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 那么,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先給上冊。
七年級上冊生物學復習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應激性: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2生長和繁殖
3新陳代謝: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進行呼吸。
4.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1.生態系統: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如一片森林,一塊草地)
2.生物圈:(1)范圍: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巖石圈上層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3、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
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
同種生物之間:互助、斗爭不同種生物之間: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競爭。
7、生物都能適應環境。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擬態,保護色,警戒色)
8、生物既適應環境,也影響和改變環境。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風固沙
9、生物學發展過程中的四個重要事件:
(1)林奈(分類學之父)與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
(2)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3)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
(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觀察、調查、分類、比較、文獻、實驗等方法。
14、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舉例: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法是:對照實驗。
實驗方案中一般只設一個變量因素,每一個變量因素應該設置對照,如光照與黑暗,潮濕與干燥;影響實驗的其他因素應該相同
第二單元細胞
顯微鏡的構造。見書34---35頁。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放置玻片4觀察5收放
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
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細胞數量越少,視野越暗。
光線過強時:小光圈,平面鏡;光線過弱時:大光圈,凹面鏡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根據細胞數量可分為: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衣藻)和多細胞生物
3.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三個基本結構:(見課本42---43頁)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和保護作用。
細胞質: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線粒體: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有,是細胞呼吸作用場所。
4. 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內有細胞液,儲存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
5.細胞分裂:細胞一分為二,產生新的細胞的過程。
6、細胞分裂過程:(見書本53頁圖)
動物細胞:細胞核分裂→ 細胞膜凹陷→2個新細胞
植物細胞:細胞核分裂→細胞質分裂→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2個新細胞
7、細胞分裂特點: 細胞分裂前,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加倍,分裂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保證了新細胞與原來細胞的遺傳物質相同。
8、細胞分裂的意義: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多細胞生物與繁殖新個體有關,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更新衰老死亡的細胞,
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0、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
主要分布位置 功能 舉例
上皮組織 體表或體內管腔的內表面 保護、分泌 皮膚上皮、小腸上皮、氣管內表面
結締組織 廣泛分布于全身各處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 骨、韌帶、脂肪、血液等
肌肉組織 附著在骨骼上,
心臟及內臟器官 收縮、舒張的功能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經組織 腦、脊髓以及
神經中 接受剌激,產生和傳導興奮 腦、脊髓
11.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1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分化 器官系統人體或動物體
細胞 組織
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植物體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1、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
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淀粉和氧氣;條件:光 ;場所 葉綠體。
3、反應式:光
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儲存能量)+ 氧氣
葉綠體
4、光合作用中的兩種變化:(1)物質轉變:無機物(水和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物(淀粉);(2)能量轉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5、光合作用的意義:
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6、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方法:合理密植,立體高效種植。
7、葉的結構:
(1)表皮:保護組織
表皮細胞無色透明(不含葉綠體),外壁還有角質層(透光不透水)
氣孔:由成對的保衛細胞組成,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
(2)葉肉:營養組織
柵欄組織,細胞呈圓柱形排列緊密和整齊,含葉綠體較多
海綿組織: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松,含葉綠體較少
(3)葉脈:由導管和篩管組成,屬于輸導組織,有輸導、支持作用
8、所有的活的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9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吸收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有機物(儲存能量)+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線粒體
10、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的去向:(1)各種生命活動;(2)轉化為熱量散失。
11、呼吸作用的意義:為植物的各種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動力)。
