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數學月考卷?【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點的變化規律求解即可. 平移中點的變化規律是: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 【解答】解:從點A看,向右移動5格,向上移動3格即可得到A′.那么整個圖形也是如此移動得到.故兩空分別填:5、那么,七下數學月考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如圖,正方形硬紙片ABCD的邊長是4cm,點E、F分別是AB、BC的中點,若沿左圖中的虛線剪開,拼成右圖的一棟“小別墅”,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和是( ).
(A)2 (B)4 (C)8(D)10
2、如圖是5×5的正方形的網絡,以點D,E為兩個頂點作位置不同的格點三角形,使所作的格點三角形與△ABC全等,這樣的格點三角形最多可以畫出()
A.2個B.3個 C.4個D.5個
3、如圖,△ABC中,DE是AC的中垂線,AE=5cm,△ABC的周長為30cm,則△ABD的周長是;
4、按如圖所示的程序計算,若輸入的值 ,則輸出的結果為22;若輸入的值 ,則輸出結果為22.當輸出的值為24時,則輸入的x的值在0至40之間的所有正整數為.
輸入
+5
得到y
為偶數
為奇數
y大于等于20
輸出結果
y小于20
5、現有紙片:l張邊長為a的正方形,2張邊長為b的正方形,3張寬為a、長為b的長方形,用這6張紙片重新拼出一個長方形,那么該長方形的長為:
A.a+b B.a-+2bC.2a+bD.無法確定
6.如圖,正方形ABCG和正方形CDEF的邊長分別為 ,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陰影部分的面積。
7、已知方程組的解是, 則方程組 的解是 ( )
A、 B、 C、 D、
8、如圖,在△ A1B1C1中,取B1C1中點D1、A1C1中點A2,并連結A1D1、A2D1稱為第一次操作;取D1C1中點D2、A2C1中點A3,并連結A2D2、D2A3稱為第二次操作;取D2C1中點D3、A3C1中點A4,并連結A3D3、D3A4稱為第三次操作,依此類推……。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相交的兩條線段是平行線
B.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C.不相交的兩條射線是平行線
D.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考點】平行線.
【分析】根據平行線的定義,即可解答.
【解答】解:根據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9.已知,如圖,AB∥CD,則∠α、∠β、∠γ之間的關系為()
A.∠α+∠β+∠γ=360° B.∠α﹣∠β+∠γ=180°
C.∠α+∠β﹣∠γ=180° D.∠α+∠β+∠γ=180°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以及內錯角相等即可解答,此題在解答過程中,需添加輔助線.
【解答】解:過點E作EF∥AB,則EF∥CD.
∵EF∥AB∥CD,
∴∠α+∠AEF=180°,∠FED=∠γ,
∴∠α+∠β=180°+∠γ,
即∠α+∠β﹣∠γ=180°.
故選C.
10.不能判定兩直線平行的條件是()
A.同位角相等 B.內錯角相等
C.同旁內角相等 D.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
【分析】判定兩直線平行,我們學習了兩種方法:①平行公理的推論,②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和兩個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判斷.
【解答】解: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角互補,內錯角相等;
和第三條直線平行的和兩直線平行.
故選C.
11.一學員在廣場上練習駕駛汽車,兩次拐彎后,行駛的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同,這兩次拐彎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首先根據題意對各選項畫出示意圖,觀察圖形,根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圖:
故選:A.
12.如圖,CD⊥AB,垂足為D,AC⊥BC,垂足為C.圖中線段的長能表示點到直線(或線段)距離的線段有()
A.1條 B.3條 C.5條 D.7條
【考點】點到直線的距離.
【分析】本題圖形中共有6條線段,即:AC、BC、CD、AD、BD、AB,其中線段AB的兩個端點處沒有垂足,不能表示點到直線的距離,其它都可以.
【解答】解:表示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的線段為CD,
表示點B到直線AC的距離的線段為BC,
表示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的線段為AC,
表示點A到直線DC的距離的線段為AD,
表示點B到直線DC的距離的線段為BD,
共五條.
故選C.
二、填空題(注釋)
13.如圖,設AB∥CD,截線EF與AB、CD分別相交于M、N兩點.請你從中選出兩個你認為相等的角∠1=∠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AB∥CD,則這兩條平行線被直線EF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
【解答】解:∵AB∥CD,∴∠1=∠5(答案不唯一).
14.如圖,為了把△ABC平移得到△A′B′C′,可以先將△ABC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
【考點】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
【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點的變化規律求解即可.
