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密度教學視頻?難點: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中考擷要 密度是中考試題中重要的考試內容,考查的重點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及計算,并能用密度知 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最近幾年中考中,有關探究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題也經常出現。 教學工具 天平、那么,物理密度教學視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密度公式變化:m=ρV 、 V=m/ρ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字母m 表示,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kg)。
體積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間的量。用字母v表示,體積的國際單位制是立方米(m^3)。
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密度的國際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擴展資料:
密度與浮力
物體在水中
ρ物體<ρ水,物體漂浮(上浮)
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
ρ物體>ρ水,物體沉底(下沉)
對于任何液體
ρ物體<ρ液,物體漂浮(或上浮)
ρ物體= ρ液,物體懸浮
ρ物體>ρ液,物體沉底(或下沉)
當ρ物體≤ρ液時(物體漂浮或懸浮)
物體在水中的體積:物體的體積=ρ物體:ρ液
當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時,物體在水中的體積:物體的體積=1:1
密度定義: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
1、定義公式:P=M/V
單位:國際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1g/cm3=1×103kg/m3
2、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密度的測量方法: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
天平、量筒、水、金屬塊(小)、細繩。
實驗步驟
1.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m。
2.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3.用細繩系住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擴展資料
密度應用: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根據公式,求出其密度 ,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若 <ρ,則為空心,若 =ρ,為實心。
(2)已知質量,由公式,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V ,則為空心,若V=V物,則該物體為實心。
(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利用,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后將m 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則該物體為實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密度
給你一個高中物理所有課程的教學視頻網吧,我當初就在那自學的,講的非常生動,易懂,所以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價格也不貴,5塊錢一堂課,2個多小時。還可以免費試聽幾節課。http://www.tudou.com/home/playlist_u61970417p1.html
物理密度公式介紹如下:
密度的計算公式:ρ= m / V。
質量密度體積公式:m=ρv。質量:m(千克),密度:ρ(千克/立方分米),體積:v (立方分米)。密度乘以體積等于質量。公式就是密度乘以體積等于質量,密度等于質量除以體積。
對于同一物體,在相同的條件(溫度,壓強等等)下密度是不變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只有在這一種情況下,才能是物體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
物質的質量等于物質的密度乘以物質的體積。物質的質量是指物質含有量的多少,物質的體積是指物質占有空間的大小,物質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的某種物質,含有該物質的物質量的多少。
質量m=ρ V;密度基本概念,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密度的計算公式:ρ= m / V。
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單位體積的質量為密度;
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密度不變;同種物質的密度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鐵的質量。體積不論大小,密度不變;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大。相同體積的鐵和水比較,鐵的質量更大,說明其密度大。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
教學目標
1.替代法測密度.
2.其他方法測密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難點 分析測量物質密度的過程中,測量順序的不同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 替代法測密度
【自主預習】
完成下面習題:
1.天平也可以測體積.若已知物質的密度,用天平測出其質量,即可利用公式V=m/ρ求出物體的體積.
2.量筒也能測質量.若已知物質的密度,用量筒測出其體積,即可利用公式m=ρV求出物體的質量.
【小組討論】
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為ρ的水測一石塊的密度.
①天平平衡時如圖所示,石塊的質量m石=67g;
②小明測量石塊的體積步驟如下:
A.測出空小杯的質量m1;
B.把裝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圖放置;
C.把石塊緩緩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進小杯;
D.測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的總質量m2.
請你指出步驟B的錯誤之處:大杯中的水沒有裝滿,導致用排水法測得的石塊體積偏小.
③用本題中出現過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石塊體積為(m2-m1)/ρ;石塊密度為m石ρ/(m2-m1)(設步驟B中的錯誤已改正).
【教師點撥】
在缺少量筒的情況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測出物質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況下,常用水的體積來替代被測物體的體積.而水的體積是用天平先稱出其質量后,運用V水=m水/ρ水計算得來,這樣就不需要量筒了.