12、吸收作用: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13、根吸水的原理: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時,細胞失水。
14、蒸騰作用的定義:在溫暖有陽光的環境下,植物體內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
15、蒸騰作用的意義:降低葉面溫度,促進水的吸收,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對環境的意義:增加大氣的濕度,調節氣候。
16、植物氣孔的分布:植物葉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氣孔,但下表皮一般較多。
17、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運輸(由下往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由韌皮部的篩管運輸(由上往下)。
18、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全過程。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
種皮:保護種子內部結構
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19、雙子葉植物: 胚胚軸:連接莖和根的部位
(大豆、花生)胚根:發育成根
子葉:2片,儲存營養物質
種皮:保護種子內部結構
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20、單子葉植物: 胚胚軸:連接莖和根的部位
(玉米、小麥)胚根:發育成根
子葉:1片,輸送營養物質
胚乳:儲存營養物質
21、種子萌發的條件:(1)內部條件:有生命力完整的胚;有足夠的營養物
質;非休眠期 (2)外部條件:充足的空氣;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
22、根系: 直根系:主根側根組成(雙子葉植物)
須根系:由不定根組成(單子葉植物)
23、根尖的結構:成熟區: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伸長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分生區:細胞分裂能力強,產生新細胞
根冠:保護作用
24、芽的結構:(1)芽軸:發育為莖(2)葉原基:發育為幼葉,幼葉發
育為成葉;(3)芽原基:發育為側芽,側芽發育為側枝;
25、花的結構: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主要結構)組成。
26、雄蕊:包括花絲和花藥;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
27傳粉:花藥里的花粉傳送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
28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29受精過程:花粉落在柱頭上,形成花粉管,伸長達到子房,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的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了受精卵。
30完成受精后,受精卵發育為胚,珠被發育為種皮,子房壁發育為果皮,整個
胚珠發育為種子,整個子房發育為果實。
31、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能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3)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
32、植被:覆蓋地表而有規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
33、我國植被主要類型: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原荒漠。
34、我國的珍稀植物:銀杉(植物“大熊貓”)、水杉、珙桐(鴿子樹,活化石)、桫欏。
35、我國植物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理分布不均衡;(3)土地沙漠化嚴重;(4)人為破壞嚴重,利用不合理。
36、我國的重大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被譽為“綠色長城”
37、每年的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注:冀少﹙冀教﹚版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第一章 開啟生物科學之門
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走進生物實驗室
一、常用的生物實驗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鑷子、滴管、燒杯、解剖針、滴瓶、三腳架和石棉瓦、放大鏡、刀片、培養皿、酒精燈、載玻片和蓋玻片、試管夾
(2)酒精燈:酒精為易燃液體,使用前檢查燈芯、有無酒精;禁止向燃燒著的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燈蓋蓋滅;酒精燃燒用濕布撲滅。
二、顯微鏡的各部分結構名稱及作用。
生物實驗是我們學習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實驗,探索生命活動的規律。在進行實驗時,一定要嚴格遵守實驗室規則,愛護儀器,注意安全。
顯微鏡是一種較為精密的光學儀器,是研究生物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結構。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在40~1500倍之間。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物鏡放大倍數 × 目鏡放大倍數
顯微鏡放大的倍數越大,看到的物體數量越少,體積越大,范圍越小,視野越暗。顯微鏡放大的倍數越少,看到的物體數量越大,體積越少,范圍越大,視野越亮。
第二節 學會觀察
一、顯微鏡使用:
1、取鏡和安放: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把顯微鏡放在距離實驗臺邊緣10cm處;
2、對光:轉動轉化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
3、安放裝片:把制作的花粉粒臨時裝片放在載物臺上,并用壓片夾壓住,讓標本正對通光孔;
4、調焦: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至物鏡接近花粉粒為止,注意物鏡不要碰到玻片標本(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左眼向目境內觀察,同時逆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二、觀察是我們
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順序,觀察方式: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方位:整體→局部,宏觀→微觀,外→內,左→右。
第三節練習測量
一、對生物進行測量的意義:生物體多為不規則物體,需借助工具儀器及特殊的方法,才能描述生物的形狀時,需要數據來表示,要求對生物體進行測量。
二、測量的方法:
1、測量葉片周長:2、測算葉片面積:3、測量葡萄體積:
4、測量體溫:(1)水銀溫度計測燒杯中熱水的溫度。(2)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
測量時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方法,盡可能地減少誤差。
第四節采集與制作標本一、植物標本
一、植物標本的概念:P12
分類:(1)臘葉標本 (2)浸制標本
二、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
1、采集工具:采集筒、鐵锨、枝剪、繩子、標本夾、標本號牌、標簽、吸水紙……
2、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全植物;
木本植物:莖、葉、花或果實的枝條。
3、制作:整形 → 壓平 → 干燥 → 裝貼。
三、植物標本的作用:
1、學習活動中,認識植物;2、科學研究中,植物分類的依據,為植物資源的考察、認證提供實物資料;3、科普宣傳;4、工藝品。
大家談:1、采集植物標本時,為什么要選擇具有花和果實的植株或枝條?
