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為什么不建議去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解放前的歷史 傣族最后一位公主 傣王國歷史 西雙版納歷史背景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
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
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孫好宋地方政權“大理”管轄。
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設車里、佛海、五福(南嶠)、象明、普文、蘆山(六順)、鎮越等七縣和臨江行政區,屬普洱道。
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首府設在允景洪,自治區由云南省人民 *** 委托普洱專員公署(1955年后改稱思茅專員公署)領導。
1973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由 *** 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員會直接領導,從此,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分設,開始行使自治州職權。
擴展資料:
西雙版納的文化習俗:
1、語言文字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喊滾侗語族壯傣語支,西雙版納傣文為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以印度梵文為基礎。
2、非物質文化
截至2018年5月,有11個項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二三批國家級保護名錄,17個項目被列為省級保護名錄,州級保護名錄62人。
3、文學藝術
在傣族文學藝術中,詩歌與故事傳說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傣族詩歌包括古歌謠、情歌、敘事長詩三個主要部分。
古歌謠大體可鄭凱余分為勞動歌、生產歌、儀式歌、祝福歌、習俗歌、兒歌等幾個類型。
4、服裝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
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
歷史上,勢力范圍抵達西雙版納的中央王朝或云貴高原地方政權,對西雙版納的控制力極弱,這就給予了在各種條件上有優勢的傣泐人(特指西雙版納傣族)機會,他們牢牢控制著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守護著這片土地。兩千年來,傣泐人在古代西雙版納建立過不少政權,但最值得講述的是延續了近800年的景隴金殿國。
景隴金殿國的正式名稱是勐泐,即“泐國”之意,定都于勐景洪,而泐國周邊地區稱勐景洪為景隴,所以泐國才有景隴金殿國之外名。據傣泐編年體史書記載,祖臘薩哈(傣泐歷法,簡稱傣歷,也稱小歷)542年,是為公元1180年,傣泐首領帕雅真統一了古代西雙版納地區,建立了泐國,其統轄范圍大致為今云南南部、老撾北部和緬甸撣邦東部。
帕雅真就是泐國一世國主,泐國的國主在傣泐語中稱為“召片領勐泐”,意思就是“泐國的土地之主”,是泐國的最高統治者,好似皇帝,其國主之位由帕雅真后代世代承襲,繼位規則遵循長子繼承制。泐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內地的中央王朝有所不同,召片領下設置內外議事庭,內議事庭以召片領為首,是泐國的最高決策機構;而外議事庭以召景哈為首,是泐國的最高政事執行機構。
公元1292年,泐國召片領降于元朝,蒙元把景隴稱為車里,泐國改制為云南行中書省的車里軍民總管府,但是原先勐泐的所有制度不變,召片領任知府,后代世代承襲,仍然為勐泐最高統治者。蒙元末年,勐泐凱山召片領攻占了云南行中書省元江路的羅陀、步騰等部,其勢力范圍到達元江流域,至公元1382年,勐泐八世召片領歸順明朝,兩年后明朝對車里軍民府改制為車里宣慰司,召片領即為車里宣慰司,勐泐內部的所有制度仍舊不變;公元1570年,召片領將勐泐劃分為12個貢賦和勞役攤派區,勐泐開始有西雙版納之名。
公元1659年,召片領歸附清朝,清承明制,而后由于召片領助清軍有功,車里宣慰司成了三宣六慰中權力最大的宣慰司,此后勐泐的部分地區從勐泐析出,中央對勐泐的控制逐步加強,但勐泐還是特別的存在,召片領對勐泐仍有最強的控制力。公元1885年,勐泐十二版納之一的勐烏和勐烏代被滿清政府割讓給法國,勐泐所轄范圍進一步縮小。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對勐泐進行多次行政區調整,中央政府下派官員仍與召片領所屬傣族官員共同治理勐泐,直到1950年解放軍解放了勐泐,后來才設置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代西雙版納的文字是傣猜則泐文,西雙版納也沒有使用儒家考試制度,沒有采用中央王朝的官僚體系。西雙版納經典的傣泐建筑與內地漢式建筑區別很大,他們的架構更符合中南半島南傳佛教盛行地區的建筑風格,從一座座金碧輝煌的佛寺佛塔和一幢幢造型別致的干欄式傣樓中,就可以看出十分明顯的區別;此外,西雙版納傳統的傣泐服飾與漢服完全不同。
西雙版納的傣穗孫棚泐人不使用農歷,而是使用佛歷和傣歷;更重要的是,維系古代西雙版納傣泐社會、風俗習慣的是以祖先崇拜為核心的原始宗教和傣泐化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沒有受到大量的儒學或道教的影響。
