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歷屆化學諾貝爾獎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22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簡介 有機化學領域的諾貝爾化學獎 和有機化學有關的諾貝爾獎
是的,諾貝爾獎的頒獎日是固定的,諾貝爾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peace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增設“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該獎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0年9月24日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拉爾斯·??纤闺硎?020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根據諾貝爾獎顯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圓汪,其鎮衫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兩次獲獎、1個團體三次獲獎。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每年12月10日,每次頒獎典禮都是下午舉行,這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人們便選擇在諾貝爾逝世的時刻舉行儀式,這一有特殊意義的做法一直沿襲下來。
典禮上,得主會獲頒發一份證書、一枚獎牌以及一份記有獎金金額的文件。
每年出席頒獎儀式的人數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橘旅仔須從圣莫雷(圣莫雷是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空運來,這意味著對諾貝爾的紀念和尊重。
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卡羅琳·貝爾托西、丹麥化學家摩頓·梅爾達爾和美國化學家卡爾·巴里·夏普萊斯。
卡羅琳·貝爾托西簡介:
卡羅琳 · 貝爾托西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但她進入哈佛大學后,一度想主修音樂?!拔腋改覆幌M疫@么選擇。我的一個親戚從事音樂事業,最后卻又不得不去銀行上班來養家糊口。我不太敢違抗父母。”
于是她選擇了包括數學和科學課程在內的醫學預科課程,并在大一結束時決定主修生物學。她表示:“我大一那會兒并不喜歡普通的化學課。它只是我必須打勾的一個選項而已。”
令貝爾托西感到化學之趣的是第二年的有機化學課。她打趣道:“同學們對這門課的評價是‘教授簡直在故意為難我們,同學們抱怨要背的東西太多’,但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它,我沖叢巖絲毫不覺得有機化學繁瑣或怪異,它匹配上了我的大腦?!?/p>
一年后,貝爾托西從生物轉向化學。當然,音樂事業并未半途而廢。當許多同學上餐館做散御服務員賺學費時,她在重金屬搖滾樂隊里演奏電子琴并伴唱。那是20世紀80年代,她所在的樂隊經?,F身大學派鄭歲對等活動,演奏原創的金屬搖滾或流行歌曲。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消息,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頒獎113次,有188位獲獎者。諾貝爾獎上對該獎項介紹道:“對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的工作來說,化學是最重要的科學。他的發明的發展以及他采用的工業流程都是基于化學知識?;瘜W是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獲獎領域?!?/p>
三位科學家獲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隨我一起看看吧。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消息,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截圖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頒獎113次,有188位獲獎者。
諾貝爾獎上對該獎項介紹道:“對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的工作來說,化學是最重要的科學。他的發明的發展以及他采用的工業流程都是基于化學知識?;瘜W是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獲獎領域?!?/p>
三位科學家獲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相關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即將揭曉,女性科學家會否獲獎?
諾獎開獎周熱鬧寬孝弊非凡,“生理學或醫學獎”首次頒給了遺傳學,物理學再次給與了量子領域,自然科學領域每年最難預測的化學獎花落誰家?讓我們來看看今年的熱門人選。
在諾貝爾化學獎百余年歷史上,一共有7位女性獲獎,少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12人,多于物理學的4人。
今年的“引文桂冠獎”中,出現了著慎旦名華裔科學家鮑哲南的身影,也使得這位女性科學家進入了諾獎的熱門候選名單。
鮑哲南教授,是國際柔性電子領域專家?,F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主任、K.K.Lee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會士。
她的研究的范圍包括化學、材料科學、能源、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傳感材料、有機半導體晶體管、有機太陽能電池、電子紙、人工電子皮膚。
她的研究成果為下一代基于有機光電材料的柔性電子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原理和技術支撐,她開創了有機電子材料的分子設計概念,使柔性電子電路和顯示器件成為可能。而她最負盛名的工作之一,是人造皮膚的相關研究,在醫療設備、能源存儲和環境應用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
今年諾貝爾獎“風向標”——沃爾夫獎(Wolf Prize)化學領域的獎項,也出現了女性科學家身影,分別頒發給普林斯頓大學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教授,以表彰她們在理解細胞通訊的化學原理方面、在發明化學方法來研究細胞通訊過程中糖類、脂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方面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同時獲獎的還有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本杰明·F·克拉瓦特(Benjamin F. Cravatt III)慎族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普林斯頓大學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也上了今年的“引文桂冠獎”榮譽榜,和她因為同一個原因“研究通過群體感應——這一通過化學溝通協調的,進行細菌的基因表達調控”上榜的,是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埃弗里特·彼得·格林伯格(E. Peter Greenberg)。