答:對于一般高等植物來講,花和果實是分類的重要依據,所以采集植物標本時,要選擇具有花和果實的植株或枝條。
2、采集回來的植物標本,不等干燥,直接上臺紙行嗎?
答:不行,因為采集回來的植物標本,不等干燥就直接上臺紙,會導致標本的枯萎、變形,不能反映植物原來的特征;標本含水分而腐爛。
第四節采集與制作標本二、昆蟲標本
一、昆蟲標本的制作:
1、采集工具:捕蟲網、毒瓶、三角紙包、展翅版……
2、采集昆蟲:標本身體完整。
3、針插部位:不同昆蟲針插部位不同。
4、制作過程:針插→展翅→干燥→保存。
二、昆蟲標本的作用:P15實際用
大家談1、應該怎樣將昆蟲從捕蟲網中移至毒瓶內?
答:應用鑷子將昆蟲從捕蟲網中移至毒瓶內,注意不要將翅損壞。對于翅上有鱗片的昆蟲,應放入三角紙包內,連同三角紙包一起放入毒瓶內。
2、展翅版中部如不挖一條與蟲體大小相當的溝縫,展翅時昆蟲會怎樣?
答:展翅版中部如不挖一條與蟲體大小相當的溝縫,展翅時昆蟲翅無法展平,而且容易使蟲體變形。
第五節學習探究
一、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二、科學探究實例:
1、提出問題:種子萌發需要水嗎?(提出與生物學相關的可研究性科學問題,以問號結尾)
2、作出假設:種子萌發需要水。(猜想有科學依據,完整的陳述語句,句號結尾。)
3、設計實驗:(1.要確定實驗單一變量;2.合理設計對照實驗——分對照組和實驗組 )
材料:菜豆20粒,培養皿兩個。
實驗步驟:
1、將種子平均分為兩組,放在兩個培養皿中,放入同樣的棉花,都放入10粒菜豆種子。
2、保持1號培養皿內干燥;經常向2號灑水,使棉花保持潮濕,但不要讓種子浸在水里。
3、將兩個培養皿放在相同的室溫中,并保持光照相同。
4、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
4、完成實驗:
5、得出結論:種子萌發需要水。(描述現象。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撰寫探究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一節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
一、觀察植物:
1、 根系 (1)直根系——主根和側根區別明顯(白菜、蒲公英)
(2)須根系——主根不明顯,主要由不定根組成(狗尾草、小麥)
變態根:甘薯的貯藏根,玉米的氣生根,菟絲子的寄生根
2、莖 基本特征:具有節和節間
變態莖:馬鈴薯、荸薺的塊莖,藕的根狀莖,月季的刺莖
3、葉 完全葉:葉片、葉柄、托葉
變態葉:豬籠草的捕蟲葉,豌豆的葉卷須,仙人掌的葉刺
4、花
花冠顏色 氣味 花粉粒特點 傳粉者 常見的花
風媒花 不鮮艷 無特殊的氣味 輕而干燥,表面光滑 風力 玉米小麥
蟲媒花 鮮艷 有芳香或獨特氣味 表面粗糙、多有刺突 昆蟲 蘋果、桃
注意:根、莖、葉都有變態現象。原因: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第三節 經濟植物
一 蔬菜作物
一、蔬菜作物的定義:供人們佐餐的草本植物的總稱。
二、分類:分類依據——蔬菜作物主要可食用部分不同
1、根菜類——胡蘿卜、蘿卜;2、莖菜類——馬鈴薯、荸薺、萵筍、藕;
3、葉菜類——白菜、菠菜、芹菜、洋蔥; 4、花菜類——西蘭花、菜花、黃花菜
5、果菜類——茄子、黃瓜、豆角、番茄
三、雙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菜豆):根系是直根系,葉具網狀脈,花的各部分基數是5或4,種子的胚具有兩片子葉。(菜豆的果實為莢果)
四、作用:蔥根治感冒,大蒜預防疾病,芹菜降壓,洋蔥降血脂,姜健胃,黃瓜美容。
二 糧食作物
一、糧食作物的定義:供人類食用的谷類、豆類、薯類作物的統稱。
二、分類:1、谷類(含淀粉);2、豆類(富含蛋白質、脂肪);3、薯類(塊根、塊莖富含淀粉)
三、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根系是須根系,葉脈是平行脈,花的基數是3,種子的胚具有一片子葉。(小麥、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
大家談1、小麥、水稻的花有什么特點?小麥、水稻的種子和果實各有什么特點?
