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背水一戰的人 指鹿為馬的歷史人物是誰 投筆投戎的歷史人物 背水一戰是哪個城市 背水一戰對應的人物是誰
背水一戰
公元前205 年,漢將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 月漢王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挺進,攻擊趙國。趙王趙歇和趙軍統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 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國謀士李左車對陳余說 :“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 ,可謂是一路威風 ,現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并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后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 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 ,斷絕他們的供給 ,漢軍罩察埋不戰死也會餓得半死。你再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前不能戰,后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沒伍捉韓信。”
陳余是個迂腐之人,又自以為是,他不聽李左車的話,還說 :“韓信的兵力很少,長途千里趕到這里又精疲力盡,像這樣的敵人我們都不敢打,別國會怎么看物螞我們,不是更瞧不起我們了嗎?”陳余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意見。
韓信探聽到這種情況,很高興,慶幸自己碰上這樣一個迂腐將領 。于是就將軍隊安營扎寨在井陘口30 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韓信又派精銳騎兵 2000 人 ,每人拿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爬上附近山頭,埋伏起來。然后韓信又派出1 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天亮后,韓信豎起帥旗,大張旗鼓地開出井陘口,趙軍立刻迎擊,兩軍激戰很久。韓信、張耳假裝敗退,丟盔棄旗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拼命追擊。漢軍背水而戰,非常勇敢。
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 輕騎兵 ,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奔馳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久戰不能取勝,也抓不住韓信,想收兵回營,回頭一看軍營里已全部插起了漢軍的紅旗,以為趙王已被俘虜,頓時軍心動搖,紛紛逃跑。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
背水之戰本立于必敗之地,韓信卻打了個漂亮仗,從此威望更高了。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備逗核,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仿掘,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后無退路的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所以背水一戰中歷史人物是韓信。指埋
回答:
背水一陸仿戰的歷史人物是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這位有著神奇的軍事天才,劉邦正式封他為大將軍之謹洞后,第一戰就是背水一戰,取得了勝利。祥悉枯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
張耳
張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家于外黃。 秦末漢初人物,曾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軍,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后世為避漢文帝諱,恒山皆作常山)定都襄國(邢臺)后歸漢成為劉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薨,謚曰景王,稱趙景王。
陳馀
陳馀(?-前204年),一作陳余,大梁(今河南開封)人。魏國名士,性格高傲,與張耳為刎頸之交,大澤鄉起義之后,同投奔陳勝,后跟隨武臣占據趙地,武臣自跡念立為趙王后,出任大將軍,武臣被部將李良殺死,與張耳立趙歇為趙王。李良引秦軍大將章邯攻趙。張耳、趙歇敗走巨鹿,被秦將王離包圍,自覺兵少,不敢進兵攻秦,張耳大怒,責怪陳不守信義,方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然全軍復沒。后項羽大軍至,大勝秦軍,解巨鹿之圍。張耳再次見時,怪他背信棄義。陳一氣之下將帥印交出,從此張、陳倆人絕宏州如交。項羽分封諸侯王時,陳只被封為侯,心有不滿,于是聯合齊王田榮,擊走張耳,復立趙歇,自為代王。韓信平定魏后,與張耳一同攻趙,陳未接受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輕視韓信的背水列陣法,敗后被斬殺于泜水。
李左車
李左車(生卒年不詳),西漢柏(邢臺隆堯)人,秦末年間謀士,趙國名將李牧之孫,初時輔佐趙王歇,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韓信出兵攻打趙國,李左車向陳馀建議帶兵繞道漢軍后方斷其糧草,但陳馀不以為然,后趙軍大敗,趙國被滅,李左車被俘,獲韓信禮待,韓信向他求得計策,采用先虛后實之兵法取得燕齊之地,他對韓信說“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后世蔽啟將之引為名言。此外,李左車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
趙歇
趙歇(?-前204),嬴姓趙氏。秦末人。戰國時趙貴族。公元前208年,被張耳、陳馀立為趙王,都信都(今河北邢臺西南)。秦將章邯攻趙,以重兵圍攻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項羽率兵救趙,大破秦軍,他與張耳始得解圍。前206年,張耳從項羽入關,封常山王,他被徙為代王。后陳馀擊走張耳,他復為趙王。漢楚戰爭中,陳馀為漢將韓信所敗,被殺,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殺。
備注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于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馀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并在軍營內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余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大勢已去,于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一哄而散。
背水一戰主要人物是韓信。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于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馀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里逃生,談局蔽并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并在軍營內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余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含州們,大勢已去,于是軍隊大亂臘友,紛紛落荒潛逃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