傣泐與其他族群不同的歷史演進進程、語言文字、建筑風格、傳統服飾、歷法、社會倫理、風俗習慣和二元宗教信仰,都是西雙版納被劃到南傳佛教文化圈中的原因。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勐泐先民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8—10世紀,勐泐政權屬唐代地方政權“南詔”銀生節度管轄。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宋地方政權“大理”管轄。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扮輪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元滅宋后,在云南設立行省,將云南劃分為37路、5府,勐泐一帶稱為“車里路”。此后勐泐一帶地區開始實行土司制度,元貞二年(1296年),在車里設“車里路軍民總管府”,管轄勐泐一帶地方。泰定四年(1327年),改設“車里軍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為宣慰使。
首都景洪歷史:
景洪 ,傣語意為“黎明之城”,古稱“勐泐”、“景隴”,舊稱“徹里”、“車里”。公元一世紀以前,今景洪地為古代傣族聯盟國家“勐達光”歲巖(漢譯“哀牢國”)屬地。
公元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由漢朝派郡守與“詔達光”(哀牢王)共同治理;
公元76年,“詔達光”(哀牢王)與漢朝郡守發生矛盾、起兵反漢,漢朝軍隊與“勐達光”軍隊多次激戰,部分傣族先民為躲避戰亂乎缺御、遷至“勐達光”(永昌郡)南境與各種蠻族部落雜錯而居;今景洪地得到進一步開發。
以上內容參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8—10世紀,勐泐政權屬唐代地方政權“南詔”銀生節度管轄。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宋地方政權“大理”管轄。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元滅宋后,在云南設立行省,將云南劃分為37路、5府,勐泐一帶稱為“車里路”。此后勐泐一帶地區開始實行土司制度,元貞二年(1296年),在車里設“車里路軍民總管府”,管轄勐泐一帶地方。泰定四年(1327年),改設“車里軍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為宣慰使。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應勐為了分配貢賦,把所管轄地區劃分為12個“賀圈”,即“西雙版納”(12個版納之意),這是西雙版納名稱的來由。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西雙版納爆發了勐遮、六順、頂真三土司與勐海、勐混土司及景洪宣慰使司之間胡山的戰爭,云南當局派兵進入西雙版納彈壓。
民國褲吵中元年(1912年),在土司制度的基礎上設立“普思沿邊行政總局”,把西雙版納分為八個行政區,柯樹勛任總局長,先后屬滇南道和普洱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設車里、佛海、五福(南嶠)、象明、普文、蘆山(六順)、鎮越等七縣和臨江行政區,屬普洱道。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普洱)。
1950年2月17日,西雙版納全境解放,車里、佛海、南嶠、鎮越四縣相繼建立縣人民政府,隸屬普洱專區。
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首府設在景洪,自治區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專員公署(1955年后改稱思茅專員公署)領導。5月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二次(擴大)會議根據中央及省批復文件,撤消車里、佛海、南嶠、鎮越四縣建制,按照傳統習慣,將轄區重新劃分為12個版納及兩個民族自治區、一個區和一個生產文化站,即設立景洪、勐養、勐龍、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臘、勐棒、易武12個版納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歸版納勐海領導)、易武瑤族自治區(歸版納易武領導)、布朗山區(歸版納勐混領導)、基諾洛克生產文化站(歸版納勐養領導)。
1955年6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碰山改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57年7月12日,國務院批準將十二版納合并為縣級版納景洪、版納勐海、版納勐遮、版納易武、版納勐臘。
1959年7月30日,撤版納建制,將5個縣級版納合改為景洪縣、勐海縣、勐臘縣。
1973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員會直接領導,從此,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分設,開始行使自治州職權。
199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消景洪縣,設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
西雙版納是藏語,西雙g12版納一為一個提供封建賦稅的行政單位,實際上是指12個行政區域,西雙版納古稱夢坊四古代說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戚叢族部落坊,西雙邦號稱夢西西國都于景德奉天,曹維天王受到上奉上8到14集嗯,權屬唐代,地方政權,南詔銀生節度管轄,南宋紹興30年傣族首領帕雅珍統一夢地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宋南宋地方政權大力管轄,帕雅高埋櫻珍鳳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怕壓針織四指山海冷繼父喂食獸,天朝諷刺為九龍江王原面送吼,在云南設立行省,將云南華妃為37路亡斧,孟麗一代稱為車里六,此后,孟令一代地區開始實行土司制度,鳶在二年在車里攝車里,清光緒34年,西液轎雙版納爆發了,夢夢the 6順頂針,三土十余夢涵夢幻吐司及景洪宣慰使司之間的戰爭,云南當局派兵進入西雙版納彈牙民國元年,在土石制作的基礎上,設立樸詩妍扁行政總局,把西雙版納分為八個行政區棵樹宣任總局長,先后顛難道和普洱到民國16年史社車里福海五福向明普文廬山陳月等期限和臨江行政區普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