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閱讀葉圣陶半個多世紀以前語文教育經典論集,可以帶給我們非常大的收獲和感悟。教育即閱讀,閱讀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讓我們繼續閱讀葉圣陶先生的經典文章,汲取前行的力量,收獲精神的成長。那么,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序(1一6頁)
摘抄一:通觀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關于語文教學的任務: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摘抄二:就是語文教學的三大弊病:第一是在閱讀教學上不適當的強調所讀的內容而把語文本身的規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國文教學,選材能夠不忽略教育意義,也就足夠了,把精神訓練的一切責任都擔在自己肩膀上,實在是不必要的。
第二種弊病是在語文教學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第三種弊病就是讀書作文不是為了增長知識,發表思想,抒發感情,而是為了應付考試。
摘抄三:過去的第二點錯誤認識是把語文課看成知識課,看成跟歷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學一樣,是傳授一門知識的課,因而要以講為主。……“我想,這里頭或許有個前提在,就是認為一講一聽之間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東西那么便當,我教給了你,你收到了,東西就在你手里了。語文教學乃至其他功課的教學,果真是這么一回事嗎?
摘抄四: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換句話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
2021.11.7
每次翻開《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內心充滿無限敬畏,這是葉圣陶先生近六十年語文教學的結晶,是我們當代語文教學的風向標。
雖然讀得艱難,但看到工作室趙培麗老師總能在忙碌之中,津津有味地精讀細讀,讀書筆記言之有理,言之有味,顯現出閱讀的精深,思考的深刻和靈動的智慧。所以,在榜樣老師的帶動下,不由逼迫自己沉下心去一頁一頁地細讀,一句一句地琢磨,一點一點地領悟。我就閱讀《認識國文教學》和《中學國文教師》來談一談自己的收獲感悟。
1.認識國文教學
這是葉圣陶先生在《國文雜志》的發刊辭,先生的文字樸實如常卻又令人振聾發聵,關于國文教學的現狀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如芒刺背,如坐針氈,同時閱讀對國文教學正確認識的路徑后又明晰努力前行的方向。
本章開篇指出學校教育常見訓練不切實,教學不得法,對于國文教學,只是讓學生自己暗中摸索,而不是教育者給予有效的“明中探討”,國文教學幾乎沒有成績可說。
究其深層原因,源于我們對國文教學沒有正確的認識。對于國文教學,我們繼承著舊式教育的精神,即守著古典主義和利祿主義:讀古人的書籍,不思考是否適合,有用與否,只是一味的死讀書,把書中內容裝進頭腦里去。學古人的文章,也只是機械地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調模仿到家。
葉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江蘇省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葉圣陶的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2年中學畢業后因家境清貧,即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并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
1917年應聘到吳縣角(音lù)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
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
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
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并與朱自清等人創辦了我國新文壇上第一個詩刊《詩》。他發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
1923至1930年,葉圣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同時繼續文學創作。
2021.11.22
跟葉圣陶先生學教語文——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有感
葉圣陶先生作為語文教育方面的泰斗級人物,他的語文教育思想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考驗,歷久彌新,每次閱讀,都使我感悟到語文教育需要藝術,更需要教師時刻審視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下面我就閱讀書中《中學國文學習法》和《認真學習語文》的內容,談一談自己淺顯的思考與收獲。
一、《中學國文學習法》
學習國文認定兩個目標:培養閱讀能力,培養寫作能力。培養能力的事必須堅持做,改善做,提效率,才會成功。所以學習國文必須多多閱讀,多多寫作,并且隨時要求閱讀得精審,寫作得適當。
1.認定目標
葉圣陶先生說課內閱讀是為了培養閱讀能力,需在閱讀其他的書以及報紙雜志之類,以使自己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強;課內寫作教師也需通過隨時動筆、寫日記、寫信、寫筆記等方式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從而真正受用。
關于高中畢業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應達到何種程度,葉圣陶先生做了詳細地闡述。我認為要求都比較高,其中閱讀方面難的是要求能讀對教本里所選的歐陽修,蘇軾等人所作的散文那樣的文言;能適應需要,查看如《論語》、《孟子》、《史記》、《通鑒》一類的書;還能查看《國語辭典》《辭源》《辭海》一類的工具書。
2021.12.23
寫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艱難的事,是一件既苦又樂的事。苦的是如果不開竅,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卻死活寫不出什么來。樂的是一旦有所進步,能文不加點,洋洋灑灑,潑墨如云,揮筆而就,自然暢快。關于寫作的竅門或者寫作的密碼是什么,我們一起從葉圣陶老先生80多年前寫得《文章例話》序言和書中選錄的文章中找尋答案吧。
一、《文章例話》序
《文章例話》是葉圣陶先生給《新少年雜志》中的欄目所選錄的文章,內容為切近讀者的意趣的現代人的文藝作品。閱讀這篇序言,我感悟到葉圣陶先生關于寫作的三個要點是:
首先,對于寫作,我們要有正確的寫作態度。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寫的緣故,當自己有一種經驗比較新鮮、特別深切時,值得寫下來作為個人生活的記錄。葉圣陶先生強調,寫作首先要有正確的寫作態度,在此基礎上,我們就能夠辨別哪些材料值得寫,同時能夠辨別人家的文章,哪些是有閱讀價值的。
其次,對于寫作訓練,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葉圣陶先生說:所謂好文章,也不過是材料選得精當一點兒,話說得確切一點兒周密一點兒罷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在社會里有意義地生活,并不為了寫文章,為的是精彩的生活。
最喜歡文中葉圣陶先生的金句: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
以上就是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的全部內容,葉圣陶? 著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 2015年2月第1版 序 葉圣陶先生的觀點 語文學科性質: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語文教學的任務: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什么作用?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