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年級歷史重點?1.西晉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得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2.“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后,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2.西晉滅亡:316年,那么,2017年九年級歷史重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18課 美國南北戰爭
1.根本原因:北方資本主義工業經濟和南部奴隸制種植園經濟之間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點:奴隸制的廢存問題。
3.導火線: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南方叛亂的借口)
4.爆發的標志: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南北戰爭爆發。
5.轉折點: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6.結果:1865年,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
7.性質:既是一場內戰,又是美國歷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8.意義:(1)南北戰爭是美國歷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2)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的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9.林肯的貢獻:維護國家統一,解放黑人奴隸。
第十一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宋多吃魚肉。宋代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宋代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乘轎出行。那時交通比較發達,“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業的興旺。
4.隨著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5.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一、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締結和約,建立戰后世界新秩序。
3.操縱會議的三巨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
4.結果:簽訂《凡爾賽和約》(對德條約)
⑴ 時間:1919年6月
⑵ 內容: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5.意義:《凡爾賽和約》與對奧、匈、土、保和約一起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6. 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或戰勝的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二、華盛頓會議
1.時間: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依然尖銳,日美矛盾尤為激烈。
3.主導國:美、英、日
4.簽訂的主要條約——《九國公約》
⑴ 時間:1922年
⑵ 內容: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3)影響: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條件。使中國重新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形成: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
2.實質: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3.評價: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第九課 改革開放
1.農村改革
(1)時間:1978年(后)
(2)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3)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4)鄉鎮企業:改革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①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后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對于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社會制度相同)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
(3)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八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底)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2)主要內容:
①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③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3)歷史意義:
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②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
③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1)黨的歷的冤案——劉少奇案
(2)民主與法制的加強
“文化*”使民主和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后,全國人大加緊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實現了有法可依。
以上就是2017年九年級歷史重點的全部內容,一、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締結和約,建立戰后世界新秩序。3.操縱會議的三巨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