平移中點的變化規律是: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
【解答】解:從點A看,向右移動5格,向上移動3格即可得到A′.那么整個圖形也是如此移動得到.故兩空分別填:5、3.
15.如圖,AE∥BD,∠1=120°,∠2=40°,則∠C的度數是20°.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的性質求出∠AEC的度數,再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列式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E∥BD,∠2=40°,
∴∠AEC=∠2=40°,
∵∠1=120°,
∴∠C=180°﹣∠1﹣∠AEC=180°﹣120°﹣40°=20°.
故答案為:20°.
16.如圖,已知AB∥CD,則∠1與∠2,∠3的關系是∠1=∠2+∠3.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可得.
【解答】解:∵AB∥CD,
∴∠1+∠C=180°,
又∵∠C+∠2+∠3=180°,
∴∠1=∠+∠3.
17.如圖,AB∥CD,∠B=68°,∠E=20°,則∠D的度數為48度.
【考點】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得∠BFD=∠B=68°,再根據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和,得∠D=∠BFD﹣∠E,由此即可求∠D.
【解答】解:∵AB∥CD,∠B=68°,
∴∠BFD=∠B=68°,
而∠D=∠BFD﹣∠E=68°﹣20°=48°.
故答案為:48.
18.如圖,直線DE交∠ABC的邊BA于點D,若DE∥BC,∠B=70°,則∠ADE的度數是70度.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DE∥BC,∠B=70°,
∴∠ADE=∠B=70°.
故答案為:70.
三、解答題(注釋)
19.如圖,AB∥DE∥GF,∠1:∠D:∠B=2:3:4,求∠1的度數?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首先設∠1=2x°,∠D=3x°,∠B=4x°,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即可表示出∠GCB、∠FCD的度數,再根據∠GCB、∠1、∠FCD的為180°即可求得x的值,進而可得∠1的度數.
【解答】解:∵∠1:∠D:∠B=2:3:4,
∴設∠1=2x°,∠D=3x°,∠B=4x°,
∵AB∥DE,
∴∠GCB=°,
∵DE∥GF,
∴∠FCD=°,
∵∠1+∠GCB+∠FCD=180°,
∴180﹣4x+x+180﹣3x=180,
解得x=30,
∴∠1=60°.
20.已知:如圖所示,∠1=∠2,∠3=∠B,AC∥DE,且B,C,D在一條直線上.求證:AE∥BD.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根據平行線的性質求出∠2=∠4.求出∠1=∠4,根據平行線的判定得出AB∥CE,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得出∠B+∠BCE=180°,求出∠3+∠BCE=180°,根據平行線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證明:∵AC∥DE,
∴∠2=∠4.
∵∠1=∠2,
∴∠1=∠4,
∴AB∥CE,
∴∠B+∠BCE=180°,
∵∠B=∠3,
∴∠3+∠BCE=180°,
∴AE∥BD.
21.如圖,已知DE∥BC,EF平分∠AED,EF⊥AB,CD⊥AB,試說明CD平分∠ACB.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求出EF∥CD,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得出∠AEF=∠ACD,∠EDC=∠BCD,根據角平分線定義得出∠AEF=∠FED,推出∠ACD=∠BCD,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DE∥BC,
∴∠EDC=∠BCD,
∵EF平分∠AED,
∴∠AEF=∠FED,
∵EF⊥AB,CD⊥AB,
∴EF∥CD,
∴∠AEF=∠ACD,
∴∠ACD=∠BCD,
∴CD平分∠ACB.
22.如圖,已知∠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B=95°
(1)求∠DCA的度數;
(2)求∠DCE的度數.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1)利用角平分線的定義可以求得∠DAB的度數,再依據∠DAB+∠D=180°求得∠D的度數,在△ACD中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CA的度數;
(2)根據(1)可以證得:AB∥DC,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1)∵AC平分∠DAB,
∴∠CAB=∠DAC=25°,
∴∠DAB=50°,
∵∠DAB+∠D=180°,
∴∠D=180°﹣50°=130°,
∵△ACD中,∠D+∠DAC+∠DCA=180°,
∴∠DCA=180°﹣130°﹣25°=25°.
(2)∵∠DAC=25°,∠DCA=25°,
∴∠DAC=∠DCA,
∴AB∥DC,
∴∠DCE=∠B=95°.
