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清朝歷史完整版 了解清朝全部歷史的書 清史書推薦 推薦一本講清朝歷史的書 清朝的史書典籍有哪些
1、大清CEO康熙回憶錄
這是一部虛擬的,以歷史人物為主角的企業家傳記,本書以康熙臨終前的回憶作為敘事主線,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講述了他在大清擔任CEO的職業生涯和成長歷程,巧妙地將歷史上的著名事件“還原”為各類企業事件,通過人性化的筆觸,描述了一個家族企業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困難,以及解決困難所應有的技能和態度,是一部虛擬與真實相結合,發人深省,生動鮮活的“企業家傳記”。
2、清史演義
《清史演義》共有一百回,起于滿清之源起,終于宣統帝遜位,凡294年。滿清入關后,成為繼蒙古人之后的第二個外來政權,中歷所謂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國版圖大致確定。當西方世界因工業革命下而瞬息萬變之時,而處于停滯狀態的清帝國終究未能逃避現實。
帝國疆域中,百姓們因著種種原因,不斷對著帝國挑起戰爭的開端,而帝國外緣則遭受西方世界不時的覬覦。一場不名譽的鴉片戰爭,將中國史拉到近代史范疇之中。接著的半個世紀,清帝國處于內憂外患而不知所措。由鴉片戰爭而太平天國,加以捻、回之變亂,元氣喪失殆盡,后雖有洋務、維新等變法改革實行,卻因守舊派勢力的阻撓而告終。義和團的排外運動導致八國聯軍的入侵,庚子賠款后清帝國己無力再振。武昌一役,不僅結束了清帝國的國脈,也宴仔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
3、清朝皇帝秘史
由北京原創天下出版社出版,佚名編著的《清朝皇帝秘史》主要講的是:開啟了一個時代的遼東豪杰——努爾哈赤,他的人生充滿了硝煙與鮮血,他出身寒微,甚至有人傳說他入贅佟家,起兵之時,就不斷地遭受族內兄弟的謀殺、陷害,但努爾哈赤還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勇敢戰勝了這些挑戰,并且開始了他的興國大業。
4、清民史實解密
由北京原創天下出版社出版,楊龍編著的《清民史實解密》主要講的是:《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經十余年苦心創作出的一部傳奇劇本。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間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李香君與復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復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
5、快速讀懂明清史
由北京原創天下出版周燕編著的《快速讀懂明清史》本書講的是: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本該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但可惜當時是元朝,元朝由蒙古人統治。
少數民族建立統治的時候,總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或者危險意識--漢人的文化與人數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身邊永遠有著一顆定時炸彈。元朝對于漢人的統治可謂是嚴苛之極。不僅將漢人列為第四等,十余戶人才能共用一把菜刀,娶的媳婦第一晚上得給蒙古保長等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連取個名字,也只能按照出生日期來排列。
6、清朝歷史冤案集
由北京原創天下出版社出版,韓情虎編著的《清晌如汪朝歷史冤案集》主要講的是:狄衡堂偶談余杭葛品連開棺檢驗一案,因曰:“余杭可謂屢出巨案矣。”國初,余杭某為人毆死,其子鳴冤,屢驗,縣官以無傷報。其長子瘐死,中間經各大憲開棺檢驗,皆無毆傷。其三子乃京控。特放欽差。欽差以其屢驗無傷,而控者情迫,知必有故,而不得其解。道經山東,有某知府乃其密友,而老于刑部秋審者……
7、柏樺談明清奇案
由廣東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出版,柏樺編著的《柏樺談明清奇案》主要講的是:翻閱明清的《經世文編》,檢索諸家奏議和筆記,查看各位皇帝的諭旨朱才比,披覽卷帙浩瀚的實錄、會典、則例,可以看到司法不公、非法濫刑的問題好像一道幽靈,斷續盤旋于公文私牘之間。
道學橡遲之徒或憤然而斥之、經世之士或蹙然而憂之,學者文人或慨然而論之。但也有許多人,尤其是權力擁有者,不但不去積極解決問題,反而是熟視無睹。統治者的治標不治本,僅出于政治策略的需要,時而從嚴,時而從寬,缺乏明確的標準,不但破壞了傳統社會秩序,而且戕害了道德人心。
8、北京清王府
王府,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大清王府自清朝初年始建至今,已經經歷了350余年的歷史風雨,昔日王府由華麗而滄桑,甚至頹敗殘破得無跡可尋,即便是順治至乾隆年間建造于北京城內的王府建筑,現存較好者業已寥寥無幾。
本書將至今在北京城里保存較好或還留存有部分遺跡,以及少數其主人具有特別意義的王府,從歷史、文化和藝術等角度進行詳細解密,引導人們走進已經被冷落了一個世紀的北京王府,共同去追憶歷史舊事,揭秘事件真相,展示中國傳統皇家文化那曾經絢麗。北京王府,作為中國古代皇室文化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其蘊涵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等價值都非同一般。全書共分五部分,對北京的睿王府、莊親王府、英親王府、瑞親王府、諴親王府、敦郡王府等48個清朝王府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另外,本書還采取了圖文并茂式體例,使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王府的魅力。
9、晚清有個袁世凱
晚清重臣,新政領袖,民國總統,恢復帝制的野心家,這是完全的袁世凱嗎?這個河南人如何以自己的勇氣和狡猾,不借助于科舉的捷徑登上了權力的巔峰?這個曾經被國內外寄予希望的“中國華盛頓”,是怎樣在實驗了一段民主共和之后,一步步重回專制的老路,又是懷有怎樣的動機想當皇帝的?
