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8年級上冊生物書 2023七年級下冊生物書 八年級上冊生物太黃了 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電子書 七年級生物書籍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第一節生物的特征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生物圈
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第四節生態
與圓早生物學有關的職業林業工人的新任務
科學·技術·社會生物圈Ⅱ號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科學·技術·社會從古老的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
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
第三節觀察動物細胞
科學家的故事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
第二章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科學家的故事他發現了細胞中神奇的物質核酸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運腔亮科學·技術·社會“脫韁之馬”癌細胞
第三章細胞怎樣產生物體
第一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二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節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學·技術·社會朊病毒、瘋牛病、克雅氏病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第二節種子植物
生物學與文學寄予植物的情懷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農業技術員和綠色證書
第二節植株的生長
科學·技術·社會無土栽培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大地的美容師——園藝師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第三節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科學·技術·社會節水農業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第一節綠色旁寬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科學·技術·社會現代化溫室
第二節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科學·技術·社會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學習七年級生物課本知識內容,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別人的幫助還在其次。我整理了關于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一)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的分類(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P15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 (P15)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生物間關系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豎猛拍
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是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氣性
▲生態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
▲生態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植物是生態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中的分解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生態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平衡失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生態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草原生態、農田生態、海洋生態、城市生態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富集)課本p26;課本p27頁1題;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頁生物圈2號
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二)
1、 顯微鏡的結構:課本P36
光線經過顯微鏡的路線:
最早發現光學顯微鏡的是英國的科學家羅伯特.虎克。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高速運動的電子束代替余羨光學顯微鏡的光線觀察物體的細微結構的。
2、顯微鏡的使用注意事項
a.使知雀用顯微鏡觀察時,為什么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
避免物鏡與玻片標本相撞,防止玻片標本損壞和劃壞物鏡鏡頭。
b.在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d.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是物像往哪偏,標本就應該往哪移。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涂片、裝片。
4、臨時裝片制作過程:“擦”、“滴”、“取”、“展”、“蓋”、“染”、“吸”
注意:a.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清水;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生理鹽水,為了避免細胞吸水膨脹。
b.染色時用稀碘液。
c.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怎樣判斷這個污點的位置?
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該污點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跟著轉動,再移動玻片標本上,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該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玻片標本污點都不跟著轉動,則污點在物鏡上。
d、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和氣泡的區別:氣泡邊緣是粗黑的,中間沒有細胞核,用鑷子輕壓蓋玻片氣泡會變形。
5、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都有線粒體。
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6、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能量和信息
7、細胞中的物質有:有機物(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和無機物(水、無機鹽、氧等)
8、一般細胞中的帶酸味和帶甜味的物質存在于細胞的液泡中的細胞液
9、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和選擇透過性)
10、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線粒體和葉綠體)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轉換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將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把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動、植物生活所需。
1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染色體上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做基因。遺傳信息的載體是DNA的有機物。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頁1題
12、植物體由小長大的原因是: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13、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先復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在兩個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14、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5、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16、動物體的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17、植物體的基本組織:保護組織、分生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18、生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動物體和人體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
19、植物的六大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20、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而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
22、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病毒可以通過自我復制增殖,來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
23、病毒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4、課本70頁草履蟲的結構。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三)
1、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其中前三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孢子植物。
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可以作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蘚植物有莖、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沒有輸導組織);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如:滿江紅、貫眾)
5、菜豆種子結構: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兩片子葉)
6、玉米種子(果實):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一片子葉)、胚乳
7、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例子:銀杏、蘭等)
8、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據子葉、葉脈、有無胚乳可以分為單子葉植物(竹子)和雙子葉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10、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12、種子萌發的過程(先吸水、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程根;胚軸發育成連接莖和根的部位;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13、.根尖的結構:根冠(保護)、分生區(分裂產生新細胞)、伸長區(幼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成熟區(有根毛,吸收水和無機鹽)。(自下而上)
14、芽還可以發育成枝條或花。
15、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氮、磷、鉀)和有機物
16、花的結構: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藥,花絲)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傳粉的方式:昆蟲傳粉(蟲媒花)、風傳粉(風 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的過程。
19、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發育為果實;子房壁發育為果皮;胚珠發育為種子;受精卵發育為胚。
20、區分果實與種子
果實:蘋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種子:蠶豆、綠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體內的作用:a重要組成成分b保持姿態、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幫助無機鹽的運輸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勻,也影響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24、導管: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自上而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25、木本植物莖橫切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有形成層植物能長得很粗);木質部(有導管)。
