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歷史?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 歷史 知識點,那么,辛亥革命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純改產階級含空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談褲瞎、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要了解更多歷史事件,到這個網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28947.htm#7
辛亥革命的具體過程: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1911年舊歷為辛亥年故名。1894年,孫中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團體興中會。
1905年,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此后,資產階段革命派一方面批評君主立雹皮憲派反對革命的謬論,傳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發動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裝起義,促進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1911年,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筑權給帝國主義,激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湖北革命黨人利用保路運動的時機,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義,全國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2月12日,清帝退位。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政權最后被大地主大實辦階級的代表袁世凱竊取,革命失敗。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從此以后,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的資本主義繼續向前發展。然而,它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擴展資料: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衫銀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孫中山立像武漢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后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亦可指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作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
一百年前,在偉大革命家孫中山的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一、哪些因素催生了辛亥革命
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
20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尤其是在迫使中國簽鬧李訂《辛丑條約》以后,列強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擴展在華經濟勢力。在華投資規模急速擴張,包括擴大設廠規模和給清政府提供高息貸款,而鐵路、礦山的利權更成為帝國主義掠奪的目標。1904年至1905年,日、俄兩國為爭奪在華利益竟在中國東北進行戰爭,清政府卻宣稱“局外中立”。經過一年多的廝殺,日本戰勝俄國,俄國將所攫得的在中國東北地區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權“轉讓”給日本。在日、俄相斗之時,英國也派兵侵入中國西藏地區。德國則企圖將勢力延伸到原屬英國勢力范圍的長江流域。
為了對外支付巨額賠款,十幾年間,清政府的財政開支激增4倍之多。在清朝統治的最后幾年里,各種舊稅一次次被追加,巧立名目,新稅層出不窮,各級官吏還中飽私囊,以致民怨沸騰。
辛亥革命歷史背景
1、清朝衰落
1898年原輔仁文社領導人謝纘泰所繪時局圖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
辛酉政變后,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后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5年中日戰爭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后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國的局勢。
2、
革命黨反清運動
倫敦蒙難時康德黎交給警探辨認孫中山的照片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租閉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告源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
3、
立憲運動
1906年,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啟超與家人在東京雖然早在戊戌變法期間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韜、鄭觀應、康有為等人就先后提出過立憲,但立憲真正為中國官僚、士紳等廣泛關注還是在20世紀初。1901年(光緒二襪型態十七年),原維新派領袖、后來的立憲派首領梁啟超便曾發表《立憲法議》一文,鼓吹君主立憲制。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歷史的全部內容,辛亥革命的具體過程: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1911年舊歷為辛亥年故名。1894年,孫中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團體興中會。1905年,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