23.如圖,已知∠1+∠2=180°,∠3=∠B,試說明∠AED=∠ACB.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首先判斷∠AED與∠ACB是一對同位角,然后根據已知條件推出DE∥BC,得出兩角相等.
【解答】證明:∵∠1+∠4=180°(平角定義),∠1+∠2=180°(已知),
∴∠2=∠4,
∴EF∥AB(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ADE(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B(已知),
∴∠B=∠ADE(等量代換),
∴DE∥B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AED=∠ACB(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4.如圖所示,已知∠1=∠2,AC平分∠DAB,試說明DC∥AB.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
【分析】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可得∠1=∠CAB,再加上條件∠1=∠2,可得∠2=∠CAB,再根據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得CD∥AB.
【解答】證明:∵AC平分∠DAB,
∴∠1=∠CAB,
∵∠1=∠2,
∴∠2=∠CAB,
∴CD∥AB.
25.已知∠AGE=∠DHF,∠1=∠2,則圖中的平行線有幾對?分別是?為什么?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
【分析】先由∠AGE=∠DHF根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得到AB∥CD,再根據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AGF=∠CHF,再由∠1=∠2,根據平角的定義可得∠MGF=∠NHF,根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可得GM∥HN.
【解答】解:圖中的平行線有2對,分別是AB∥CD,GM∥HN,
∵∠AGE=∠DHF,
∴AB∥CD,
∴∠AGF=∠CHF,
∵∠MGF+∠AGF+∠1=180°
∠NHF+∠CHF+∠2=180°,
又∵∠1=∠2,
∴∠MGF=∠NHF,
∴GM∥HN.
26.已知直線a∥b,b∥c,c∥d,則a與d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
【考點】平行公理及推論.
【分析】由平行線的傳遞性容易得出結論.
【解答】解:a與d平行,理由如下:
因為a∥b,b∥c,
所以a∥c,
因為c∥d,
所以a∥d,
即平行具有傳遞性.
榮昌公司要將本公司100噸貨物運往某地銷售,經與春晨運輸公司協商,計劃租用甲、乙兩種型號的汽車共6輛,用這6輛汽車一次將貨物全部運走,其中每輛甲型汽車最多能裝該種貨物16噸,每輛乙型汽車最多能裝該種貨物18噸.已知租用1輛甲型汽車和2輛乙型汽車共需費用2500元;租用2輛甲型汽車和1輛乙型汽車共需費用2450元,且同一種型號汽車每輛租車費用相同.
(1)求租用一輛甲型汽車、一輛乙型汽車的費用分別是多少元?
(2)若榮昌公司計劃此次租車費用不超過5000元.通過計算求出該公司有幾種租車方案?請你設計出來,并求出最低的租車費用.
親愛的同學們:
一轉眼,七年級下學期已過去一半,我們又收獲了許多新的數學知識,提高了多方面的數學能力,現在是展示你實力的時候,你可要盡情地發揮哦!祝你成功!
一、你一定能選隊!(每小題2分,共12分)
1.計算,結果是( )
A 0B -6C -1D1
2.下列各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 B .C. D .
3.下列運算結果正確的是
A.B.
C.D.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個角的補角必是鈍角 B.兩個銳角一定互為余角
C.直角沒有補角D.如果∠MON=180o,那么M、O、N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6.(n+1)邊形的內角和比n邊形的內角和大( )
A.180° B. 360° C. n·180°D.n·360°
二、你能填得又快又準嗎?(每小題2分,共22分)
7. 若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分別是7、10、x,則x的取值范圍是;
8.在ΔABC中,已知∠A=∠B=∠C,則三角形的形狀是三角形;
9.地球距月球大約Km,一架飛機的速度大約是Km/h,如果乘飛機飛行這么遠的距離,那么大約要天;
10.已知a+b=6,ab=3,則;
11. 如圖,∠1+∠2=284°,b‖c,
則∠3=,∠4= 。
12. 小明有兩根4cm、8cm的木棒,他想以這兩根木棒為邊做一個等腰三角形,還需再選用用一根________cm長的木棒。
上這個網址:http://www.klxuexi.com/(快樂學習網)(點擊“上海站”)
上面應該有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以上就是七下數學月考卷的全部內容,一轉眼,七年級下學期已過去一半,我們又收獲了許多新的數學知識,提高了多方面的數學能力,現在是展示你實力的時候,你可要盡情地發揮哦!祝你成功!一、你一定能選隊!(每小題2分,共12分)1.計算,結果是( )A 0 B -6 C -1 D 1 2. 下列各式中,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