26、蒸騰作用的意義:a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d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27、觀察葉片的結構:表皮(上、下、氣孔)—保護組織、葉肉(葉綠體)—營養組織、葉脈—輸導組織,徒手切片法
28、氣孔:氣孔一天的變化(水、風的影響);失水的“門戶”,氣體交換的“窗口”;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組成;從氣孔進出的氣體有:水蒸氣、氧氣、二氧化碳。
29、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30、節水農業:畦灌、噴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約為10:5:3
31、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a暗處理、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消耗b葉片遮光、對照實驗c酒精隔水加熱、溶解葉綠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變藍
3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葉綠體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原料、產物、條件、場所、能量變化
34、光合作用的意義:①滿足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②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③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④提供氧氣
35、葉綠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黃、蒜黃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在光下會變綠)
36、演示實驗與普利斯特利實驗(英國):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37、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38、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a有機物(纖維素、蛋白質和脂類、DNA分別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的組成成分)b從器官水平(種子、蘿卜和紅薯的根、馬鈴薯的莖大部分都是有機物)
(2)、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39、呼吸作用的三個演示實驗分別說明:呼吸時放熱、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呼吸時消耗氧氣。
40、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41、呼吸作用的部位:線粒體
42、呼吸作用的表達式(反應式)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4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說是活細胞的共同特征
44、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溫度、氧氣、二氧化碳(低溫、少氧、多二氧化碳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同時要聯系新疆的哈密瓜為什么甜)
45、植被的概念: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46、植被的類型:荒漠、草原、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
47、鄭州植被類型屬于落葉闊葉林
48、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森林覆蓋率低(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49、我國于1984年和1985年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力求是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盡快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相關文章:
1. 七年級上冊生物書重點知識
2.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目錄
3.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教材目錄
4.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目錄
5. 七年級下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
學習七年級生物課本知識上急于求成是適得其反的。我整理了關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一)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區別于粗薯非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營養方式可分為:自養(綠色植物)和異養(動物)。
(二)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四)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五)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動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六)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生物: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的概念: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二、調查的方法:1、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2、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3、選取樣本;4、如實記錄;5、整理分析,進行統計。
三、調查的步驟:
1、選擇調查范圍。2、分組。3、設計調查路線。4、調查記錄。5、歸類。6、整理分析。
四、生物的歸類:
1、按形態結構歸為: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環境歸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其用途歸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二)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巖清者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三)
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
八大:運動、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神經、內分泌、生殖.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正叢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相關文章:
1.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
2.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全
3.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4.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課本內容
5.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悄橘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第四節 生態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林業工人的新任務
科學·技術·社會 生物圈Ⅱ號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科學·技術·社會 從古老的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第三節 觀察動啟簡團物細胞
科學家的故事 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科學家的故事 他發現了細胞中神奇的物質核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科學·技術·社會 “脫韁之馬”癌細胞
第三章 細胞怎樣產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學·技術·社會 朊病毒、瘋牛病、克雅氏病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第二節 種子植物
生物學與文學 寄予植物的情懷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咐鍵業 農業技術員和綠色證書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科學·技術·社會 無土栽培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大地的美容師——園藝師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科學·技術·社會 節水農業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科學·技術·社會 現代化溫室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科學·技術·社會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七年級生物知識要點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P15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 P15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態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
▲生態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如果將生態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植物是生態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中的分解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生態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平衡失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生態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草原生態、農田生態、海洋生態、城市生態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 課本27頁1題33頁生物圈2號
▲ 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七年級上冊生物目錄相關文章:
1. 人教版七年級上生物教材目錄
2.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目錄
3.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目錄
4.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教材目錄
5.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教材目錄
學生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七年級生物知識上。我整理了關于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州猛、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冊鏈橋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態
一、 生態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二)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喚游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三)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并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相關文章:
1.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內容
2.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課本內容
3.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
4.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教材目錄
5.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