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壓軸題100題?1、如圖,正方形硬紙片ABCD的邊長是4cm,點E、F分別是AB、BC的中點,若沿左圖中的虛線剪開,拼成右圖的一棟“小別墅”,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和是( ).(A)2 (B)4 (C)8 (D)10 2、那么,初一數學壓軸題100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解(1)種植畝數y和補貼x的函數關系式為y=k1*x+b1,每畝收益z和補貼x的函數關系式為z=k2*x+b2;
800=0*k1+b1,1200=50*k1+b1,解得K1=8,b1=800,則y=8x+800(y≤3200,解得x≤300)
3000=0*k2+b2,2700=100*k2+b2,解得K2=-3,b2=3000,則z=-3x+3000(z≥1800,解得x≤400)
綜上所述:y=8x+800,z=-3x+3000 (0≤x≤300)
(2)由題可知,在政府未出臺補貼措施時,即x=0時,種植畝數為800畝,每畝收益為3000元,則總收益額為3000×800=2400000元
(3)由題可知,w=z*y=(8x+800)*(-3x+3000)=-24x2+21600x+2400000=-24(x2-900x)+2400000=-24(x-450)2+2400000+24*4502=-24(x-450)2+7260000(0≤x≤300)
其中想要w最大,則(x-450)2最小,當x=300時,(x-450)2最小,
此時 w(最大)=-24×(300-450)2+7260000=6720000元
1、如圖,正方形硬紙片ABCD的邊長是4cm,點E、F分別是AB、BC的中點,若沿左圖中的虛線剪開,拼成右圖的一棟“小別墅”,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和是( ).
(A)2 (B)4 (C)8(D)10
2、如圖是5×5的正方形的網絡,以點D,E為兩個頂點作位置不同的格點三角形,使所作的格點三角形與△ABC全等,這樣的格點三角形最多可以畫出()
A.2個B.3個 C.4個D.5個
3、如圖,△ABC中,DE是AC的中垂線,AE=5cm,△ABC的周長為30cm,則△ABD的周長是;
4、按如圖所示的程序計算,若輸入的值 ,則輸出的結果為22;若輸入的值 ,則輸出結果為22.當輸出的值為24時,則輸入的x的值在0至40之間的所有正整數為.
5、現有紙片:l張邊長為a的正方形,2張邊長為b的正方形,3張寬為a、長為b的長方形,用這6張紙片重新拼出一個長方形,那么該長方形的長為:
A.a+b B.a-+2bC.2a+bD.無法確定
6.如圖,正方形ABCG和正方形CDEF的邊長分別為 ,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陰影部分的面積。
7、已知方程組的解是, 則方程組 的解是 ( )
A、 B、 C、 D、
8、如圖,在△ A1B1C1中,取B1C1中點D1、A1C1中點A2,并連結A1D1、A2D1稱為第一次操作;取D1C1中點D2、A2C1中點A3,并連結A2D2、D2A3稱為第二次操作;取D2C1中點D3、A3C1中點A4,并連結A3D3、D3A4稱為第三次操作,依此類推……。
tan∠OBC=3,B(-1,0)得C(0,3)
y=-(x-1)2+4
若P與AC形成三角形,|(|PA|)-(|PC|)|< |AC|
若P在AC上,則可取到|(|PA|)-(|PC|)|= |AC|=3根號3
y=3-x,x=1
得P(1,2)
y=-(x-1)2+4,y=a,x1-x2=2a
y=-(x-1)2+4=-x2+2x+3=a
x2-2x+a-3=0
x1+x2=2,x1*x2=a-3
(x1-x2)2=4a2=4-4(a-3)
a2+a-4=0
a=(-1+根號17)/2或=(-1-根號17)/2
[1,=(-1+根號17)/2][1,(-1-根號17)/2]
