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剪紙?1、首先取一張正方形的剪紙,然后對折一下,折成一個三角形,如圖所示。2、折好后,再對折一下,折成一個小的三角形,如圖所示。3、折好后,再次對折,如圖所示。4、折好后,用鉛筆畫出小人的形狀,如圖所示。5、那么,二年級數學剪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正方形紙,對運閉折成長方,再對折成正方,再對折成三角,在三角面上布置完整人形旁空裂,在三角形的頂端剪小人的頭頂。頭頂部位要留有不剪斷的地方,展開以后就是四個小人頭連著頭虧殲。
很簡單的,用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1)對折,(2)用筆畫在對折的中間線畫出衣服的一半.(3)用剪刀把不需要的部分剪開即可。指森
擴展資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擾穗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緩逗卜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首先取一張正方形彩紙,沿中線喚物大對折一次。
折好后是長方形如下圖,再把長方形沿螞攔中線對折第二次和豎,折成四個小正方形。
繼續把小正方形的開口處朝上,朝左。繪制燕子圖案,用月牙紋來修飾眼睛,身體部位則用鋸齒紋來展現,鋸齒紋可以用來表示動物的毛發,還有左右兩個大翅膀。畫好后如下圖所示:
接著沿畫好的紋樣剪下來,剪月牙紋眼睛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力度,依照畫好的紋樣小心下剪。
最后展開剪好的紅紙,對稱圖形剪紙燕子就完成了。
對折一次就可以了,只需要對折一次,然后剪出半個葫蘆的形狀,歲絕展開后我們就能夠得到一個完整的葫蘆,制作葫蘆的方法:
1.準備一張長方形彩紙、一支筆坦棚和一把剪刀。
2.將長方形彩紙兩邊對折
3.之后在對折好的彩紙上繪畫出一半的葫蘆花樣圖案來
4.沿著所畫好的圖案,用剪刀乎信姿剪出來,上面的葉脈不好剪可以用刻刀刻出來。
5.將剪好的葫蘆圖案展開來,這樣一副對稱的葫蘆剪紙就剪好了。
葫蘆又稱蒲蘆,諧音“福祿”,枝莖稱為蔓帶,諧音“萬代”,是吉祥的象征。
規律如下:
紙對折一次剪一個小人,對折兩下剪兩個,對折三次剪四個,對折n下可以剪2的n-1次方,也就是n-1個2乘桐畢起來的積。
按實際測算,新板大原始紙張的大小是840mm×1188mm(大一開),也就是16張A4紙大小,如果設紙張厚度為1mm,其對折1次的大小應該是840mm×593.5mm(其中0.5mm是對折邊損失)。
對折兩次的實際大小是593.5mm×419.5mm,對折三次的大小就是295.75mm×419.5mm,也就是說每次對折后的實際大小都要減去對折邊的厚度損失,(掘答當然,如果不是對折,而是裁開的話這個損失就可不計算在內了)對折四次后紙張的大小應該是207.75×295.75。
從理論上推算,當紙張折到第十六次的時候(不計對折邊損失)大小應該3.28125mm×3.330625mm。但是,如果計算對折損失,只能折到第十二次。
相關信息: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判輪慧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以上就是二年級數學剪紙的全部內容,剪紙人方法如下:剪紙人需要先把剪紙進行折疊,然后在紙上畫出要剪的人物形象,用剪刀、刻刀把畫好的圖形剪刻下來,然后打開剪紙小人就完成了。剪紙小人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卡紙、鉛筆、剪刀和小刀。準備一張長方形的卡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