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有關生物知識的紀錄片 生物最新成果紀錄片 生物方面好的紀錄片 關于深海生物的紀錄片 有什么推薦的生物紀錄片
《史前公園》( Prehistoric Park )為英國FremantleMedia公司【與恐龍共舞】原班金制作群最新力作,由國際知名生物探險家奈吉·馬文(Nigel Marven)生動主持,是一部喚醒大眾智識且非常特殊的3D虛擬紀錄片。
史前怪獸大揭秘【完結】
幼教資源實時更新
1QLE4-07wEQeCD_zgYKgsGQ?pwd=2D72
2D72
《史前怪獸大揭秘》一共4集。
第1集是寒武紀、志留紀、奧陶紀;第2集是泥盆紀、石炭紀;第3集是二疊紀。
(建議您再看看《揭秘未來動物》和《史前公園》。)
是《史前公園》
《史前公園》是一部由Sid Bennett執導的系列科幻紀錄片,由Nigel Marven(奈杰爾· 馬文)主演,2006年7月22日播出,共計6集。此紀錄片于2007年4月28日至5月20日在央視科學頻道播出。該紀錄片主要講述的是滅絕的物種重新活過來的故事。
作品簡介——
本片很單純地藉由近似一般常見于Discovery頻道上的生物紀錄片手法,描述生物探險家奈吉重返恐龍尚未滅絕的年代,去捕捉即將絕種的恐龍群回到現代飼養于「史前公園」當中。
《史前公園》假設時光機器已經發明完成的年代,因為想要建造一個「史前公園」飼養滅絕生物的計劃,因此由生物探險家奈吉使用此裝備返回過去捕獲恐龍,由于采用紀錄片模式,因此也有很多險象環生的意外情形發生,片中并有史前公園管理長鮑伯以及獸醫蘇珊細心照顧被帶回史前公園照料的恐龍們,因為是從未接觸過的生物,所以也有許多小差錯與研究的經過呈現其中。
擴展資料:
分集劇情——
第一集:尋找暴龍
剛剛開張的史前公園決定帶回最有名氣的史前動物,霸王龍。馬文回到6500萬年前的北美,拯救霸王龍。他意外得碰到了一群饑腸轆轆的似鴕龍。驚慌失措的似鴕龍卻無暇顧及奈杰爾,只顧逃命。2頭龐大的霸王龍竄了出來。危機之下,馬文逃入叢林,暫時逃過了霸王龍的血盆大口。一天過去了,沒能拯救霸王龍。第二天早上,一群三角龍來到了營地旁喝水。三角龍比霸王龍還要龐大,重達8噸。這時,一群霸王龍也來了。
第二集:拯救猛犸象
在這一集里,馬文決定返回冰河時期末期的西伯利亞,拯救巨大無比的猛犸象。馬文在冰河時期滿世界尋找猛犸象,并逃脫了一只洞熊的襲擊。馬文在山腳下的冰原找到了兩頭猛犸象,一頭受了傷,一頭已經死了。那頭受傷的猛犸象情況不見好轉,它也終于耗盡了力氣。馬文迅速給它注射了麻醉藥和抗生素,猛犸象安靜下來。
第三集:四翼飛龍
史前公園已經拯救了不少史前動物,但馬文還是不滿意,他要拯救鸚鵡的遠古祖先,小盜龍。馬文要回到遠古中國一個偏僻的地方,去拯救小盜龍。馬文剛到,就有一些麻煩。他看到一只小盜龍從天空飛過。而他找到的卻是一只火雞一般的恐龍,門齒龍。突然,他聽到了一名研究人員的慘叫。他迅速沖進了草叢,看到了一群謐龍正在撕咬那個人。謐龍們搶走了他的食物,便逃走了。
第四集:劍齒王朝
這時,史前公園已經漸漸繁盛起來了。而馬文決定要回到100萬年前的南美洲,拯救那里的頂尖食肉動物刃齒虎和竊鶴。馬文在草原上搜索,卻撞傷上了一群發飆的箭齒獸,僥幸逃走。他看見了一只刃齒虎殺死了一只箭齒獸,然后一群刃齒虎竄出來分享食物。即使有這么多刃齒虎,箭齒獸還剩下很多肉,這無疑會吸引來另一位食肉動物:竊鶴。
第五集:巨型昆蟲
在這一集中,雌暴龍瑪嫡爾達逃出了圍欄,并與弟弟凱倫斯發生爭斗。凱倫斯受了重傷后倒下,瑪嫡爾達盯上了馬文,馬文吸引它的時候,鮑勃趁機向它打了一針麻醉劑。之后把瑪嫡爾達捕獲,凱倫斯也被送往治療。之后馬文前往石炭紀,尋找巨型蜈蚣。馬文看見巨大的蜻蜓和蝴蝶,但卻無法捕捉。夜晚,馬文看見一只巨蝎緩緩爬行向一名睡著的隊員。
第六集:史前巨鱷
在最后一集中,馬文將拯救史上最龐大的鱷魚,恐鱷。馬文回到7000萬年前的北美。馬文幸運得目擊到了精彩的一幕。一只風神翼龍滑翔下來,下海捕魚,一只恐鱷突然跳出,一口把風神翼龍吞了下來。馬文冒險在海中劃船,一只恐鱷兇猛地咬了一口,但沒有咬中。馬文上岸后,目睹了恐鱷把一只恐龍生吞活剝。有很多恐鱷在岸邊曬太陽。一群艾伯塔龍殺了一只副龍櫛龍,恐鱷與艾伯塔龍對視起來,雙方展開激戰,恐鱷獲得勝利。
BBC記錄片《地球形成的故事》 講述生命進化
[劇情簡介]:
在過去的四億年間,生命已由簡單的單細胞進化成今日復雜而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科學家從活躍的火山口,到無底的深淵,揭露轉動不停的地球令人驚訝的變化。當科學家對地球的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時,它們發現改變地球的力量,對生物的進化過程有深遠的影響。板塊的運動,地質的形成;火模悔山的爆發,地震的產生,不但重旦碧正組了陸地,亦令地貌不停的改變,使新生命不斷進化成新形態慧掘。
如果從地球誕生至今只有24小時