【跟蹤訓練】
將一質量為158g的金屬塊投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金屬塊完全浸沒,測出溢出水的質量為20g.由此可知,金屬塊的體積是20cm3,金屬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學習指導二: 其他方法測密度
【小組討論】
1.蠟的密度小于水,放在水中會漂浮,如何測密度小于水的固體體積?
2.對于溶解于水的物質的體積又該如何測量?
“飽和溶液法”測溶解于水的物質的密度:
①用天平測量出適量的食鹽的質量,記作m1;
②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后加入足量的食鹽,充分攪拌,直至食鹽不再溶解,量筒底有少量食鹽晶體為止,此時量筒中的液體為食鹽的飽和溶液,讀出溶液和剩余食鹽晶體的總體積,記作V1;
③把測量好的食鹽加入量筒中,讀出此時溶液和食鹽的總體積,記作V2,則食鹽的體積為V=V2-V1;
④食鹽的密度ρ=m1/(V2-V1).
3.吸水物質的密度的測定:取一吸水物質,如一小塊磚.
①用天平先稱出它的質量m;
②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將磚塊用細線吊著沒入量筒里的水中,讓它充分吸水;
③待磚塊吸足水后,通過增、減水量,使量筒內的水面與某個整數刻度線相齊,記下這個數值V1(如圖a所示);
④把磚塊從量筒中提出水面滴干后,再觀察此時量筒中剩余的水量V2(如圖b所示);
⑤那么,磚塊的體積V=V1-V2;
⑥求得磚塊的實際體積,再根據測得的磚塊的質量,就可計算出磚塊的密度ρ=m/(V1-V2).
【教師點撥】
密度比水大的物質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密度比水小的物質可采用“壓入法”或“沉錘法”,吸水物質體積可采用排水法,或先讓物體吸足夠的水(前提是吸水后物體自身體積不發生變化)再采取“溢杯法”測體積.
【跟蹤訓練】
1.不用量筒,只用天平,如何稱出5毫升的水銀來?
解:水銀的密度是13.6g/cm3,5毫升水銀質量為5×13.6g=68g.用天平稱68g水銀即可.
2.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來?
解:100g酒精體積V=m/ρ=100g/(0.8g/cm3)=3125px3=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酒精即可.
3.某班同學收集到一塊火山巖(質地疏松、吸水性強)標本,他們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粗繩測火山巖的密度時,出現不規范操作:
(1)用粗繩扎住這塊火山巖,浸沒在量筒的水中測它的體積.
(2)測量過程中觀察量筒讀數時,視線均與液面邊緣相平.
(3)測火山巖體積時發現火山巖吸水性很強.
(4)測完火山巖體積后,將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盤中稱量.
上述有些操作會造成測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測量值偏小的步驟(1)(3)(填序號).
分析:本題所測的石塊——火山巖,與平常的石塊不同,火山巖質地疏松,吸水性強,在用排水法測它的體積時 易造成偏差,這種偏差主要是:
①對質量測量的偏差.先放入水中測體積后,火山巖吸收了較多的水,再測質量時,火山巖的質量測量值比真實值大;
②體積測量偏差.當干的火山巖放入水中后吸收了較多水,使得量筒中的水變少,示數增加的值偏少,測量得到的火山巖體積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就上述實驗設計出現的問題,請你提出改進意見并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法:
①不應該用粗繩,因為選用粗繩也要考慮它的體積,會對標本體積測量產生誤差,導致標本體積偏大;
②在任何時候讀數都是讀水的凹液面,而不是液面邊緣,讀液面邊緣會導致標本體積偏大;
③礦石吸水性強,水被吸到礦石中后導致讀數體積比實際體積偏小;
④由于礦石吸水,立即稱量導致質量偏大.
改進方法(僅供參考):
①用天平測出火山巖的質量m;
②先用細線系住火山巖放入水中浸泡至不再吸水為止(達到飽和狀態),再用排水法測出其體積V;
③用密度計算公式ρ=m/V計算密度.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液體體積和測小塊不規則固體的體積,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以上就是物理密度教學視頻的全部內容,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液體體積和測小塊不規則固體的體積,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