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由虞舜興起。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正月初一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那么,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代
中國歷代春節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顫高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后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近現代
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歷01月01日,將春節定義為農歷正月初一。
1928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呈國民政府,要求“實行廢除舊歷,普用國歷”。
1930年,政府重申:移置廢歷,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種禮儀點綴娛樂等于國歷新年。
1934年,國民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陰慧告歷,要求“對于舊歷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于干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前洞明后,故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春節從堯舜時期便開始流傳,源慎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睜櫻。
春節習俗悉裂叢: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目前的春節制度,是民國時期定下來的。大約九十年 的歷史。此前的春節制度早被廢除了。
中國歷史上的春節制度多次變更,今日的春節制度,已經不再是單單屬于漢族的節日了,數衡納而是融合了白種人、黃種人,漢族,少數民族等等文化傳統的節日。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是攔差很少與外界交流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春節制度,和漢族人的春節制度也有一些類似或相近之處薯沒。
新春指中國及其他東亞文化圈地區的新年,傳統上稱為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歷元旦不同)、歲首、正旦,現在一般稱為春節、農歷新年、大年,口頭上亦稱為過年、度歲、慶新歲;是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慶祝新年的主要節日。越南語稱為“T?t Nguyên ?án”(節元旦)、日語稱為“正月”(明治維新后農歷新年改稱舊正月,新春改為以格里歷計算)、韓語稱為“??”(此乃固有詞,即新年之意)。
中國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后來改為夏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歲首。從明代開始,新年節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后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
中華民國成立后,民國政府廢除傳統農歷(陰歷,實為陰陽歷)改行歐洲的格利高里歷(陽歷),曾試圖禁止人民慶祝農歷新年,但因民間的堅持而未果。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格利高里歷的1月1日定為新年元旦,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但老百姓照舊“過新年”。
日本陰歷天保暦在明治維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陽歷計日,猜檔原來的陰歷便稱之為舊暦,人民的慶祝新春活動也只在西歷元日起的三天國定假日,雖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傳統習俗過年,只是更改過年的日期,把過年的傳統習俗改為格里歷新年進行,但原琉球國領地沖繩縣以及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舊正月的慶祝活動。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以上就是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的全部內容,春節的出現到現在,距今已經有4千多年的歷史了。而關于春節來源流傳最廣的故事,是在公元前兩千多年某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