另一位早已在“候選名單”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能源杰出冠名講座教授、卡夫利能源納米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納米材料學家楊培東教授,他也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老朋友”。因其“通過半導體納米線和納米線光子學的變革性進展,為應對全球清潔可再生能源的挑戰開辟了新的視野”而獲得2015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
楊培東教授在半導體納米線、原子組裝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并有望應用于一系列高技術設備,如微型發光二極管、激光器,到晶體管、計算機電路、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生物傳感器等領域。他在半導體納米線和異質結構的研究中采用創新性合成和裝配工藝、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基于納米線的光電、熱電、太陽能轉化和納米流體之中。從研制出第一個納米導線激光器,到現在設計納米導線太陽能電池,楊培東領導的團隊在納米導線光子學研究領域取得多個重大突破。
因為對納米光子學的貢獻,包括研制出第一個納米導線激光器,他43歲獲得2014年“引文桂冠獎”。和他同一年獲得“引文桂冠獎”的科學家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教授獲得了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楊培東教授因“開創性納米顆粒太陽能電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獲得“非常規能源”的提名,是獲得“全球能源獎”的首位華人。
和鮑哲南教授和楊培東教授同在材料領域的奧馬爾·亞基(Omar Yaghi)和藤田誠(Makoto Fujita)多年來因為研發了多孔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獲獎呼聲一直很高。
亞基教授曾多次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分享他的科研成果。他開拓了網狀化學——一個全新的化學領域,它涉及通過牢固的鍵將分子結構單元縫合在一起以形成開放框架。他最知名的工作是設計和生產新型化合物、金屬有機框架 (MOFs) 、沸石亞米達唑框架 (ZI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這些材料在氫和甲烷的儲存、碳捕獲和轉換、從沙漠空氣中獲取水以及催化等方面非常有用。他將這一領域稱為“網狀化學”,并將其定義為“通過強鍵將分子構建塊拼接成擴展結構”。他也是分子編織的先驅,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種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編織的材料(COF-505)。
能源一直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從近年來諾獎頒發的風向來看,獎項獎勵的領域和成果與現實問題的連接越來越緊密,對能源方面的化學解決方案或許值得格外關注。
此外“點擊化學”的創始人巴瑞·夏普萊斯(Barry Sharpless)是否可能“二次獲獎”?也是多年以來大家反復提及的問題。
在諾貝爾獎百年歷史上,只有居里夫人(Marie Curie)、約翰·巴?。↗ohn Bardeen)和弗雷德里克·桑格爾(Frederick Sanger)三人曾經兩次獲得科學獎。其中只有桑格爾是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此后40余年,再無科學家能在諾獎化學獎“梅開二度”。
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瑞·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借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后,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
點擊化學的概念對化學合成領域有很大的貢獻,在藥物開發和生物醫用材料等的諸多領域中,它已經成為最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今年夏普萊斯也將來滬出席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0月5日,2022年最后一個自然科學獎項獲獎人是誰,一起靜候結果揭曉。
1901年12月1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國王親手把首屆諾貝爾化學鄭御獎的獎狀頒發給了巖咐范霍夫。
范霍夫畢生從喊棗巖事有機立體化學與物理化學的廣泛研究,取得了累累碩果,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
2022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卡羅琳·貝爾托西
卡羅琳·貝爾托碧老殲齊(Carolyn R. Bertozzi),含判女,1966 年 10 月 10 日出生于美國;1988 年,哈佛大學化學系學士;1993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免疫學博士后);2000 年,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5 年 6 月,加入斯坦福大學;曾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現為斯坦福大學教授。
除了諾貝爾化學獎之外,她的其他榮譽包括但不限于:
2022 年 2 月,獲得 2022 年度沃爾夫獎化學領域獎項。
2022 年 10 月 5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 2022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卡羅琳·貝爾托齊、卡爾·巴里·沙普利斯和丹麥科學家莫滕·梅爾達爾,以表彰他們在發展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的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卡羅悔沖琳·貝爾托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