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歷史上6次變道?據(jù)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泛濫威脅,而因泛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決口一千多次。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豐帝5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jīng)路線,按照現(xiàn)時中國行政區(qū)域劃分,大體上經(jīng)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那么,黃河歷史上6次變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985年,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985年,中國發(fā)生了1029次大洪水,其中黃河流域發(fā)生了617次大洪水。
2.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洪水年是543年,甚至一次洪水造成的處決更多,總共1590次洪水。
那么,在1590起溢出事件中,人為事件發(fā)生了多少次呢?認真對待我。(據(jù)史書記載)
一、趙文王決堤漳水,阻擋魏軍(公元前281年)。
可能有人說漳水屬于海河系統(tǒng),不屬于黃河系統(tǒng)?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漳水又叫衡水、張衡,“漳水”的意思是“橫”。古人有“漳水”之稱,是因為漳水經(jīng)常變道泛濫。公元8年以前,漳水屬于黃河體系,后來又屬于海河體系。
根據(jù)《史記.趙世家》的記載,公元前281年,趙惠文王決堤,當年淹魏軍,阻礙了魏軍的進步,由于張水當時屬于黃河體系,應該算是最早破黃河的記載。
事實上,這件事與樂毅的削球有關(guān)。危急關(guān)頭,被人懷疑,只得逃到趙那里避難。公元前283年,秦國派使者去聯(lián)系會文,希望秦國和趙國再次聯(lián)手攻打齊國。此時齊國只有兩個城市沒有被攻陷,有些地方處于無主狀態(tài)。秦國的目的是再次打擊強大的齊國,使齊國不能徹底翻身。
齊襄王派蘇秦的弟弟到趙浩棋會文那里做說客,說服了趙浩棋,后者決定不加入秦軍再次攻打齊國。
黃河在歷史上數(shù)次變道,每次都是造成大片黃泛區(qū),對黃淮海平原包括河南山東安徽江蘇
地區(qū)人民造成巨大傷害。
淮安在歷史上屬于黃泛區(qū)。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的是黃河,由于從前黃河河道不固定,經(jīng)常會改道,原來在河的東面,若干年后,因黃河水流改道變?yōu)榱宋髅妗|S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注入渤海。黃河沿途的地理環(huán)境復雜,河水從上游挾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地區(qū)后,泥沙沉淀,形成了“地上河”,致使黃河經(jīng)常改道。
后歷經(jīng)新莽魏郡改道、北宋澶州橫隴改道、明洪武至嘉靖間的河道變遷、清咸豐銅瓦廂改道等大的改道。因此,有的村莊原來在黃河東面,若干年后,可能會因黃河改道,而變?yōu)樵邳S河西面。后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被人們用來比喻人世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難以預料。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郭子儀率兵南征北戰(zhàn),為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許配給郭子儀做兒媳,并為他建造了富麗堂皇的河東府。郭子儀的孫子從小在蜜水里泡大,嬌生慣養(yǎng)成性,長大后揮霍無度,等到先輩們?nèi)ナ篮螅T庭漸漸衰落,沒用幾年時間,萬貫家產(chǎn)就被消耗殆盡,他只好沿街乞討。
一天,他來到河西莊,想起30多年前的奶媽,便去尋訪。可是,莊前左右都問遍了,人們都說不知道,郭孫非常掃興。天快黑了,迎面走來一個農(nóng)夫,他上前一打聽,原來農(nóng)夫竟是乳母的兒子。到了農(nóng)夫家,放眼望去,只見糧囤座座,牛馬成群。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改堵為疏,治水13年,終于完成治水大業(yè)。
話說,大禹治水的故事只用20個字是不是太難為人了,很難寫全事實的。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lǐng)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xiàn)出他具有帶領(lǐng)人民戰(zhàn)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zhàn),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yè)。
梗概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shè)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與契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xié)助,他視察河道,并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jié)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親自率領(lǐng)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禹堅韌不拔,勇于開拓的精神,經(jīng)過了十三年治理,終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
以上就是黃河歷史上6次變道的全部內(nèi)容,“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的是黃河,由于從前黃河河道不固定,經(jīng)常會改道,原來在河的東面,若干年后,因黃河水流改道變?yōu)榱宋髅妗|S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注入渤海。黃河沿途的地理環(huán)境復雜,河水從上游挾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地區(qū)后,泥沙沉淀,形成了“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