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必修一?(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那么,高中數學必修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不同學校不一樣。
高一數學必修有5本,必修1到必修5。高一上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高二上必修3和選修。必修1主要是集合與函數;必修2主要是空間幾何體,點與直線平面的關系,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必修4主要是三角函數和平面向量;必修5主要是解三角形,數列和不等式。
高中數學共學習11本書,其中必修5本,選修6本。必修課本為必修1、2、3、4、5,選修課本為選修2-1,2-2,2-3,4-1(幾何證明選講),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4-5(不等式選講)。
高考范圍的書:
高考范圍為必修1、2、3、4、5,選修課本為選修2-1,2-2,2-3,而選修4-1(幾何證明選講),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4-5(不等式選講),三選二,共10本。
就教學進度來說,各個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就我們學校來說,先學習高考考察的主干知識,再學習零散知識,速度由慢到快,深度有難到易,難度自始至終與廣東高考理科數學難度相當。
高一第一學期剛開學不講上述11本書的內容,而是對初、高中的知識進行銜接,繼續深入探討二次函數的性質和應用,韋達定理,二次根式,因式分解等。
學習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數學必修一公式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積化和差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和差化積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
二.集合與函數概念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說明:(1)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 記作:n
正整數集 n或 n+ 整數集z 有理數集q 實數集r
關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 記作 a∈a ,相反,a不屬于集合a 記作 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的方法.
①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數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三,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系(5≥5,且5≤5,則5=5)
實例:設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結論: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四,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并集的性質: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高一數學必修一公式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數學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數學必修1公式整理
★高一數學必背公式及知識匯總
★高一數學公式總結(必修一)
★高一數學必修一集合公式知識點與學習方法
★高一數學必修二所有公式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匯總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知識點規納數學公式
★高一數學公式必修一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中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一的學習,需要大家對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大家最大效率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下面高中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中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異性如:由HAPPY的字母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無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個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X Kb 1.C om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 記作:N
正整數集 :N*或 N+
整數集: Z
有理數集: Q
實數集: R
1)列舉法:{a,b,c……}
2)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x?R|x-3>2} ,{x|x-3>2}
3) 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大全,以供大家參考!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大全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說明:(1)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記作:N
正整數集N_或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
關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為一體,緊密地聯系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關于人教高中必修1數學教學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人教高中必修1數學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體會集合中元素的三個特征;
(2) 理解元素與集合的"屬于"和"不屬于"關系;
(3) 掌握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教學重點: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學難點: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15日8點,高一年級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課題),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閱讀課本P2-P3內容
二、新課教學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1. 集合理論創始人康托爾稱集合為一些確定的、不同的東西的全體,人們能意識到這些東西,并且能判斷一個給定的東西是否屬于這個總體。
以上就是高中數學必修一的全部內容,高中數學共學習11本書,其中必修5本,選修6本。必修課本為必修1、2、3、4、5,選修課本為選修2-1,2-2,2-3,4-1(幾何證明選講),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4-5(不等式選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