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義烏胡公歷史,胡公大帝求什么

  • 歷史
  • 2023-06-10
目錄
  • 胡則墓在哪
  • 胡公大帝求什么
  • 胡公大帝和胡公婆
  • 永康胡公大帝的來歷
  • 胡公的簡介

  • 胡則墓在哪

    永康方巖的胡公祠,是為了紀念胡公祠里的胡公大帝,他不是佛,不是神,而是人。他姓胡名則,字子正,永康胡庫村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登陳堯叟榜進士,浮沉宦海四十年,為官清正,政績斐然。

    晚年還曾奏免衢、婺兩州(轄區相當于今之金華市、衢州市)身丁錢。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病逝后,感恩戴德的宗親鄉里就在他出仕前寄讀過的廣慈寺左側立祠造像以志紀念。

    擴展資料:

    方巖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區,峰險石怪,瀑美洞奇,融雄偉峻險、青山秀麗于一體,兼擅山石、林壑之勝,而且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毀襪者跡觸目皆是。

    作家郁達夫在他的游記里寫道:“從前看中國畫里的奇巖絕壁,皴法皺迭,蒼勁雄偉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到了方巖纖薯,向各山略一舉目,才知道南宋北派的畫山點石,都還有未到之處。”

    方巖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風獨特。游客當中,有為方巖丹霞豐姿慕名而來,更多的是為了對“有求無不應,有禱無不簽”,比神和佛都更靈驗的胡公大帝頂禮膜拜而來,千百年來香火長盛不衰。胡公祠前紅燭煌煌,香煙繚繞,啊拜祈禱者盈堂填室,形成了絢麗多彩好哪的胡公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永康方巖

    參考資料來源:-方巖

    胡公大帝求什么

    義烏市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義烏縣轄區內,唐代有鄉30,后經減并,宋代初期設鄉26。一千多年來,基本上依循這樣的格局。這次區劃調整,將從根本上打破唐代后一直延續下來的行政區域范圍。大城市建設是義烏歷史上天翻地覆的大事件,它將重新塑造一個新義烏。在這新舊交替之際,我們隆重推出“行政區劃人文歷史系列采訪”文章,以記者探訪的角度,對目前21個鄉鎮的區劃沿革、人文歷史、地理風貌等,作一詳細的介紹,讓人們全面了解我市行政區劃的歷史和地方風土人情,也為新義烏留下一份難得的歷史資料。

    義烏市原縣烏傷,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縣之后,在東漢與孫吳時代先后分出長山(今金華,又分蘭溪)、漢寧(后改吳寧,隋時并回)、永康(分出武義)。到了唐朝,義烏又分出東陽(析出磐安)和浦陽(改名浦江)。所以烏傷————義烏是金華市屬各縣市區的主縣和母縣。建設50萬以上大城市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基礎。

    縣以下的行政組織,古來第一級是鄉。如東漢初年光武帝封楊茂為新陽鄉侯,新陽鄉屬烏傷縣。現在的永康縣原是漢代的烏傷上浦鄉。東陽也是原義烏的5個鄉。鄉的建制一直延續至今,共兩千一二百年歷史。義烏最后的鄉是東塘、東河、夏演、倍磊。

    縣以下后起的第一級行政單位是鎮。稠城鎮由原城內河東河西兩鎮合并而成,建于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之時。1950年起佛堂鎮與稠城鎮一樣建為縣直屬鎮。

    1928年以后縣政府分出派出機構區公所(有時稱督導區),分管縣直屬鎮以外的鄉鎮。日軍占領時期設義南、義西、蘇溪三個區署。義西及義北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政權管轄。1949年后仍設區公所,1958年曾撤銷。區公所少的時候4個,多的時候8個。區與直屬鎮并列,區以下的鄉與鎮并列。

    城內與城外的行政區劃有別,唐宋以后城外分屬8個鄉,城內縣邑設隅坊。今下車門一帶的龍燈會還保留“南隅”的舊稱。辛亥革命后隅坊改里,里改鎮。河東河西兩鎮是義烏最早的鎮。