答:(1)小麥和水稻的花小而不顯著,花被退化。(2)小麥和水稻的果實外皮與種子的種皮愈合在一起,不易分離,這樣的果實就做穎果。
2、小麥或水稻的根、葉、花、果實及種子與菜豆的根、葉、花、果實及種子有什么不同點?又有什么共同之處?
不同點 根 葉脈 花基數 果實 種子的胚
小麥(單子葉植物) 須根系 平行脈 3 穎果 一片子葉
菜豆(雙子葉植物) 直根系 網狀脈 5(或4) 莢果 兩片子葉
相同點:1、都屬于綠色開花植物。2、新個體都是由種子發育而來的。
3、植物體都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的。
三、林木和果樹
林木(松) 果樹(桃)
一、定義 生長在樹林和森林中的樹木 果實主要供食用的樹木
二、常見植物的基本特征 根 根系發達 根系發達
莖 高大喬木 喬木
葉 針形葉 網狀葉脈
**花
雌雄同株,單性花(雌球花、雄球花),沒有真正的花,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包被 雌雄同體,兩性花,
有真正的花,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花的發育 胚珠→種子,
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 胚珠→種子,子房壁→果皮,子房→果實
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三、所屬植物基本特征 裸子植物:
松的根和莖都很發達,沒有真正花的和果實,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形成的種子裸露出來,沒有果皮包被,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
被子植物:
桃具有真正的花、果實和種子,胚珠不裸露,有子房壁包被,形成的種子不裸露出來,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稱為種子植物
四、所屬植物分布現狀:
1、裸子植物最多的國家是中國,2、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是裸子植物 1、地球上植物最多的類型是被子植物
五、與人類生活、生產關系 提供化工和醫藥產品,保持水土,提供優質木材,美化綠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音 提供果品,藥用價值
四 觀賞植物
一、觀賞植物定義:經過人工培植的、供觀賞用的植物。
二、分類:分類依據——按照人們的欣賞習慣和主要欣賞部分
1、觀形的;2、觀葉的;3、觀花的;4、觀果的
三、蕨類植物(腎蕨)的基本特征:1、有根、莖、葉的三大營養器官分化;2、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3、靠孢子繁殖后代;4、多生活在陰濕的環境里。
注意:1、卷柏是蕨類植物不是裸子植物;2、桫欏是木本蕨類植物。
四、與人類關系:1、中國傳統十大名花。
2、玫瑰油被稱為“軟黃金”——化妝品原料;蘆薈——美容;
紅花——治療心血管病、高血壓;百日草、波斯菊——監測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
五 食用藻類
一、食用藻類的定義:可以供人類食用的藻類植物。海帶是常見的食用藻類。
二、海帶的基本特征:海帶生活在海水中,是多細胞的植物體,由固著器、柄、葉狀體三部分構成,但是并不具有高等植物根、莖、葉的結構和功能,所以說海帶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海帶用孢子繁殖,屬于孢子植物。
三、藻類植物:像海帶、小球藻這樣大多生活在水中,沒有根、莖、葉分化的植物叫做藻類植物。
四、藻類植物作用:藻類植物的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和其他輔助色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給魚類提供了食物和氧氣,而且是大氣中氧的主要來源。
五、 分類:(分類依據——根據形態結構和所含色素等的不同),分為綠藻、藍藻、褐藻、紅藻等不同門類。
海帶的食用部分主要是葉狀體,由于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和藻黃素,所以呈褐色。
紫菜含有大量的 葉綠素和藻紅素 ,呈紅色。
六、 與人類關系:
第四節 我國的稀有植物
一、我國稀有植物:
1、銀杉:“植物中的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2、桫欏:木本蕨類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3、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二、與人類關系:
1、水杉、銀杉、銀杏、鵝掌楸——“孑遺植物”或“活化石植物”;
2、珙桐、銀杏、鵝掌楸——觀賞植物;
3、臺灣杉、水杉、金錢松、望天樹——木材、綠化樹種;
4、銀杏——藥用價值。
小結:植物類群
種子植物被子植物 雙子葉植物
(綠色開花植物) 單子葉植物
植物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
總結:不同植物類群的基本特征
1、雙子葉植物
(菜豆、蔬菜) 根系是直根系 葉脈具網狀脈 花的各部分基數是5或4 種子的胚具有兩片子葉
2、單子葉植物
(小麥、水稻) 根系是須根系, 葉脈是平行脈, 花的基數是3, 種子的胚具有一片子葉。
3、裸子植物
(松) 松的根和莖都很發達,沒有真正花的和果實, 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 形成的種子裸露出來,沒有果皮包被, 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
被子植物
(桃、蔬菜、糧食作物) 桃具有真正的花、果實和種子, 胚珠不裸露,有子房壁包被, 形成的種子不裸露出來,有果皮包被。
4、蕨類植物
(腎蕨、鐵線蕨) 有根、莖、葉的三大營養器官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 靠孢子繁殖后代; 多生活在陰濕的環境里。
5、藻類植物
海帶、小球藻 沒有根、莖、葉分化的 靠孢子繁殖后代; 大多生活在水中
初一(上)生物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1、生物的共同特征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O2,呼出CO2 )3生物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一定得生存空間(非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撲食、合作、競爭。
4、生物的適應性: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5、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例如:蚯蚓松土、胡楊固沙等。
6、生態系統:在一定得區域內,生物與環境多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由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人和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7、食物鏈: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畫食物鏈的方法:箭頭由被吃者指向捕食者。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食物網。
