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人教版下冊?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一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 政治 協(xié)商會議 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內(nèi)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以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那么,八年級歷史人教版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的人教版歷史是不同于別的版本歷史的,那么同學們知道人教版總結的歷史知識嗎?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一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內(nèi)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以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④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國大典。54門禮炮齊鳴28響。(54代表當時全國54個民族,28代表從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經(jīng)過28年的斗爭取得勝利。)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nèi)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這一時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fā)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fā)展史。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歸納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1.時間:1949年9月。
2.地點:北平。
3.目的: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
4.內(nèi)容
(1)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
A.共同綱領的地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B.共同綱領的主要內(nèi)容: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nèi)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②國家政權屬于人民,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職能: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2)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3)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4)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5)采用公元紀年。
(6)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目的:表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緬懷。
求學將以致用;學習八年級歷史知識先在虛心。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單元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內(nèi)容: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首次會議,政府領導人宣布就職,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4、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國內(nèi)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
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麗花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世界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
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戰(zhàn)爭。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獲得以下基礎知識: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建立后,美、蘇對中國的外交態(tài)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動。
通過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利用教材所給的四幅圖說明新中國積極主動的外交態(tài)度,獨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來作為新中國外交家的風范和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解圖能力。
通過對建國初期中國面臨的形勢和萬隆會議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新中國在國際上自主形象的確立,是經(jīng)過了與國際帝國主義的干涉和破壞進行堅決斗爭的結果,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氣度。
通過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形成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過程和新中國對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中國成立,是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斗爭的結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國,在世界上盡快樹立自主形象和確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處外交原則,首先取得了印度、緬甸的認同,隨后獲得更多國家的共識,成為國際外交基本準則。
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來鞏固。雖然辛苦,但也伴隨著快樂!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級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
⑴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⑵經(jīng)過:①爆發(fā):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fā),主力是北京大學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來支援北京學生的斗爭。工人階段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⑶口號:“外爭國權,內(nèi)除國賊”等。
⑷結果:取得三大初步勝利a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b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c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⑸五四愛國運動意義: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⑹“五四”精神內(nèi)容: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的精神。
⑺五四運動與中共成立的關系: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②五四運動中無產(chǎn)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③五四運動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立,為中共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以上就是八年級歷史人教版下冊的全部內(nèi)容,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1 海峽兩岸的交往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①建國初期:(1949-1954年)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1955年后)③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