    鄉以下的基層組織,漢朝時代是亭。如東吳名將駱統封烏傷新陽亭侯的亭便是。現在市內還有亭的地名如稽亭。

    隋唐以后鄉以下設都保。北宋宣和年間義烏正式建成28個都,分屬8個鄉。這鄉與都一直穩定到民國成立以后。都的概念和范圍民間根深蒂固,村村知道本村屬哪個都。縣邑四隅不在都的范圍內。都的區域劃分義烏是先從城郊開始,一至三都全在城的周圍。城西樓下、楊村一帶為一都,城南篁園青巖傅鲇溪一帶為二都,城東城北清塘下堂閣新屋一帶為三都。四都在縣東義烏江與峴山之間的江南,即出東江橋到東陽的大路兩側。五都在廿三里、華溪、李塘一帶。六都從江北下朱下駱宅一帶開始向北一直到段凳今巧溪水庫源頭,“長長六都”綿延30多公里。七都在三都與六都之間北部,然后向北折向西向南劃塊。北端九都南端廿八都。

    都的下面為圖,圖的多少看都的面積大小而定,小的4個,多的14個。圖有幾個職能,主要是基層行政單位,設地保(保正)管理治安和徭役。它的作用長期與閭鄰制甚至和保甲制并存,有的直到義烏淪陷。有的保正治事講情理不傷格,處罰叫“服禁”,罰出分與眾人,說話用勸導,受罰的人不致難堪。這大概是它名亡而實存的原因。

    圖又是征收錢糧和土地業權管理單位,設莊書,依照土地清冊《魚鱗冊》征收田賦。土地業權變更要到莊書那里辦過戶做“實征”,所以莊書是個肥職。抗日戰爭爆發,田賦開始征收實物(稻谷),政府設置專門機構,莊書才退出歷史舞臺。

    圖還是分配服務的單位。舊時民間對道士、吹打的需要量很大,他們的專業群體把成員分配到圖,叫“管圖分”。用戶找管本圖分的承頭組織。閹豬也管圖分,閹一只豬的工錢買不到兩雙草鞋,有些地方來回二三十里,要花半天時間,也不致推辭。

    圖下設甲已無痕跡。但都下面的甲,現在三都七都還存在。義烏的東北各都清朝時都有個胡公案,按甲輪值重州哪陽上德勝巖。三都七都胡公現在不上巖,但還年年按甲輪值送駕接駕。

    與都圖并行的還有按鄉設置的里,義烏30個里分設于8個鄉,只不知今東塘宣德里是否古里,此外別無遺跡。

    辛亥革命以后鄉鎮區劃調整頻繁。如1928年實行鄉鎮閭鄰制自治,依戶設鄰,依鄰設閭。全縣由古來的8個鄉分設65個鄉13個鎮。1934年實行保甲自治,依戶設甲。由于這五六年人口沒有多大增長,鄉鎮總數仍為78個。1939年冊燃碼為了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進行歸并,全縣設鄉鎮45個。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又調整為34個鄉鎮。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新形勢需要,鄉鎮范圍由大改小,全縣分設101個小鄉鎮和2個大鎮。1956年大調整,全縣設置7個縣屬鎮,32個區屬鄉鎮。1958年建人民公社,撤銷區和鄉鎮,實行政社合一,建為7個大公社。1961年撤大公社,全縣分建45個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依原公社范圍建為45個鄉鎮。1985年調整為區屬鄉鎮47個,縣屬鎮2個。1992年擴鄉并鎮,全市共設鎮13個,鄉10個。最后調整為16個鎮,5個鄉。

    鄉以下的行政組織,辛亥革命后取消都圖,1928年行閭鄰制,為以戶為起點的10進制,即10戶為鄰10鄰為閭10閭為鄉鎮。1934年實行保甲制,也為10進制,但兩制都有伸縮性,鄉鎮鄰閭保甲大小不等。1950年后鄉鎮以下為行政村。人民公社期間為生產大隊與生產隊兩級。恢復鄉鎮建制后為行政村與居民組。擴鄉并鎮后多數鎮分設辦事處或管理區。

    鄉的命名最早著重于彰善揚德,如崇德、同義、明義。也有根據地方特點的,如雙林以寺名,龍祈以山名,縉云以景名,智者以人名。近代命名多數依中心村,如黃山、官塘、田心、倍磊。但有選取地方特點的,如福田、六和;有反映時代特征的,如建設、求是;有結合兩個中心村的,如華(溪)李(塘)、湖(門)鶴(田);有結合兩個合并鄉鎮的,如大(同)長(龍);有取居民特征的,如延陵(吳姓);有依地理特征的,如五指、云黃、江灣、南極;有彰善祈安的,如崇義、永寧。

    行政區劃的變化,反映了歷史發展的軌跡。歷史上長時期的8個大鄉,標志著長時期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停滯。20世紀的頻繁變化也說明社會動蕩和快速發展。更具劃時代意義的當是2001年的大調整,它是義烏開始邁入大都市的前奏和序曲,與公元前222年由秦王朝建為今浙江中部惟一一縣一脈相承。