等邊三角形ABC,點D、E分別是射線CA、BC上的點,直線AE、BD交于點G,∠BGE=60°,過點C作CF‖BD,交直線AE于點F。且BG-CF=AF,若GD=1,CF=2,將△ABD沿AB邊折疊,點D的對應點為D′,連接D′F,求線段D′F的長。
答案是D'F=√15(=根號15)。
思路:
1、先證△BDA≌△AEC
主要用三角形外角關系:
∠DGA=∠GAB+∠GBA=120`
∠GBA+∠BGE(=60`)=∠BAE=∠BAC(=60`)+∠CAE
∴∠GBA=∠CAE=∠GAD
∠DAB=∠GAD+∠GAB=∠DGA=120`=∠AEC
AB=AC
∴△BDA≌△AEC
2、求出GA
在△BDA中作一條與△AEC中CF一樣的線,
即過A點做AF’,使∠AF'D=∠CFE=60`,(因為BG//FC,∠BGE=∠CFE=60`)
△GAF'為等邊三角形,
AG=AF'=F'G=CF=2,
3、求AD'
DG//FC
AG/AF=DG/FC=1/2,
∴AF=4,BF'=4
BD=BF'+F'G+GD=7
DG=1,GA=2,∠DGA=120`,用余弦定理求出AD=√7。
AD'=√7,
AB=2√7,(因為三角形BDA與三角形ADG相似)
4、己知,AF=4,AD'=√7,求cos∠FAD':
∠FAD'=∠BAD'-∠BAC-∠CAE,
∠BAD'=120`,∠BAC=60`,
∠FAD'=60`-∠CAE;
∠CAE=∠GAD
cos∠GAD=(GA^2+AD^2-DG^2)/(2*GA*AD)=(4+7-1)/(2*2*√7)=5/(2√7)
sin∠GAD=√3/(2√7)
cos∠FAD'=cos(60`-∠CAE)=cos60`cos∠CAE+sin60`sin∠CAE
=1/2*5/(2√7)+√3/2*√3/(2√7)=8/(4√7)=2/√7
D'F^2=AF^2+AD'^2-2*AF*AD'cos∠FAD'
=16+7-2*4*√7*2/√7
=15
∴D'F=√15
希望可以幫到你
1.已知,等邊三角形ABC,將一直角三角形的60°角的頂點放在A處,將此三角板繞點A旋轉,該60°角的兩邊分別交直線BC與點D及∠ACB的外角平分線所在直線于點E。(1)當D,E分別在邊BC及∠ACB的外角平分線CM上時如圖1,求證:DC+CE=AC;(2)當D,E分別在直線BC,CM上如圖2,如圖3時,求線段DC,CE,AC之間又有怎樣的數量關系,請直接寫出結論;(3)在圖3中,當∠AEC=30°,CD=4,求CE的長。
答
證明:因為∠EAD=∠BAC=60°
所以∠BAD=∠EAC
又正三角形ABC,所以AC=AB
因為∠ACB=60°,CM是∠C的外角平分線,
所以∠ACE=1/2(180°-60°)=60°
即∠ACE=∠ACB
所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E全等
所以DB=CE,所以DC+CE=CD+BD=BC=AC
2)圖2:DC-CE=AC
圖3:CE-CD=AC
證法均是證明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E全等(ASA)。
3)因為∠ACM=60°=∠B
∠BAD=∠CAE,AC=AB
所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E全等
所以∠ADB=∠AEC=30°
又因為∠B=60°
所以三角形ABD是有60°角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BD=2AB,所以BC=DC=4
所以CE=8
2.http://wenku.baidu.com/view/8afab0c38bd63186bcebbc43.html
這個網站里的是題目,先做做吧,不會的追問必答
其實可以去新華書店買一本提稍難的,也可以
以上就是初一數學壓軸題100題的全部內容,1.已知,等邊三角形ABC,將一直角三角形的60°角的頂點放在A處,將此三角板繞點A旋轉,該60°角的兩邊分別交直線BC與點D及∠ACB的外角平分線所在直線于點E。(1)當D,E分別在邊BC及∠ACB的外角平分線CM上時如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