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是什么?生物電是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一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征。2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動物體帶電的事實,那么,生物電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性質不同、效果不同。
1、性質不同。太赫茲是一種生物電磁波,波段介于微行輪波與紅外線之間,是一種安全健康的能量。凳液生物電是指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
2、效果不同。太赫茲具有強穿透、高能量、低輻射、易被棗帶物水吸收的特點。生物電主要負責調節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
【主回答】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體都能產生電,這種由生物體產生的電就稱為“生物電”。
【擴展資料】
一、生物電的意義
電魚能在瞬間放出高壓電,所以既有防御獵食者侵犯的作用;也可用這種電擊捕獲小動物。另有一些電魚,如非洲的裸背鰻魚類,能不斷地釋放蘆滲微弱的電脈沖,起探測作用或導向作用。
生物電普遍的意義在于信息的轉換、傳導、傳遞與編碼。
生物體要維持生命活動,必須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由于環境變化的因素與形式復雜多變,如變化的光照、聲音、熱、機械作用等等,因此生物有機體必須將各種不同的刺激動因快速轉變成為同一種表現形式的信息,即神經沖動,并經過傳導、傳遞和分析綜合,及時作出應有的反應。
高等動物具有各種分工精細的感受器。每種感受器一般只能感受某種特殊性質的刺激。感受器中的感覺細胞接受刺激時會發生感受器電位,并用它來啟動神經組織,產生動作電位。因此,不同的刺激動因都變成了同一形式的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是“全或無”性質的,即“通”、“斷”形式的信息。
神經沖動用頻率變化形式,傳遞信息到中樞神經。中樞神經對信息進行分析、綜合、編碼,并將同時作出的反應信息以神經沖動形式傳向外周效應器官。動作電位的傳導極為迅速,所以生物體能及時對周圍環境變化,作出迅速的反應。
生物電源陵拿是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汪巧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一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征。
2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動物體帶電的事實,并利用電鰩所發生的生物電治療精神病。18世紀末,L.伽伐尼發現蛙肌與不同金屬所構成的環路相接觸時發生收縮的現象,提出“動物電”的觀點。但被伏特推翻證明蛙肌的收縮只是由于蛙肌中含有導電液體,將綁在青蛙肌肉兩端的不同金屬連接成閉合回路,這才是產生電的關鍵。
擴展資料
生物雹搭電醫學運用生物電共振波對人體失衡的生物電進行矯正的技術。生物電是生命功能的本質,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人體的任何一種生命活動無不和生物電密切相關。
神經細胞、心肌細胞和肌細胞等細胞在正常活動時有生物電產生,有病的時候生物電也發生異常。檢測和分析生物電是否正常可以診斷疾病。如檢測大腦神經細胞電的腦電圖,檢測心肌細胞的心電圖,肌細胞電的肌電圖。
參考資料:——生物電
首先,生物電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物體內產生的各種電位或電流,包括細胞膜電位、動作電位、心電、腦電枯緩等。很多生物都有生物電,教科書上最常見的就是電鰻(由于ATP和點位的變化)的例子,還有含羞草(由刺激點發生的負電位變化)。
原因很復雜(簡單的說),當神經細胞受到較強的電刺激時,在陰極產生的局部電反應隨刺激增強而增大,超過閾值,就會引起一個能沿神經纖維傳導的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到達的區域伴有膜電位的變化,稱動作膜電位(簡稱動作電位)。這沒困模是一個膜電位的反極化過程,即由原來的膜外較膜內正變為膜外較膜內負。尺姿因此,發生興奮的部位與靜息部位之間,出現電位差,興奮部位較正常部位為負,電位可達 100毫伏以上。這個負電位區域可以極快的速度向前傳導(這是動物的)植物的也有所不同,你可以上詳細看看,很復雜的
《生物電與膜電位》,原文見:中科院科學智慧火花欄目,網址:網頁鏈接
投稿時間:2017-02-05 18:08投稿人:王孝恩
生物電是生命的靈魂,但它至今仍充斥著無窮的神秘,尤其是動物細胞的跨膜電位。人體的可興奮性細胞在安靜時其靜息電位可達-90mV左右,在去極化時能翻轉至+30mV左右。
自從生物電現象被發現以后,最初人們把實驗上測到的細胞膜內的負的電位,看作是質膜的一種電容效應,稱為“膜學說”。霍奇金和英國生理學家卡茨(Bernard SirKatz)對膜學說加以修正,于1949年提出了"離子學說“(ionic theory)[1]。直到20世紀80-90年代,我國多數大學的生理學教材中,還沿用著離子學說。幾乎都把靜息電位產生的原因歸于鉀離子的平衡電位。其依據的是下列形式的能斯特(Nernst)方程式
E= (RT/F) ln ([K+]O/[K+]i)(1)
式中E為膜電位,下標“O”和“i”分別表示胞外和胞內。
R是普適氣體常數,其值為8.314 J K-1mol-1.
T是絕對溫度,普通實驗取材的溫度近似可取300K,哺乳動物在體實驗時可取310K。
F為法拉弟常數,其值為96,485C·mol?1或J·V?1·mol?1.
在那些教材中,以細胞外、內的鉀離子濃度的比值1/35(既,4/140)代入(1),剛好計算出一個90mV的數值。
以上就是生物電是什么的全部內容,定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物體內產生的各種電位或電流,包括細胞膜電位、動作電位、心電、腦電等。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