8、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9、生態系統具有一定得自我調節能力。
10生態系統的主要形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海洋……、淡水……、濕地……、農田……、城市……。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1、植物細胞 (P45頁示意圖)
2、動物細胞 (P48頁示意圖)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1、細胞各部分的功能: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葉綠體:光合作用
線粒體:呼吸
細胞核:遺傳信息庫(DNA是細胞核中存儲信息的物質、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2、細胞中的物質:水、糖、無機鹽、脂質、蛋白質、核酸、氧等
5、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遺傳物質一樣。(P59頁)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
1、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生長、分裂、分化——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組織——器官——植物體
3、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神經、生殖、內分泌
4、植物體的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5、根尖的區域由下往上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66頁)
6、植物的主要組織:保護組織(根、莖、葉的表皮)、疏導組織(植物體的導管)、營養組織(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分生組織
7、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如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68頁)草履蟲的結構和生活(70頁)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2、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核。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生活繁殖。(73頁)
3、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危害人類健康、利用病毒研制疫苗。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藻類植物:生活在水中、沒有導管、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孢子繁殖(水綿、海帶)
2、苔蘚植物:生活在陸地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有導管、有莖和葉、有假根、孢子繁殖(墻蘚、苔蘚)
3、蕨類植物:生活在陸地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有導管、有根莖葉的分化、孢子繁殖(腎蕨、滿江紅)
4、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菜豆種子的結構(85頁圖) 2、玉米種子的結構(85頁圖)
3、種子萌發的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得水分、充足的空氣、完整的胚、已過休眠期
4、種子萌發的過程: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94頁)
5、植株的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無機鹽
6、植株生長需要的無機鹽有: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
7、缺氮時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花芽分化延遲,花芽數減少,果實小,坐果少或不結果,產量低,品質差。
8、缺磷時缺磷時幼芽和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暗綠,無光澤,背面紫色。
9、缺鉀時植株抗逆能力減弱,易受病害侵襲,果實品質下降,著色不良。
10、植株的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98頁圖)
11、花的結構(102頁圖)
12、受精的過程: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長出花粉管,花粉管一直伸長達到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花粉管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103頁圖)
1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子房壁——果皮
受精卵——種子
胚珠——種子的胚
花瓣、雄蕊、花柱——凋落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植物體內充滿水時,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葉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到各個器官。
2、根部的根毛:吸收水分
3、導管的作用: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111頁圖)
4、篩管的作用:向下運輸有機物(111頁圖)
5、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又是氣體交換的“窗口”(115頁圖)
6、蒸騰作用的意義:(1)蒸騰作用能夠帶動植物體內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向上運輸,給葉片源源不斷地提供原料。(2)散熱 (3)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7、生物圈的水循環(116頁圖)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光和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物質;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2、植物用有機物來構建植物體
細胞壁——纖維素
