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數學?1、概念上 傳統數學:幼兒園以前的老傳統式的數學。通向數學:遵循幼兒數學學習路徑,借助豐富的操作材料,注重將孩子的個體操作探究與小組合作和教師指導相結合, 能有效兼顧個體差異,還涵蓋了對區角、那么,通向數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利用日常生活讓嬰幼兒感知、理解數學概念
1. 穿衣穿鞋
衣服:把衣服攤在嬰幼兒面前,告訴嬰幼兒找找衣服上的一個“大洞”(下擺)和一個“小洞”(領口),然后把頭從“大洞”套進去,從“小洞”伸出來,慢慢地再教嬰幼兒如何區分衣服的前后等或掘兄。鞋子:讓嬰幼兒試著自己來區分左右鞋子,從鞋子的外形、鞋面上的圖案、或者兩邊的鞋扣等來判斷鞋子的左和右。在這個過程中,嬰幼兒用自己散耐的身體來感知和體驗不同的方位,積累空間感,學著區分“大小”“里外”“前后”“旁邊”等,不僅幫助嬰幼兒學習了數學,更培養了嬰幼兒獨立自主、堅持到底的品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整理物品
引導嬰幼兒將自己認為是“同樣的”玩具物品放到一起,在嬰幼兒整理時可以與嬰幼兒討論什么是“同樣的”玩具,幫助嬰幼兒尋找玩具物品相同的屬性特征。盡量把整理物品的過程變成游戲的延續,讓嬰幼兒始終保有整理玩具物品的興趣和習慣。
3. 超市購物
帶嬰幼兒去超市購物,嬰幼兒可以很直觀地觀察、理解數字概念。比如:引導6歲左右嬰幼兒關注一些常見食品、用品的簡單價格(最好是10以內整數)。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嬰幼兒多角度地考慮綜合因素,如:給誰買,她有什么需要和喜好;買的物品品種如何搭配;然后可以讓嬰幼兒試著借助手指來湊數,大概了解買這幾樣物品需要多少錢等等。
兩者區別:
1、概念辯含上
傳統數學:幼兒園以前的老傳統式的數學。
通向數學:遵循幼兒數學學習路徑,借助豐富的操作材料,注重將孩子的個體操作探究與小組合作和教師指導相結合, 能有效兼顧個體差異,還涵蓋了對區角、家庭數學教育的指導和實踐。既有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的整合,又有學習品質的培養,在過程中促進幼兒快樂學習數學。
2、教學目的上
傳統的數學教育,幼兒學到的只是計算能力的培養。而通向數學以激發興趣和培養思維為精華的數學教育思想和獨特的紙面操作教具為主的教學形式,彌補了傳統數學教育的不足,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推理、判斷、主動思考、與人溝通、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欣賞、互相包容。
3、教學方式上
傳統數學活動以教師說教為主,加上圖片或者實物的輔助呈現教學信息,形勢較為單一。而通向數學重視操作過程,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邊做邊說;
通向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在活動中應讓幼兒“做”和“說”相結合,只有讓幼兒用語言概括自已“做”的過程,才能利塌彎千教師更準確地把握幼兒的思維過程,在活動中我們通過“你是怎樣做的”、“你為什么這樣做”及“你為什么認為這樣做最好”等問題鼓勵幼兒自言自語或相互交談。
擴展資料:
幼兒園通向數學小游戲
1、《串項鏈》
材料:攜衫笑有開口的串鏈(白色的一個,紅色的若干個)。
求數列通項公式的常用方法
求數列的通項公式是數列考題中的常見形式,是利用數列知識考查數字運用能力的常見題型,在各類選拔性考題中經常出現,為了幫助同學們掌握這類知識,下面歸納幾種常用的方法,供參考。
一、 運用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知識
若題設中已知數列的類型,我們可用其性質及有關公式來求解。
例1:若等差數列{an}滿足bn=( ) ,且b1+b2+b3= ,b1?b2?b3= ,求通頂公式an.
解析:由b1?b2?b3=a1+a2+a3=3 a2=1,根據題設可設等差數列{an}的公差為d,則由b1+b2+b3= ,∴( )1-d+( )1+( )1+d=d=2或d=-2,∴an=a2+(n-2)d=2n-1或an=5-2n。
二、 運用Sn與an的關系
當n=1時,S1=a1,當n≥2時,an=Sn-Sn-1。
例2: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Sn=10n+1,求通項公式an.
解析:當n≥2時,an=Sn-Sn-1=10n+1-(10n-1+1)=9?10n-1,又當n=1時,a1=S1=11不適合上式,∴通項公式an= 。
例3:正項數列{an}的前巖首并n項和為Sn,若2 =an+1(n∈N*),求通項公式an.
解析:根據題設2 =an+1得4Sn=an2+2an+1,當n≥2時,有4Sn-1=an-12+2an-1+1,二式相減,得4an=an2-an-12+2(an-an-1),即an2-an-12-2(an+an-1)=0,由an>0知an-an-1=2,所以{an}是2為公差的等差數列,當n=1時,由4S1=a12+2a1+1 a1=1,故an=2n-1.
三、 累加芹爛法和累乘法
若已知數列的遞推公式為an+1=an+f(n)可采用累加法,數列的遞推公式
為an+1=an?f(n)則采用累乘法。
a(n+1)=f(an)
1/[a(n+1)]=1/f(an)=[a+an]/(aan)=[1/(an)]+(1/a)
則數列{1/[an]}成以孫返1/a1=1為首項、以d=1/a為公差的等差數列,則:
1/[an]=1+(n-1)(1/a)=(a+n-1)/a,則:
an=a/[n+(a-1)]
bn=[an]×[a(n+1)]=a2則缺饑/{[n+(a-1)]×[n+a]}=a2{1/[(n+a-1)]-1/[(n+a)]}
則:
Sn=(a2){1/(a)-1/(n+扮肆a)}
=(na)/[a(n+a)]
幼兒園傳統數學 :
過去哪幼兒園 ,老傳統式的數學
東方尚友頃英
( 回答 )
通向數學 : 通過輔導或導向及引領的埋慎數彎告敬學
以上就是通向數學的全部內容,第一個是2,第二個是6,第三個是18,第四個是54 經過這樣的處理,規律就明顯了,后一項是前一項的三倍 處理后的第n項就是2*3^(n-1)所以原來的第n項是2*3^(n-1)-1 如有疑問,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