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流動的建筑?之所以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因為:音樂和建筑都把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它們都離不開數學的計算,不僅有完整的結構,也有統一的布局,都追求和諧、對稱、均衡和線條美,那么,音樂是流動的建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Buildings are the solid state of music; music is flowing buildings.
音樂是通過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方面有組織形成的藝術形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友祥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聲音藝術。建筑是通過建筑物隱告橋的形體、結構、空間、色彩、質地等方面的審美處理所建成供人們居住和活動的場地的一種造型藝術。音樂與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規律和審美要求,創造出灶猛既適應人類精神和物質的需求又符合審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藝術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的時間流動與空間造型的藝術。
建筑具有音律的美。他被譽為“石頭的史詩”、“凝固的音樂”等等。
建筑在擺脫了遮風避雨這一最基本的原始功能以后,它就與美學結上了不解之緣。現代建筑依然保持著這種特性。中國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在旁世這方面更為突出,它不像西方的單體建筑一覽無余,而是從地面層層展開,在時間中呈現它的音韻。不然王勃也不會那樣夸滕王閣。
其實,建筑還具有雕塑美、結構美、裝飾美、詩意美等。
以上來自兆啟昌別人的百度知道
以下是本人的瞎掰:
建筑和音樂都屬于藝術的表現形式,建筑是以一種靜態的方式呈現一種視覺上的美感,你可以以很多視角來欣賞它,每一個視角都能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而音樂則是動態的,在聽覺上、一段時間內給人們帶來享受。我覺得這句話的辯證點主要在于,建筑是空間上的,音樂是時間上的;建筑是視覺上的,音樂是聽覺上的。而共同點則是,兩者都可以帶來藝術的美感,族扒都能傳遞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音樂是有音節的,建輪滾筑也有臺階,并有建筑的固有頻率,音樂是有中央C為基礎上下浮動組成,舒適音節的編碼組成,建筑州培是由正負零為基礎原點,上下浮動而組成,一曲音樂的構成就像建筑一樣,要有名稱,方案,組織設計,審核,施工,技術,預算,質檢,在音樂中要有意境,節拍,調號,F譜號和G譜號,頓音,休止,切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建筑和音樂是同源的,是可交互的,他們的立意。都是建立在,優美到完美的基礎上的,故有了世界名句;“冊桐唯'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淌的建筑” --------依美華---------
這不僅是因為古希臘有關音樂與建筑關系的美塌纖并妙傳說,而是因為兩者的確存在的類似與關聯。不同藝術類盡管各具特團跡性,卻有內在聯系,這種聯系使藝術家得以從不同豎含的藝術中得到激勵,也使各種藝術有可能互相“移植”、綜合。
以上就是音樂是流動的建筑的全部內容,德國大文豪歌德看見法國史特拉斯堡大教堂,贊嘆“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后半部分是另一個哲學家說的,音樂是流動的建筑。流傳起來,就成了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