    胡公大帝和胡公婆

    1、東陽歷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建縣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美稱,被譽為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工藝美術之鄉和中國恐龍之鄉。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東陽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北伐名將金佛莊、新聞先驅邵飄萍、科學泰斗嚴濟慈、植物學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2、文化:素稱“ 歌山畫水”之地,教育發達,文化優渥。這里,地處浙江腹地,建縣已有1800多年歷史,以“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工藝美術之鄉”聞名遐邇。這里的文化事業,管理機構健全,文化網絡遍布,設施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1997年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稱號,1998年相繼舉辦首屆農民藝術節、周邊九市(縣)藝術精英(品)邀請大賽、“振興婺劇”大型戲曲文藝晚會、慶祝撤縣設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全市文化工作有聲有色,充滿了勃勃生機。 東陽的群眾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好戲連臺,充分顯示出“民鬧遲間藝術之鄉”的魅力。首屆工藝美術節民間文藝節目表演中,3000多人參演的《迎風大旗》、指鬧《九龍鬧海》、《吳侯盾牌》、《岸龍舟》等11個大型節目,風韻獨具,蔚為壯觀;建縣1800周年慶祝大會上,4000多人參演的《鮮花迎賓》、《東江放歌》、《三鄉奇葩》、《百獅揚威》、《吉祥巨燭》、《虎鹿秋車》等美不勝收;98首屆農民藝術節上的“千鼓鬧黌門”表演,從2米直徑的“鼓王”到小的撥浪鼓,1200多只鼓匯聚黌門廣場,場液逗李面恢宏,其獨特的藝術風采轟動城鄉;周邊九市(縣)藝術精英(品)邀請大賽,反響強烈;“振興婺劇”大型戲曲文藝晚會,是新老婺劇精英的大薈萃,賦予古老的婺劇藝術以新的活力;慶祝東陽撤縣設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盛況空前,特別是“奔向新世紀”大型文藝晚會全由自創自導自演的節目組成,地方特色濃郁,受到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

    永康胡公大帝的來歷

    上方巖是為了拜胡公。那么,為什么把這種相沿成習的群眾性的朝覲活動稱為打羅漢呢?羅漢系佛教名詞,是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兩者似乎很難扯到一起。莫非因為胡公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一生行善積德,“為人民辦了和多好事”,終于修成正果成了羅漢?莫非羅漢能“殺賊”(斷除煩惱),不受生死輪回,又可享受人天供奉,而誤將他們視為能夠掃除一切人間不平的英雄?至于“打”,其實用法與“打電話”相似,表示正在進行的意思。當然,這些都不過推測而已,未足征信;但有一棗銷遲點是毋庸置疑的:打羅漢是由祭祀胡公發展起來的方巖廟會的主要形式,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胡公姓胡名則,字子正,是永康見縣以來影響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晚年又犯顏極諫,奏免了衢婺兩州身丁錢。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胡則病逝杭州,深受其惠的家鄉人民自然要“即弦通之所(胡公出仕前曾在方巖大悲寺----即今之廣慈寺讀書)廟而食之“了。起初,參與祭掃的到為宗親戚屬,跟普通家廟差不多。南宋隆興元年(1163),方巖胡公廟改以御賜”赫靈“題額,祭祀活動的規模才逐漸擴大,內容和形式也日益豐富,出現了標有”送佑順候兵部侍郎胡公“的版祝旗幟,進而形成了 以赫靈廟為依托的迎神賽會----永康特有的民俗 活動----打羅漢。

    從前打羅漢以都、保為單位組織,儀式隆重,程序繁復,從開殿門、請胡公神、凳李演胡公戲、祭鍤、游案、迎案到換香火、歸殿門、堂羅漢,沒有十多天時間“打”不下來。現在可能簡單多了。到上下三處游一游,到方巖山上鬧一鬧,只需一兩天就大功告成了。

    從前打羅漢以演練武藝為主,打拳、拆棍、舞四尺凳花、樹斗拿牌坊,九槍劍戢十八般武藝都要比試一番。幾支羅漢隊同時經過一個村莊,還要圈壇“品會場”,非分出個強弱高低不可。所以參與打羅漢的都是青壯年男子。腳蹬紅燈籠褲,要扎白褡膊,煞是威武雄壯。而今打羅漢多由村里老人孩子和婦女,雖然也有頭旗鹵薄,但虛應故事而已,那種真到真槍打斗搏殺的壯烈早已難得一見了。

