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多少年歷史?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國祚從公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此后,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魯朵.最后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立國凡87年。那么,遼國多少年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遼國其實享國有兩百多年,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算是一個立國較長的朝代了,特別是遼國這種契丹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國家。
遼朝建國的這兩百多年,共定都了5個地方,公元916年,契丹首領(lǐng)耶律阿保機在上京臨潢府(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定都開國建國,國號“契丹”。
耶律阿保機死后,他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史稱遼太宗,他登基后在947年率兵南下,攻占了宋朝的汴京,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市,耶律德光占領(lǐng)了汴京后,決定把遼國的國都遷到汴京,并把國號“契丹”改為了“遼”。
遼國在汴京定都后,經(jīng)歷了七朝皇帝,直到蕭太后的兒子遼圣宗時期,遼國又把國都遷回了中都大定府(還是今天內(nèi)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自從遼國遷都回了蒙古草原后,其國力大不如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此時的宋朝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滅不了,也打不服;而金國的崛起直接打壓了遼國的國勢,對遼國的疆域和領(lǐng)地進行了步步蠶食。
到了遼國后期,遼朝分裂了,遼朝的宗室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和后遼,其東遼就是現(xiàn)在東北一帶,他們部分也成為女真人的祖先,東遼澄州,今天遼寧海城市。
而后遼定都就更遠了,基本淡出了中華地區(qū),定都虎思斡耳朵,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楚河州托克馬克境內(nèi)的布拉納城,從此時起,遼國已經(jīng)算是在中原地區(qū)毫無影響力了。
位于東三省,內(nèi)蒙,河北一帶。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nèi)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遼史》稱“幅員萬里”。
擴展資料:
遼國的建立者是契丹人,他們發(fā)源于東胡,遼國崛起的時候,正處于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更迭頻繁,遼國趁著石敬瑭建立后晉,立足未穩(wěn),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后來遼國被東北崛起的漁獵民族女真人打敗徹底滅亡。
契丹會同十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開封稱帝,改契丹國為遼國,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遼朝
遼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至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滅。
遼國疆域最大之時,疆域東北至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省雁門關(guān)一線。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nèi)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
公元938年時遼太宗時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公元1005年遼圣宗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最后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在漠北邊界處,于931年設(shè)立“轄戛斯國王府”,隸屬上京道;1004年建成了鎮(zhèn)州、防州、維州三邊防城(皆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西南),以鎮(zhèn)州(又稱可敦城,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哈達桑東北古回鶻城)為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并駐軍鎮(zhèn)戍,開辟屯田。
西北路招討司是遼西北邊疆地區(qū)的最高軍政機構(gòu),負責鎮(zhèn)守西北邊疆地區(qū),管轄阻卜等部落。1068年設(shè)置烏古敵烈都統(tǒng)軍司為統(tǒng)轄兩部的最高機構(gòu),其最高長官為統(tǒng)軍使(有時仍稱都詳穩(wěn)),由契丹人擔任。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guān)一線與
北宋交界我愛歷史 望采納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guān)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tǒng)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nèi)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1005年遼圣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后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簡介:遼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建立的封建王朝。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后晉,改國號為“遼”,1066年改為“大遼”。公元1125年,遼朝被金朝所滅。契丹本是游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nóng)牧業(yè)共同發(fā)展繁榮,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fā)展,開創(chuàng)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并創(chuàng)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遼朝還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fā)展。
以上就是遼國多少年歷史的全部內(nèi)容,遼本身就是一個朝代,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遼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遼國 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