細胞膜——蛋白質、脂質
DNA——蛋白質
3、呼吸作用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儲存著能量)
植物靠呼吸作用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自己的生活利用。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也需要呼吸。
4、呼吸作用是生物共有的特征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過了呼吸作用對氧氣的需要,剩余的氧氣排放到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地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章節復習要點主要題點各種環境中的動物1. 水中生活的動物(1)代表動物——魚適于水生生活的特點:形態結構、運動方式、呼吸器官(2)其他水生動物常見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常見脊椎動物:海豚、鯨、海豹、龜、鱉。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2. 陸地生活的動物(1)陸地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具有支持軀體及運動的器官;具有在空氣中呼吸的器官;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2)典型的陸地動物蚯蚓:生活環境、剛毛、體節、環帶、呼吸、體溫兔:心臟四腔、肺發達、牙齒分化為門齒、臼齒(犬齒)、恒溫動物、大腦發達。3. 空中飛行的動物(1)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體型、翼、胸肌、薄而輕的骨骼、消化、循環、呼吸(2)昆蟲(蝗蟲)身體結構:身體分節且分部、外骨骼4.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變態發育。1.目前已知的動物大約有萬種,這些動物可分為 和 兩大類。2.魚在游泳時,靠 產生前進的動力,靠 保持平衡,靠保持前進的方向。3.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就叫 。4.魚的口和鰓蓋后緣不停地交替張合,那是魚在 。當水流經過鰓時,鰓絲里的毛細血管與水進行了 ,血液變成血。5.有口無肛門的水生動物是,身體柔軟、體表有貝殼的是 。6.用高科技的方法開發海洋的資源,這就叫。7.蚯蚓通過 和的配合使身體蠕動。它在糙紙上的運動速度比在玻璃板上要 。8.蚯蚓的身體是由許多 構成的,與 、 同屬于。9.在觀察蚯蚓的過程中,要保持蚯蚓體壁濕潤,原因是 。10.兔屬于 動物,它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與人類相似具有的特征。11.兔的體毛光滑柔軟,有作用,用 呼吸,心臟分成 腔,輸送的能力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體溫恒定,屬于。而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體溫不恒定,屬于 。12.家鴿的體型呈 形,前肢變成 ,體表被覆,胸骨上覆著發達的 ,有 輔助呼吸。體溫 。13.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是,其身體分為 、 、三個部分。胸部有對足,對翅,體表有,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1. 動物的運動(1)運動系統的組成(2)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2.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1)先天性行為概念:由動物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意義:滿足個體的基本生存能力。局限性:不能適應環境。(2)學習行為概念:以遺傳因素為基礎,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不同。3. 社會行為(1)特征:形成一定組織,各成員明確分工,形成等級。(2)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動作、聲音、氣味。探究:螞蟻的通訊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是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和組成的。骨骼是由和共同組成的。2.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叫,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 。3.據圖回答:(1)圖中1表示,2表示 。(2)如圖二中1處于狀態,2處于 狀態。(3)手自然下垂時,1處于 狀態,2處于 狀態。4. 寫出圖中各部分所示結構的名稱1 2 3 4 5 其中與關節的牢固性有關的結構是 與關節的靈活性有關的是 。5.先天性行為是由動物體內的 決定的。動物越高等, 能力越強。6.動物的 、 和 等都可起傳遞信息的作用。7.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會形成一定的,成員之間有明確的,有的還形成了 。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食物鏈中消費者,維持生態平衡(2)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CO2+H2O(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2.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2)動物與生物反應器(3)動物與仿生1.50-60年代,因大量剿滅麻雀導致農作物蟲害巨增,說明食物鏈中各生物之間存在 和 的關系。2.人類通過對某種動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可以產生和分泌出人們所需的某些物質,這種動物就叫 。它的優點是:。3.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1.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1)觀察菌落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恒溫培養。菌落: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2)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分布廣泛。細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2. 細菌(1)細菌的發現列文虎克的發現巴斯德的實驗(2)細菌的形態與結構形態:桿菌、球菌、螺旋菌結構:單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生殖:分裂生殖休眠體:芽孢,抵抗不良環境。3. 真菌(1)真菌種類酵母菌:單細胞真菌霉菌:青霉、曲霉(由菌絲組成)大型真菌:蘑菇、香菇、木耳(2)繁殖:孢子繁殖1.