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生物?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第一章、認識生命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獲取營養物質);(2)生物能進行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植物落葉,那么,初一上冊生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排泄廢物、具有應激性、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生物能適應環境、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2、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亂橋部分、巖石圈表面。
3、非生物因素:陽光、水、營養物質、一定的生存空間、空氣嘩空猛、適應的溫度。
虧跡4、生物因素: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 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篇一】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50余萬種。可以分為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1、藻類植物
①生活環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還有一些生活在陸地上潮濕的地方。
②結構特點: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2、苔蘚植物:
①生活環境: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中。
②結構特點: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③作用:許多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細胞,從而威脅它的生存。人們利用苔蘚植物的這個特點,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
①生活環境:森林和山野的陰濕處
②結構特點: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③繁殖: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④作用:古代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復雜的變化,就逐漸派檔臘變成了煤。
二、種子植物
1、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表面有一層種皮,種皮可以保護里面幼嫩的胚。
七上 第三、四、五章 提綱
第三章 多種多樣的動物
研究動物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資料分析法。
第一節 在實驗室里觀察動物(觀察法)
一、觀察動物的方法:1.順序觀察法 2.比較觀察法
二、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相適應。
1、比較幾種鳥的喙和足與其生活環境的關系
動物名稱
食物
喙的特點
生活環境
足的特點
1、啄木鳥
樹木中的害
蟲
直而堅硬、末端
尖端似鑿子
森林
四趾,兩趾向前,兩趾向后,趾端有尖銳的鉤爪
2、大山雀
果實和種子
較短、鍥形
森林
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趾前有蹼
3、野鴨
水中的動物
扁平寬闊、喙緣
具缺刻
水,陸地
后肢短,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向前的三趾之間有蹼
4、貓頭鷹
小動物
堅硬、尖端勾曲
陸地
強健有力,趾銷顫扮端有長而鋒利的鉤爪
5、丹頂鶴
魚類
直、長、端尖
水中攝食
長
6、鴕鳥
植物
短鈍
草原,陸地
腳有二趾,腿長,腳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
結論:鳥的喙和足與其與其食性、習性以及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2、昆蟲口器與其食性的關系
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蝗蟲菜粉蝶 蜜蜂蚊子、蟬蠅
結論:昆蟲口器與其獲取食物的方式相適應,即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
三、仿生學
1、鳥:飛機2、青蛙的眼:監視飛機飛行和起飛、降落的“電子蛙眼”
3、蜻蜓翅痣:機翼末端前緣加厚區或配重,減輕震顫4、蒼蠅蠅眼:“蠅眼”照相機
第二節田野動物調查(調查法)
一、田野動物調查的一般步驟:
二、在野外考察時,要根據動物的特點去尋找它們。
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現象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注意:珊瑚和珊瑚礁不是生物(非生物),珊瑚蟲是生物!
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1.生物的分類
(1)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
注意:細菌、蘑菇、金針菇、靈芝等微生物屬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境不同,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是生物圈
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類。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空氣、土壤、水分、溫度等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互利共生關系
二、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以上就是初一上冊生物的全部內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現象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注意:珊瑚和珊瑚礁不是生物(非生物),珊瑚蟲是生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