浙江的良渚文化等等。
但是,真正能夠打開夏代文明史之門的鑰匙,恰恰就隱或在這些未被解讀的民族文化的遺址之中。
事實上,從這些文化現象的發達程度、相互之間的雷同性、工藝制作水平的發展演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后會發現,它們之間絕非是相互獨立發展起來的,而是具有承前啟后、相互影唯和相互交融,甚至是源于同一個 歷史 文化源頭所產生的文化現象。
然而,只有對這些遺址和文化現象進行綜合對比研究,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這些遺址和文化現象之間存在的關系,方能厘清哪些是屬于夏商時期的文化現象,哪些才是周代的文化遺存。
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因為年代久遠,所以長期找不到遺址,也就是說無實物作為證據,所以世界是不予以戚罩承認的。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最開始夏朝的建立,直到現在我們中華兒女一直傳承著鍵消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這個歷經滄桑的民族現在依然堅強而又勇敢的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穿梭前進。
根據史書記載,大禹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也標志著禪讓制的終結以高亮鬧及“家天下”制度的建立,夏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世襲制王朝,大概存在了471年,它與后來中國文化的形成有著直接關系。
但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夏朝并沒有被世界各國所承認,因為它當時遺址并沒有被發現,史書這種也存在人為的主觀因素,所以歷史上它存在與否很多人都表示懷疑的。因為它距離現在年代較長,我們很難找到它存在的證據,只能從歷史書上來尋找它曾經輝煌的影子。
不過探索精神永無止境,從不放棄,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領著一支經驗豐富的考古隊對歷史書上記載的曾經夏朝遺址進行考察,獲得了巨大的收獲,他證明了夏朝在我國歷史上是存在的,最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的存在。考察必定是嚴謹的,所以經過研究這座遺址確屬于夏文化時期的建筑,它具備完整的都邑性質。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石器等。這些器物的存在和發現給中國歷史的考核增添了希望和大量歷史數據。
20世紀30年代以前,西方的學者和專家是不承認中國有夏朝和商朝的,他們認為中國歷史是從周朝開始,因為商朝才有古跡和文物印證。
1899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偶然在一次買中藥看病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藥物當中的骨頭上有些奇怪的文字,這一發現開啟了中國甲骨文研究歷程,之后在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陳夢家等甲骨文大師的研究推動下,殷商的面紗被徐徐揭開,使得西方學者不得不承認,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商朝的歷史開始浮現在人們的眼前,中國有信史的記錄直接上溯了1000年。
根據現在我國最新夏商周斷代工程推算,夏朝建立的時間可以推算到公元前21世紀,那么加起來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歷史也僅有4000年,遠遠達不到五六千年,這主要是因為史記中把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堯舜禹時代也都給加上了。西方是改正渣講究實證的,外國專家不可能認可沒有實物和文字印證的傳說。傳說雖然不是信史,但傳說總歸是有一定根據的,也許在不遠的將清畢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考古探索進行,也許真能從地下發現堯舜禹時代的蛛絲馬跡。正如西方特洛伊遺址的發現一樣,很多人原先是不相信特洛伊戰爭是真實的,人們認為特魯伊戰爭只是存在于荷馬史詩當中,但是德國考古學家真的將特洛伊遺跡給找了出來。
現在的外國專家開始不相信中國存在夏朝,但是隨著陶寺、二里崗、二里頭這些考古遺址的發掘,以及中國史核悄書的記載,中國專家大多是相信中國信史是從夏朝開始的。西方專家認為,中國現在已經發掘了10萬多片甲骨,但是上面的文字無一提到夏朝,所以他們堅持認為夏朝是沒有存在過的。所以中國要證明夏朝存在,還必須拿出鐵的證據和文物出來。中國學者相信夏朝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于尚書這本書,而尚書成書是在東周時期,距夏朝也有千年的間隔,難辨真假。與夏朝最接近的文物是西周時期的遂公盨,上面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但是根本沒有提及夏朝。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而人們皆認為中國最早出現的朝代為夏朝。然而,其實在夏朝之前,中國就出現了一個朝代——虞朝,這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長達1600多年,然而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使得如今的中國人都不凡承認這個國家的存在。
其實在殷墟還沒有發現之前,商朝的存在也不被世人所接受,而在夏都被發現之前,世界上的學者們都不承認中國的歷史如此悠久,甚至由于夏都的證據不足,如今,一些外國學者對于夏朝是否已經形成文明也存在一定質疑。正是如此,倘若中國人毫無根據地說,在夏朝之前還有一個虞朝的存在的話,必定難以服眾。
一般而言游團,史料的記載是可以被人為因素干擾的,只有通過考古獲得了遺址,亦或者是實物的證據,才能讓世人信服一個朝代的真正存在,因此,如今的中國考古學家即使相信在古代真的存在一個比夏朝還悠久的王朝,他們也因為無法證實而不敢斷言。
虞朝是一個存在于史料之中的傳說王朝,存在于約前36世紀初——約前21世紀初,存在時間長達1600多年。同時,根據各種史料的記載,可以確定虞朝的最后一個皇帝為舜,舜在位時間為三十九年,最終就皇位傳給了禹,而禹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就是著名的“禹傳伏碰子,家天下”的說法。因此,可以確定,虞朝存在于上古時期,并以禪讓制作為皇帝選擇了依據。
這樣的傳位方式,相較于后來封建時期傳給自己的兒子神廳橘的方式來說,無疑是先進的,甚至可以媲美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選舉制度。
虞朝雖然無法被世人證實是否真正存在,但是在許多的著作中都出現而來它的身影,如《論語·泰伯》中便這樣的記載:“唐虞之際,於斯為盛。”由此可以看出,虞朝是上古時期的一個太平盛世。在《史記·汲鄭列傳》也有這樣的記載:“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由此看出,虞朝的政治制度是完善的,甚至可以成為后世帝王治國學習的模板。在《史記·太史公自序》更是確定了虞朝的存在:“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由此可見,虞朝出現在了夏商之前,是一個真正的古老王朝。
如今的考古發展還不能為中國確定這一個偉大王朝的存在,但是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的不斷強盛,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人定然能夠向世人揭開這個神秘王朝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