細菌的菌落較,表面或,或 。真菌的菌落較,常呈 狀、狀或狀。2.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 。3.細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是 、 ,還有。4.最早在顯微鏡下看到微小生物的人是 ,他看到的這些小生物呈狀、狀、狀。5.法國科學家 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證明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他還發現了 和 ,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法。后人稱他為 。6.一個細菌就是一個細胞,它與植物、動物細胞的顯著差別在于。在生物圈中,它屬于。它的生殖方式是。7.青霉和曲霉的菌體是由構成的,霉菌細胞與細菌細胞的最大差別是 。生殖方式是 。8.根據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設計一個實驗,探究手上是否有細菌。材料用具:兩套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已高溫消毒)、無菌棉簽、不干膠標簽、放大鏡。問題:手上是否有細菌。假設: 。步驟: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細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植物共生。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應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預防、環境保護。1.作為 ,細菌和真菌對自然界中起重要作用。2.細菌和真菌中一些營生活的種類,導致動植物和人患病。4. 和豆科植物的關系為共生。5. 把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的真菌是 ,能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的真菌是 。能把葡萄糖轉化為乳酸的細菌是。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章節復習要點主要題點 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1.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1)植物的分類無種子: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種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依據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著)(2)動物的分類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3.生物分類的等級(從種到界)(1)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從大到小)(2)不同分類等級中的生物的相似程度不同。1.生物分類是根據生物的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 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和。2.被子植物中,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3.動物的分類要比較 、和 。4.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 。5.分類等級越小,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6.馬屬于界, 門,綱, 目, 科, 屬, 種。7.瑞典植物學家 提出了科學的生物命名法——,每個物種的科學名稱依次由、 和組成。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相應法律1.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我國裸子植物最為豐富,被稱為。脊椎動物中的 、和的種數都位于世界的前列。2.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 。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 。4.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中,有活化石之稱的有和。5.被稱為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市室是。6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青海湖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 。
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必考知識點: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無機物:水和無機鹽,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等等。
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無機物:水和無機鹽。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細胞都含有線粒體,線粒體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理轉換器。
遺傳信息的定義: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長發育的信息傳給下一代,這樣的信息就叫做遺傳信息。細胞核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DNA存在于細胞核中。DNA的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叫基因。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
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
細胞的生長:新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通過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
細胞的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在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以上就是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的全部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