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祠歷史?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那么,陳家祠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陳家祠簡介: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二十年落成。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租粗或建筑。
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需知:
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筑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的明珠”。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建筑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
陳家祠堂集嶺南建筑工凳核藝裝飾之大成,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嶺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鑄一畫”即木雕、磚雕弊伍、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及彩繪壁畫等建筑裝飾的高超技藝。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收錄進德國的《世界建筑藝術》和英國的《中國古代藝術建筑》兩本巨著中。
陳氏書院扒謹俗稱陳家祠,建于春衡基清光緒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攔檔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1988年國務院公布陳氏書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和亂乎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后,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國期間,這里先后為文范學校、廣東體育??茖W校和聚賢中學。
1959年,書院被辟為喚悉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兼及全國各地民間工藝品。館內辟有多個展廳,常年展出館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繡等工藝精品。196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廣東民間工藝館閉館,陳家祠主體建筑被廣州新華印刷廠占用并作為印刷車間。9月,廣州電影陪爛機械廠占用陳家祠東院,后院。
1980年,廣州新華印刷廠遷出。1981年,陳家祠進行全面復原維修,1983年,重新對外開放。
1986年由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組藝術建筑在文物部門的保護管理之下,得以發揚光大,供國內外人士觀摩鑒賞。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2002,2011年,陳家祠以“古祠留芳”,“古祠流芳”的雅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
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筑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則和鋒術的明珠”。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建筑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
陳家祠堂集嶺南建筑工藝裝飾之大成,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嶺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鑄一畫”即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及彩繪壁畫等建筑裝飾的高超技藝。
木雕
木雕在陳氏書院是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種建筑裝飾棚余。木雕業在明代逐步趨于繁盛,隨孫晌著硬木(俗稱紅木)家具的發展而成長,為嶺南傳統手工藝的一種。陳氏書院室內的屏門擋中、龕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廣泛采用了木雕裝飾。
陳氏書院的木雕以浮雕和鏤雕兩種工藝手法為主,建筑上下幾乎所有的木構件都雕刻著難以盡數的歷史故事和吉祥圖案。
首進頭門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等取材于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其中為突出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大宴銅雀臺一組,描繪曹操坐在銅雀臺上觀看校場各員大將比武的場面,突出刻劃了徐晃與許褚在比武后為了錦袍而爭奪難解難分的情景。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建筑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所在地,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除長期設有《廣東傳統雕刻藝術》、《廣東象牙雕刻藝術》、《廣東刺繡》、《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外。
還不定期展出各種廣東民間工藝品,如石灣藝術陶、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繡、套色蝕花玻璃等。
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譽行或”,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游景點。
擴展資料
祠堂是慶伍中國人供奉祖先、祭祀、辦理宗族事務的地方,又是宗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
以上就是陳家祠歷史的全部內容,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