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級知識點?.那么,地理七年級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大約4萬千米。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緯線。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北緯,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作代號。北極和南極分別是900N和900S。所有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3. 所有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4.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5. 國際上習慣用20oW和160o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一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通過,避免把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6. 人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經緯網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7.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天。隨著地球不停地自轉,地球表面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和時間的差異。8. 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66.5o的夾角,而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由于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變化。9. 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其分界線分別為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10. 五帶的特點:熱帶-終年炎熱,有陽光直射現象;溫帶-四季分明;寒帶-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象.11. 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12. 比例尺有三種表達形式: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13.比例尺大小與圖幅內容詳略關系: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14. 在地圖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
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儸,時差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四季的變化,影子的長短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
太多了,你去 http://mynasa.lingd.net/下載吧
我正好是初二的學生啊。 地理學的還不錯
其實吧,上課認真聽就是最重要的。把老師交給的東西都記在心里。
相比之下重要一點的就是 經緯線了,要把 什么是經線什么是緯線搞清楚, 地圖最好也都記住。
應該就是這樣的吧,反正我是這么學的沒錯了,最后考試還考了98呢,呵呵e
我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對你有沒有用呢,我也不知道啊,拜拜
1、經緯網(包括經緯線)
2、地球的形狀及地球有多大
3、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如何劃分
4、七大洲六大洋
5、各地方的分界線
6、5種基本地形
7、世界陸地地形之最
8、海底地形
9、5種山形(山頂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10、板塊構造學說(6大板塊)
11、火山與地震
暫時就這么多,希望你能考好,望采納!
地理《七年級下冊》復習知識點(僅供參考)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中國位于東亞,東亞還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7、中國北鄰北亞,西鄰西亞和中亞,西南鄰南亞,南鄰東南亞。 二、地形和河流 1、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2、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位于亞洲中部,海拔大于3000米,部分地區高于50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亞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亞洲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分布在亞洲東部,海拔0~200米;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亞洲南部,海拔0~200米;德干高原~~分布在亞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伊郎高原~~分布在亞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亞山地~~分布在亞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三、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氣候影響因素:緯度因素~~亞洲跨熱帶、溫帶、寒帶,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海陸因素~~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海洋,降水東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因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3、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4、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5、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發生大規模變化,降水季節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旱澇災害。 6、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 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總人口共60.55億,亞洲人口約36.8億,占總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尼日利亞。 其中亞洲有六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3、除南極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數由多到少依次是 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4、除南極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5、世界凈增人口60.55億×1.3%=7871萬人 亞洲凈增人口數36.8億×1.4%=5152萬人 6、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1、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一半。其中漢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2、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源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原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風俗。 4、不同地區的文化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系: 圖的標號 自然條件或民族風俗 6、日本為預防地震而設計的抗震建筑 多地震 3、也門的住房和梯田 山坡地區 5、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居住的高腳屋長達200米 氣候濕熱,人們過聚居生活 4、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魚為生的孟加拉人 氣候濕熱,多河湖 2、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 氣候嚴寒 1、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穿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熱帶干旱草原,人們過著游牧生活
以上就是地理七年級知識點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