【核心提示】如果從地球誕生至今只有24小時,那么在24小時的地球歷史中,人類在最后3分鐘才登場,最后的1分10秒,現代人類才出現。
地球誕生已有46億年,先后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我們現在正處于的新生代。地質時間通常以百萬年計,對普通人來說,這是個很抽象的概念。為了向大家簡明易懂地介紹地球自誕生以來的演變情況,我們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濃縮為一天,即24小時,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時間尺度來搭穗看地球的演化長卷。
地球的誕生(00:00-03:39)
地球于46億年前誕生,這是起點,放在一天24小時中即是零點零分。46億年前至39億年前這段時間是地球的誕生期,換算過來便是零點零分到3點39分。地球誕生,最初的海洋開始形成,海洋中簡單的有機物生成,這是原始生命誕生的前提條件。24小時的歷史中,地球誕生占用了3小時39分鐘。
太古代(05:43-16:09)
地球39億年前形成之后,一直到35億年前,進入第二個地質年代——太古代。35億年前至15億年前,即5點43分到16點09分,地球處于太古代。按照現在的一天算,從早上5點43分,天剛蒙蒙亮,一直到下午4點09分,太陽開始西落,幾乎整個白天地球都處于太古代。這一時期,地球屬高溫氣候,火山活動強烈,太陽輻射強,原核生物出現,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生命。
元古代(16:09-21:00)
15億年前,即16點09分,地球進入元古代,元古代結束于5億7000萬年前,即21點。地球從下午、傍晚,到天黑點燈,都處于元敬枝悄古代。元古代時期,真核生物、多細胞藻類和低等無脊椎動物出現,地球氣溫開始下降,火山活動減少,海洋面積增加。
古生代(21:00-22:40)
5億7000萬年前,即2l點,地球進入古生代,結束于2億4800萬年前,即22點40分。古生代下面又細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
寒武紀(5億7000萬年前至5億500萬年前),即21點到21點20分,大型藻類開始出現,氣候比較溫和亮渣。
奧陶紀(5億500萬年前至4億3800萬年前),即2l點20分到21點41分,這21分鐘是無脊椎動物的全盛期,氣候溫暖,海洋面積繼續擴大。21點41分,地球上發生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即奧陶紀大滅絕。這次滅絕原因為奧陶紀末期發生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冰期,范圍包括今天的非洲、南美洲及歐洲,由于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體中的85%的無脊椎動物滅絕。
志留紀(4億3800萬年前至4億800萬年前),即21點41分到21點50分,裸蕨和陸生節肢動物出現。
泥盆紀(4億800萬年前至3億6000萬年前),即21點50分到22點05分,這15分鐘是魚類全盛期,并出現了很多新物種,石松、木賊,真蕨出現,兩棲類、無翅昆蟲開始出現。志留紀和泥盆紀均氣候干熱,海洋開始退卻。22點05分,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海洋生物遭受滅頂之災,同樣也是因為氣候變冷和海洋面積減小。
石炭紀(3億6000萬年前至2億8600萬年前),即22點05分到22點28分,這23分鐘是兩棲類動物的全盛期,巨型有翅昆蟲開始出現,氣候溫和潮濕,造山運動頻繁。
二疊紀(2億8600萬年前至2億4800萬年前),即22點28分到22點40分,氣候干熱,地殼褶曲,造山運動頻繁。22點40分,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超過95%的生物滅絕。這次大滅絕使得占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并消失,讓位于新生物種類,生態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里程碑。
從21點到22點40分持續了1個小時40分鐘的古生代,是無脊椎動物繁盛期,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開始出現,綠色植物開始出現。
中生代(22:40-23:37)
