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的歷史故事?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 為門,修筑關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西將軍鐘會率領10萬精兵進 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那么,劍門關的歷史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金牛道的櫻雀故事
據《華陽國志》、《蜀王本紀》、《水經注》等古書記載,戰國中后期,秦惠王見古蜀國第十二世開明王朝國力衰退,蜀王荒淫無道,便欲攻打蜀,但是秦國到蜀國被千萬重大山阻隔,根本沒有道路可以通行。大約秦惠王深知蜀國人有崇信巫術鬼神的迷信傳統吧,于是心生一計,請人鑿刻了五個巨大的石牛,贈送給蜀王。秦王派人在石牛尾下放置黃金,每頭牛還像模像樣地安排了專門的飼養人員。蜀國人一見到這些石牛,以為是天上神牛,能屙黃金。蜀王大喜,便派國中五個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開山辟路,一直將石牛拖回成都。但是,因為有了道路,秦國的兵馬很快就把蜀國占領了。這就是"五丁開山"的傳說,而這條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亦稱劍門蜀道的最初的來歷。另有一說是脊睜早秦惠王知蜀王好色,于是許諾要送給蜀王五位美女。蜀王派遣五丁開山辟路迎接美女,返回到梓潼地界時,見一條大蛇鉆入石縫中。其中一個大力士掣住蛇尾,怎么也把它拔不出來,于是五人一起來拔,最后卻導致山崩地裂,五丁和那五位美女同時被壓入山下。這便是李白《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一句的來歷。
珊瑚壁的傳說
珊瑚壁:在劍門關隘東側的巖壁上有一種淡紅色的印痕,這印痕色彩隨天氣變化而發生變化,若
陽光照射,壁頭金光閃閃,若遇煙雨蒙蒙,壁頭是紅中的帶黑,被人稱為“珊瑚壁”。
劍門關擾毀有什么典故或者故事?
川北盆周劍門山脈為龍門山支脈,東南延綿數百里,群峰突兀,溝壑交錯,峻嶺橫空,關隘險絕,其山之中段有兩崖相對如門,故名“劍門”。
據《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笑李蔽蜀,鑿石駕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劍門關。”唐代詩碰州人李白感嘆其雄險,留下“劍閣崢嶸而崔嵬”的詩句。所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畏途巉巖不可攀”即指此地。三國時期魏軍鎮西將軍鐘會率10萬精兵徑逼劍門關欲取蜀國,蜀軍大將軍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拒10萬魏軍于關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隘之險要猶見一斑
廣元劍閣劍門關歷史: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禪告此亮以漢德縣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于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
以通行旅又于大劍山峭壁中斷賀迅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陜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
擴展資料:
廣元劍門雄關前山雄奇古勁,石梯依山傍崖步入云端,懸崖峭壁亂石嶙峋。后山卻是松翠蓊郁、幽靜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蒼翠綿延,翠屏峰秀美幽深,山路曲折蜿蜒,蕩舟湖間,別有韻味情趣。
劍門關主峰大劍山,海拔1200米,山頂有建于宋代的古廟――梁山寺,沿途可飽覽劍門關、石筍峰、穿洞粱、仙女橋,舍生崖等景觀。
劍門蜀道翠云廊是世界罕見的人友雹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驛道上,以劍門關為中心,東南到閬中,西南到梓潼。
北向昭化、廣元,從南向北,從東向西,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如一條莽莽蒼蒼的巨龍逶迤于崇山峻嶺之間。
翠云廊,蒼煙護,苔花陰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無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
休稱蜀道難,莫錯劍門路。
1、劍門關簡介 劍門關有哪些資料2、劍門關的歷史3、劍門關的簡介4、劍門關在哪里 劍門關簡介
劍門關簡介 劍門關有哪些資料
1、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千米處,劍門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
2、劍門關隘口形成于白堊紀,是世界罕見的城墻式礫巖斷崖丹霞景觀,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處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關隘。
3、劍門關是劍門關風景清團區的標志性景答如橘點,1982年以此為核心景點設立劍門蜀道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劍門關的歷史
劍門關是位于中國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的一座古代關隘。
歷史
三國時諸葛亮修建蜀道,見此地地形陡峭,兩山峽谷間是天然關隘,于是就勢修建了關卡以為蜀漢屏障。諸葛亮死后,姜維在此率兵抵抗鐘會十萬魏軍,直至蜀漢降魏。
唐代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一詩描述劍門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現代
劍門關關樓于20世紀80年代重修。2005年因火災焚毀后重修。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而毀壞后,在清代故址上修建現在所看到的劍門關樓。
劍門關的簡介
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寫到“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里的劍閣指的就是位于四川廣元的劍門關,劍門關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于一體,是中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一、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劍門關鎮。
劍門關鎮隸屬四川省廣燃櫻告元市劍閣縣,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劍閣頌拿縣北部,東與張王鎮、高觀鎮接壤,南、西與漢陽鎮相連,北與下寺鎮、昭化區毗鄰,幅員面積132.4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截至2013年總人口17248人。
蜀漢時稱劍閣,隋唐時始稱劍門關,置大劍鎮,武則天圣歷二年(699年)置劍門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皮明撤縣。清代已有劍門驛、劍義保、安仁鄉等建置,民國時設劍門鄉,1985年撤鄉設鎮,1992年更名劍門關鎮。
以上就是劍門關的歷史故事的全部內容,劍門關是位于中國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的一座古代關隘。歷史 三國時諸葛亮修建蜀道,見此地地形陡峭,兩山峽谷間是天然關隘,于是就勢修建了關卡以為蜀漢屏障。諸葛亮死后,姜維在此率兵抵抗鐘會十萬魏軍,直至蜀漢降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