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人打死老虎嗎?歷史上的打虎英雄 不過,在《水滸傳》之前,卻有真實歷史人物的打虎故事。據說,子路、項羽、楊香、李存孝、卞元亨等人都有打死老虎的記載。其中,晉代少年楊香打虎救父被寫進了《二十四孝》。但是,楊香并沒有把老虎打死,那么,歷史上有人打死老虎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武松沒茄慎有真的打過老虎。
歷史上的武松打的不是真老虎,而是一個外號叫“蔡虎”的貪官。據《浙江通志》記載,武松因為武藝出眾,被高權請到衙門干差事,不久后受任都頭。
后來,因功升為提轄,成為高權的心腹。武松的后半生《臨安縣志》里記得較為清楚。說后來高權因得橡悶罪權貴而被罷顫如敬官,武松也被趕出了衙門。
我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歷史上確實有武松這個人,但打虎這件事純粹是虛構的。老虎作為大型掠食性貓科動物,千萬年的進化使得它成為了陸地猛獸,可以說老虎全身上下都是武器,不要說武松一個人了,就是再多十個人,也未必能打得過老虎。
成年老虎的體重一般都在180千克甚至更重,單憑武松一個人,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抱起老虎。
老虎的全身80%都是發達的肌肉群,它強有力的前肢一掌拍下去就能產生200斤的力量,隨手一揮,足以打碎人的骨頭。老虎的虎掌足足有人的頭部那么大,能造成更大的傷害面積。如果武松跟老虎搏斗,他很有可能在出手前就被老虎打成重度骨折了。
老虎的奔跑時速能達到45千米,而人類100米短跑的極限記錄是博爾特的9.86秒。如果讓博爾特跟老虎比賽100米短跑,人類最快100米可以10秒左右跑完,而老虎只需要4秒。也就是說,如果武松和老虎相遇,單憑逃跑根本不可能跑得過老虎。
有人可能說,我可以爬樹或者游泳。事實上,老虎天生就是爬樹高手,并且在夏季,老虎經常為了散熱而去游泳。
老虎的嘴里長著鋒利的4顆犬齒,長度遲指可達10厘米,手腳上的爪子最長可達7厘肆旦友米。形象一點來說,就相當于老虎的嘴里叼著4把刀,手上拿著10把刀,腳上也夾著10把刀。
真的吧,要不然橋乎乎怎么會流傳出敏悉來,不過肯頃卜定不是赤手空拳,有的,人的力氣怎么可能比老虎大,一不小心就被老虎吃掉了
假的
武松這個人是真是存在的,《杭州府志》等古籍中有記載
“武松原在江湖賣藝,因武藝高受知府高權賞識做了捕快。不久高被黜,他被解職。新任知府蔡京握嘩談之子蔡銎無惡不作,人稱蔡虎。某日武蘆檔松伏于蔡府門外,等段碰蔡出門時沖出揮刀砍殺,己被擒,因重刑致死。百姓念其為民“打虎”,將他葬于西泠橋畔。后人立“宋義士武松之墓”碑?!?/p>
武松打虎歷史上真有其事,不過,武松并不是施耐庵《水滸傳》的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也不是景陽岡上的白額吊睛大蟲。施耐庵是從一段有記載的事跡中,移植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并加以文學藝術加工,刻畫了一個英雄武二郎的形象,演繹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打虎故事。
武松打虎的由來
《臨安縣志》、《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中均有記載,原本是一個流浪藝人,行走于江湖賣藝,“貌奇偉,嘗使技于涌金門外”。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見他狀貌奇偉、頗有武功,便邀請他進了州府,充任都頭。所謂都頭,是一個武職。這個職務起源于唐朝,一部軍(約千人)為一都,領軍的就叫都頭。宋代沿襲這一職務,但都頭統領的人數降到100人,與現在一個連管轄的人數大致相當,所以,宋代的都頭大概相當于現在的連長。
不過,《水滸傳》中的陽谷縣都頭卻與杭州府的都頭不太一樣,施耐庵只是借用了這個官名而已。武松所任的陽谷縣都頭,與鄆城縣的朱仝雷橫職務一樣,大概就是一個捕頭而已,有點像《武林外傳》中的邢育森、燕小六。
后來,杭州知府又讓武松做了提轄。很明顯,《臨安縣志》等地方志似乎也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把演義寫進了志書之中。綠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介紹過“提轄”這個名詞,“提轄”作為一個職場稱謂是在南宋時期才有的,大致分為“外提轄”和“內提轄”兩大類,外提轄大概相當于市場管理員,內提轄則是官府中服務于長官府的內勤、外勤人員。
以上就是歷史上有人打死老虎嗎的全部內容,歷史上的武松生活也在北宋末期,因為在杭州刺殺貪官被官府逮捕殺害,并沒有打虎的事跡流傳?,F在杭州西湖邊上還有武松墓,和蘇小小墓在一起。不過我們可以考慮另一件事,一個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否可能?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