2億48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即22點40分到23點37分,地球處于中生代,夜已經很深,但此時的地球卻異常熱鬧,因為恐龍的全盛時期來了,中生代下面細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二疊紀(2億4800萬年前至2億1300萬年前),即22點40分到22點51分,這11分鐘對地球來說很重要,在這11分鐘里恐龍和哺乳動物出現了。22點51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大約有76%的生物——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這次滅絕中消失。
侏羅紀(2億1300萬年前至1億4400萬年前),22點51分到23點12分,氣候溫和潮濕,這21分鐘是恐龍的全盤期,始祖鳥開始出現。
白堊紀(1億44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23點12分到23點37分,地球溫度下降,地殼運動增加,內陸海及沼澤增多,開花植物和真鳥出現。
6500萬年前,即23點37分,地球經歷第五次物種大滅絕,75%~80%的物種滅絕,這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因為統治地球達1400萬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就此終結,為哺乳動物和人類的登場提供了契機。
新生代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后,地球進入新生代,氣候由熱變冷,海洋縮小,單子葉植物、靈長類動物出現。165萬年前,即23點57分,這是個重要的時刻,因為人類登上了歷史舞臺。在24小時的地球歷史中,人類在最后3分鐘才登場,最后的1分10秒,現代人類出現。
第二天會重新開始,但重新開始的第二天會是什么樣子呢?
(摘編自《地球》2012年第3期劉奎峰文章)
【清風朗月的話】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這部紀錄影片告訴我們,經過四十多億年的漫長演變,地球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然而,自人類出現以來,我們只用了二十多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人類強加于地球的種種痕跡,使地球正發出痛苦的呻吟與抗拒。中國古代的先哲先賢們主張“天人合一”,要求人們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日益頻乃的自然災害使人類遭受了無數巨大損失,這是否是一種“天遣”呢?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這應是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在此,博主推薦博友一看。
如果從地球誕生至今只有24小時
誕生期 46億年前-39億年前 0:00-3:39
形成期 39億年前-35億年前 3:39-5:43
太古代 35億年前15億年前 5:43-16:09
元古代 15億年前5億7000萬年前 16:09-21:00
古生代 5億7000萬年前-2億4000萬年前 21:00-22:40
**寒武紀
5億7000萬年前-5億500萬年前 21:00-21:20
**奧陶紀 5億500萬年前-4億3800萬年前 21:20-21:41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志留紀 4億3800萬年前-4億800萬年前 21:41-21:50
**泥盤紀 4億800萬年前-3億6000萬年前
21:50-22:05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
**石炭紀 3億6000萬年前-2億8600萬年前 22:05-22:28
**二疊紀
2億8600萬年前-2億4800萬年前 22:28-22:40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
中生代 2億4800萬年前-6500萬年前 22:40-23:37
**三疊紀
2億4800萬年前-2億1300萬年前 22:40-22:51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侏羅紀 2億1300萬年前-1億4400萬年前
22:51-23:12
**百堊紀 1億4400萬年前-6500萬年前 23:12-23:37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新生代 6500萬年前-
23:37-0:00
165萬年前,即23:57,人類登上歷史舞臺。在24小時的地球歷史中,人類在最后3分鐘才登場,最后的1分10妙,現代人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