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的化學性質?銀在高溫下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棕色的氧化銀。在溴化鉀(KBr)的存在下,金屬銀可被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侵蝕;這些化合物在攝影中用于漂白可見影像,將其轉化為鹵化銀,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鈉去除,那么,銀的化學性質?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銀的特性介紹如下:
單質:銀,單質化學符號:ag,顏色和狀態:銀白色金屬,莫氏硬度:2.5,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2680,密度:11.7克/厘米3,熔點:961.93℃,沸點:2213℃其他性質:富延展性,是導熱、導電性能很好的金屬。
第一電離能7.576電子伏。化學性質穩定,對水與大氣中的氧都不起作用;易溶于稀硝酸、熱的濃硫酸和鹽酸、熔融的氫氧化堿。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銀的特點
1、白銀的熔點低,容易冶煉,可以保質,因為白銀的延展性好,所以比較容易造形。
2、對大多數酸類沒反應,容易制作各種首飾,處理后的白銀表面光潔、清雅。
3、白銀時間久會呈現黑色,主要是由于遇到空氣中的硫化物而氧化變黑。
銀首飾鑒別
(1) 辨色法:用眼觀察,看上去潔白、光澤、工細。
(2) 折彎法:用手折彎銀首飾易彎不易斷的成色較高。
(3) 拋擲法:將銀首飾從上向下拋在臺板上彈跳不高,并有“噗嗒”之聲為真銀或成色高的銀首飾。另外,銀質上,色彩比白金要暗硬度教軟,不易生銹,有重量。
純銀的鑒別 :
1)印記。銀首飾一般應打上銀的英文縮寫(“S”或“Sterling”)的印記。
簡介
元素名稱:銀
元素符號:Ag
元素英文名稱:Silver
拉丁原名:Argentum
中文是將金屬金字部首,加上艮字形聲。
元素類型:金屬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屬于Ⅰ類的副族元素
原子序數:47
相對原子質量:107.868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10.3
顏色和狀態:銀白色金屬
莫氏硬度:2.5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2680
[編輯本段]含量
銀在地殼中的含量很少,僅占0.07ppm,在自然界中有單質的自然銀存在,但主要是化合物狀態。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0001
[編輯本段]物理性質
密度:10.53克/厘米3 (20℃)
熔點:961.78℃
沸點:2213℃
熔解熱:11.30千焦/摩爾
汽化熱:250.580千焦/摩爾
反射率:91%
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延展性僅次于金,能壓成薄片,拉成細絲。1克銀可以拉成1800米長的細絲,可軋成厚度為1/100000毫米的銀箔,是導電性和導熱性最好的金屬。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晶胞參數:
a = 408.53 pm
b = 408.53 pm
c = 408.53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電子層排布:2-8-18-18-1
常見化合價:+1
氧化態:
Main Ag+1
Other Ag0, Ag+2, Ag+3
電離能 (kJ /mol)
M - M+ 731
M+ - M2+ 2073
M2+ - M3+ 3361
M3+ - M4+ 5000
M4+ - M5+ 6700
M5+ - M6+ 8600
M6+ - M7+ 11200
M7+ - M8+ 13400
M8+ - M9+ 15600
M9+ - M10+ 18000
[編輯本段]化學性質:
銀的特征氧化數為+1,其化學性質比銅差,常溫下,甚至加熱時也不與水和空氣中的氧作用。
銀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銀。銀不易與硫酸反應,因此硫酸在珠寶制造中,能用于清洗銀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銅火痕。銀易與硫以及硫化氫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這在失去光澤的銀幣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見。銀在高溫下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棕色的氧化銀。在溴化鉀(KBr)的存在下,金屬銀可被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侵蝕;這些化合物在攝影中用于漂白可見影像,將其轉化為鹵化銀,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鈉去除,又可以重新顯影以加強原始的影像。
與硫化氫和氧氣反應
4Ag +2H2S + O2==== 2Ag2S + 2H2O
與濃硫酸反應2Ag + 2H2SO4(濃) ==== Ag2SO4 + SO2↑ + 2H2O
與硫反應
2Ag + S ==== Ag2S
與氧氣反應
4Ag + O2 ==== 2Ag2O(條件為高溫) 向硝酸銀溶液中加入氯離子會沉淀出氯化銀(AgCl),氯化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常常利用硝酸銀溶液也可以用于檢驗氯離子的存在。同樣地,加入溴鹽或碘鹽可以沉淀出用于制造感光乳劑的其他鹵化銀。氯化銀用于制造檢測pH值和測量電位的玻璃電極,以及用于玻璃的透明水泥。將碘化銀 (AgI)撒入云層可以人工降雨。鹵化銀在水溶液中高度不溶(除了氟化銀),因而常用于重量分析。
銀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Ag(來自拉丁語Argentum),原子序數47,是一種銀白色的過渡金屬。銀在自然界中很少量以游離態單質存在,主要以含銀化合物礦石存在。銀的化學性質穩定,活躍性低,價格貴,導熱、導電性能很好,不易受化學藥品腐蝕,質軟,富延展性。其反光率極高,可達99%以上。[1]
元素序號:47
元素符號:Ag
元素名稱:銀
元素原子量:107.9
元素類型:金屬
發現人:
發現年代:
發現過程: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
元素描述:
銀白色金屬。密度:10.5克/厘米3。熔點:961.93℃,沸點2213℃。化合價+1。富延展性,是導熱、導電性能很好的金屬。第一電離能7.576電子伏。化學性質穩定,對水與大氣中的氧都不起作用;易溶于稀硝酸、熱的濃硫酸和鹽酸、熔融的氫氧化堿。
元素來源:
銀礦主要有輝銀礦,其次是角礦,也有自然銀。由銀礦與食鹽和水共熱,再與汞結合為銀汞齊,蒸去汞而得銀。或由銀礦以氰化堿類浸出后加鉛或鋅使銀沉淀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于制合金、焊藥、銀箔、銀鹽、化學儀器等,并用于制銀幣和底銀等方面。
元素輔助資料:
銀在自然界中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大部分是化合物狀態,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一般認為在距今5500-6000年以前。涅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學教程》中也談到自然銀,曾經發現的最大銀塊重13.5噸。
天然銀多半是和金、貢、銻、銅或鉑成合金,天然金幾乎總是與少量銀成合金。我國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稱為ELECTRUM,就是一種天然的金、銀合金,含銀約20%。
以上就是銀的化學性質的全部內容,銀的特征氧化數為+1,其化學性質比銅差,常溫下,甚至加熱時也不與水和空氣中的氧作用。但當空氣中含有硫化氫時,銀的表面會失去銀白色的光澤,這是因為銀和空氣中的H2S化合成黑色Ag2S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