    那么,打羅漢還有沒有看頭呢?當然有啦。技擊揭旗的“打”固然驚心動魄,衣彩歡唱的“演”卻更賞心悅目。此消彼長,,“習舞”的日漸淡出,正好成全了“演文”的蓬勃發展。今天的打羅漢簡直已成為民間文藝大會串,民俗文化“踩山”大匯演。啞背瘋、銅錢棍、九獅圖、九串珠、跑旱船、荷花孫、大面姑娘、十八蝴蝶、三十六行、十字蓮花等傳統節目花樣翻新,精彩紛呈;大秧歌、打腰鼓、木蘭扇等移植歌舞紛紛加盟,耳目一新。每當農歷八月十三、九月重陽,各地羅漢競相上方巖,歡歌勁舞,老曲新歌,你方唱罷我登場, .,爭奇斗艷擅勝場,諾大一座方巖山淹沒在歌舞的海洋之中。這種原生態的民俗文化表演,剛健清新,粗獷而不粗糙,不但深受永康人民的喜愛,而且蜚聲海外,贏得了金法碧眼的老外們的青睞,奧地利等國每年都要組團不遠萬里到方巖旅游,以一睹打羅漢為快。十八蝴蝶、九獅圖等節目以其特有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相繼走出國門,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耀眼的明珠。

    打羅漢是永康人民智慧和創造的結晶。

    打羅漢是先祖留給永康人民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打羅漢是民俗文化的瑰寶,是百看不厭的的民間文藝奇葩。

    胡公的簡介

    東陽歷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東陽撤縣設市,掀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春秋戰國: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帆遲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漢三國: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

    郡、國并行,先后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

    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元明清: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近現代: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后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東陽解放。解放后,東陽屬金華地區(后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后在58年劃入、83年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2003年,成為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排第13位)

    文化市志】

    這里,素稱“ 歌山畫水”之地,教育發達,文化優渥。這里,地處浙江腹地,建縣已有1800多年歷史,以“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工藝美術之鄉”聞名遐邇。這里的文化事業,管理機構健全,文化網絡遍布,設施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1997年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稱號,1998年相繼舉辦首屆農民藝術節、周邊九市(縣)藝術精英(品)邀請大賽、“振興婺劇”大型戲曲文藝晚會、慶祝撤縣設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全市文化工作有聲有色,充滿了勃勃生機。

    東陽的群眾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好戲連臺,充分顯示出“民間藝術之鄉”的魅力。首屆工藝美術節民間文藝節目表演中,3000多人參演的《迎風大旗》、《九龍鬧海》態腔李、《吳侯盾牌》、《岸龍舟》等11個大型節目,風韻獨具,蔚為壯觀;建縣1800周年慶祝大會上,4000多人參演的《鮮花迎賓》、《東江放歌》、《三鄉奇葩》、《百獅揚威》、《吉祥巨燭》、《虎鹿秋車》等美不勝收;98首屆農民藝術節上的“千鼓鬧黌門”表演,從2米直徑的“鼓王”到小的撥浪鼓,1200多只鼓匯聚黌門廣場,場面恢宏,其獨特的藝術風采轟動城鄉;周邊九市(縣)藝術精英(品)邀請大賽,反響強烈;“振興婺劇”大型戲曲文藝晚會,是新老婺劇精英的大薈萃,賦予古老的婺劇藝術以新的活力;慶祝東陽撤縣設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盛況空前,特別是“奔向新世紀”大型文藝晚會全由自創自導自演的節目組成,地方特色濃郁,受到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

    東陽的文化產業雖然起步較遲,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發展迅猛。“中國廣廈建筑集團”提出了“經濟和文化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共同構成事業的價值”的觀點,斥巨資興辦文化產業,開展文化活動。而作為全國最大的鄉鎮企業集團之一的橫店集團則以大手筆開發文化產業,近年來,已投資數億元,興建了文化村、娛樂村、天堂村、電影《鴉片戰爭》拍攝基地、秦皇宮、“清明上河圖”、“故宮”等仿古建筑。至今,東陽市的文化經營單位已達到550多家。

    東陽于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建縣,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遺圓察產極為豐富。僅集木雕、磚雕、石雕、彩繪藝術為一體、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藝術遺產”的明清古建筑群就有260多處。這許許多多的文化遺產,真實地記錄了東陽演變、發展的歷史,內涵豐富,彌足珍貴,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

    幾度風雨,幾度艱辛;幾多璀璨,幾度斑斕。東陽的集鎮農村文化全面繁榮,專業文化、群眾文化、老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齊頭并進,文化事業異彩紛呈,在改革開放中,迅速發展、蒸蒸日上。

