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陜西歷史博物館有感?.那么,游陜西歷史博物館有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博物館里主要是介紹中國古代歷史,并展出了一些出土文物。一圈逛下來,完全不了解歷史的我對上下五千年也有了些許的概念,這也是此行的一個重大收獲。如果下次有朋友來西安,我會推薦她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參觀。
我十月十五日有幸游覽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感慨萬千!徘徊于歷史的長廊中,感受著幾千年來先祖先輩們創造的中華文明.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尤其是看到一串接一串的外國人.為什么?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把外語學好,把中國的千年文化通過我的敘述介紹給更多更多的外國人.那該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
為什么這些古跡古器能夠招致如此這么多的人來欣賞觀看?答案,我認為,是這些東西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底蘊,而這些東西和現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完全不同.試想一下:現在哪兒哪兒的一座高樓大廈在幾千后會被當成今天的古城墻一樣被當成文物保護起來嗎,不會,說不定每幾年就拆了蓋新的了.它沒有內涵,歷史的內涵.
再說說我們耳邊還經常出現的一些人名:孔子.李白.魯迅.林語堂....這些人是名人.他們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他們就同那些歷史古跡一樣,自身包含了非常之多的精神:孔子的”儒”,李白的”詩”,魯迅的”憤”,林語堂的”語”,當然他們的一切都和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中國聯系在一起,并且他們的思想仍然為我們后人所瞻仰,思索.
我希望做這樣的人,成為這樣的人,幾千年后仍然回有人記著有這么樣的一個人.
首先,去是為了感受和體會;
其次,他用他的眼鏡去觀察,用他的能力去記錄,寫成什么樣都是他的作品;
再次,若想幫助他怎么去寫,就平時多培養讀書;
總之,寫,不是去博物館的目的,三年級的孩子,更多的應該是培養習慣和基本面,技法是隨著成長而提高的,不用太在意。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如果有興趣,陜西博物館值得一去,在翠華路,大雁塔不遠,兩站路的距離。還有碑林博物館,更值得去,很多珍貴碑文和拓片。兩家距離大概20分鐘車程。
如果是一天的話:
上午:陜博--大雁塔--午餐--碑林--上城墻--鐘鼓樓--回民街晚餐--結束。
1.你可以下飛機后,直接在咸陽機場3號航站樓出港大廳外的綜合交通樞紐樓內坐到臨潼的機場大巴(30元/人)。在臨潼汽車站坐臨潼1路,兵馬俑下。
2.如果是第二天。早上一早先到陜西歷史博物館(因為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現在免費但不免票,每天只發四次票)。參觀完陜西歷史博物館,從小寨東路往東到大雁塔公交站(大雁塔北廣場北面的雁塔路路東海底撈火鍋城門口)坐307路,兵馬俑下。
以上就是游陜西歷史博物館有感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