本書以貼身緊逼的方式觸摸歷史,從豐富的史料中尋繹出悖論式的連番提問,展開一代權臣袁世凱波譎云詭的一生,并以文化散文的方式透視其內心世界,寫他的堅韌不拔,寫他的大義凜然,寫他的搖身一變,寫他的委曲求全,寫他的敢為人先,寫他的陰險毒辣,寫他的不識時務,寫他的身不由己……這是作者“晚清三部曲”的第三部,把一個時代變遷大起大伏中注定犧牲的人物寫得淋漓盡致。
10、明清文人那些事兒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文人的生活、命運似乎和政治權勢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科舉應試,卑躬屈膝地索取名流的推薦信,得到一官半職,便趾高氣揚地顧盼自雄;官場失敗掛冠而去,則寄情山水、憤世嫉俗、妓女倡優、僧道藥酒,或者標榜人格形象,或者覷破了世態炎涼而領悟了人生真諦。
本書中,詩人、學者柯平從容走筆,讓十三個著名人物返回生動的歷史脈絡之中,呈現出他們生命之余的輝煌與滄桑。
清史稿。清史列傳。清史列傳比清史稿全面一點。不過是文言文,有語畝行言功底的看襪喚看不錯。清朝通史也不錯。正說清朝十二帝。雍正大帝。迅好嘩二月河的。
一般來說各地的新華書店會有
關于清朝時期的歷史書籍:
如果古文功底坦跡比較扎實的話,我推薦你去正掘看看 清史編年和清朝通史
或者可以看看《清帝傳奇叢書》、《康乾盛世三皇讓清并帝》
前一本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后一本是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書店應該都有,仔細找找看,上網查查!!
這是我的了解
1.雍正王朝——兩千多年來,以郡縣制形成纖啟的高度中央集權與自耕農制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無法調和的矛盾。面對這種矛盾,改革是一種銷豎伏必然選擇,歷史上的王安石、張居正都嘗試過,但只有雍正皇帝成功了。然而,他親自選擇的繼承人乾隆又將其新政慢慢消解了,這深刻地預示了大清王朝必然覆滅的命運。
2.清朝大歷史——《清朝大歷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對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全書結構嚴謹,評論精當,用詞古雅,引文考究,是研習清史者重要資料。
3.中國歷史大講堂:清朝史話——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脈絡者,我們的歷史是最應珍視的一筆遺產。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獻,文書檔案浩如煙海,一部中國虧攜史,該從何處說起?
4.一本書知曉清朝——《一本書知曉清朝》是2010年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本書分別講述清朝著名皇帝、著名皇后、文臣武將、著名事件及清朝科技文化的科技文化成就。
5.清史講義——《清史講義》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學派扎實細密的功夫考訂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
本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簡要敘述,為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擴展資料
清朝歷史(1616年—1912年)是中國清朝時期的歷史。本詞條介紹的是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共296年的歷史。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長期居住在今黑龍江一帶。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后金,脫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擊敗。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改國號為大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遠在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以為明帝報仇為名引清軍入關。隨后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1662年,康熙帝登基即位,年號康熙,是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康熙之后,繼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發展時期。
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統治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經濟,國力更加昌盛;加強了同蒙、回等少數民族的聯系,穩定了清朝對各族的統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時期,社會穩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國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鼎盛階段,史稱"康乾盛世"。
1840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以后,英政府以保護僑民為名,出動軍艦企圖進攻廣州,史家一般以這一事件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此后清朝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探索國家獨立富強的社會變革,但都失敗。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清朝自此滅亡。中國脫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共和時期。
1912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于南京宣布立國,孫文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二月十二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亡,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正式結束。隨后孫文讓位予袁世凱,南北統一,袁世凱定都于北京。
后來,1917年張勛組織辮子軍,于北京擁護宣統帝溥儀,復辟清朝(史稱張勛復辟),但只持續12天而終。日本于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1932年扶持溥儀建立滿洲國,其最終隨著1945年蘇聯的八月風暴行動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統觀使然,如同元朝滅亡之際,清亡時堅持忠于大清者漢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得有些漢臣甚至舍身殉國。在民國建立后,部分漢臣終身以清朝遺老自居。
史料:
《清史稿》:《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圣祖本紀》、《世宗本紀》、《高宗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著作:(北大本科歷史專業推薦書目)
《明清史講義》,孟森,中華書坦臘局1981年版。
《明清史論著集刊》、《續編》,孟森,中華書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編》,傅衣凌主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轎肆簡明清史》,戴逸主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論著合集》,商鴻逵,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鍾翰,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閉信轎析》,韋慶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