    東陽境內廟會眾多。廟會中最盛大的活動是迎佛和演戲。迎神時,將廟中佛像抬出,或另塑小佛像放于形如亭閣的佛轎中(行尊),繞街游行,香燈引路,樂隊開道,旗、鑼、傘、銃等各式儀仗在前,后有十字蓮花、十二花名、七朵花、八洞仙、打花鼓、駱駝班、高蹺隊、臺閣、大頭舞等雜耍,獅子班、羅漢班壓陣。

    東陽民間最祟胡公大帝(胡則)。八月十三,俗傳為“胡公大帝”生日,這日,吳寧、懷魯、橫店、千祥、南馬均有胡公廟會,尤以上盧社姆坑和橫店朝水殿胡公廟會最盛大。社姆坑廟會“鄰邑新昌諸嵊之間亦多至者,香火盛比于永康方巖。漸乃造行輿,具傘蓋,備旗幟,更裂帛三五丈,系之長竿,謂之長旗,各以本都所奉之神先日升廟中,謂之朝廟,次日迎回,鼓吹前導,先后雍容,沙洲高岸,男婦聚觀。詠之者日:‘旌旗十萬搖千嶂,粉黛三千錦繡堤’,以為一方勝會,莫有過之已”。終清一代,沿至民國,盛況不減,每年都有十八路迎佛隊伍在社姆坑匯集,令人嘆為觀止。橫店朝水殿廟會,永康、義烏、金華、仙居、天臺、縉云商賈紛至沓來,八方珍異之物薈萃于市,民間歌舞和外來的文藝雜耍千姿百態。尤為甚者,三個戲班三天三夜斗臺競藝,方圓數十里的上百支武術羅漢班大會師。

    西宅胡氏系胡則屬系,八月十三日,村中“擺茶”供祭胡公。“擺茶”供品實乃米塑,以糯米、芝麻、綠豆、芒谷、赤豆為原料,膠制粘合成獅、虎、象、麒麟、鹿五牲,及八仙屏風、魁星閣、蜃鐘樓、滕王閣、桂花亭、鳳凰臺、牌坊等,形象逼真,構圖合理,氣勢軒昂,集建筑、木雕、泥塑、剪紙及書畫于一爐。

    民間娛樂“四大”

    巍山大龍身 俗稱板壁龍身。骨架用毛竹杉樹構制而成,龍身緊隨龍頭之后,有百余節,甚至數百節,節間用粗繩連接,高比四層摟。每節大龍身底裝輪子,需20余人拖拉撐扶,內裝潢檔如梯,以便點燭人上下,每換一輪需蠟燭30斤。龍身如華燈映照的樓房。

    郭宅大蠟燭 高丈余,斷面直徑尺許,重四五百斤,蠟燭漆以朱紅,繪以龍鳳。共兩根。每年正月十八日郭宅安慶廟(俗稱鄉后殿)廟會迎展。屆時每根蠟燭由8個壯漢擎抬,前有火銃和數十面大鑼鳴道,后有上百面旌旗簇擁。迎畢置于廟中,除夏歷六月外,終年燃之不熄。

    橫店大紙馬 篾扎,紙糊,彩飾。裝于木架上,木架下裝木輪4只。屆時或推、或抬、或舉,眾馬奔騰,蔚為壯觀。一匹紙馬需毛竹100多斤,棉紙一令。每年正月十三迎展。盛行于任湖田、黃珊莊、前田、上湖田等村。玉山大旗 每年十月十六玉山茶場廟會迎展。大旗用120-180丈綢制作,紅、黃、綠色綢為邊。中以36幅白綢制成,繪以龍、虎、獅、豹。主桿為頂端直徑24厘米的大杉木。上接近200斤的特大毛竹一根。以裝套大旗。木桿、竹竿交接處扎上繩索延拉四方。主桿下端齊肩處穿以杉木抬杠一根,與抬杠成直角又扎以杉木抬杠兩根。上端系毛竹24-36根。屆時,百余人在緊鑼密鼓聲中飛速豎起大旗,然后越野行進,大旗翻飛作響,聲聞數里。每面大旗迎展一次減輕20-30斤。

    同時,東陽還是中國婺劇的主要發源地,南宋時就已被稱為“婺劇之都”。在歷史上,由流行于浙東、浙西,以東陽為主要代表的高、昆、亂、徽、灘簧、時調等六大聲腔演變而來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无码日本电影一区二区网站|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无码 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91|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