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歷史?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 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那么,重慶市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重慶市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達3000多年。
早在公元前11世紀,這就是古代巴國的首都江州。
因在此入長江的嘉陵江古稱渝水,隋文帝楊堅遂于開皇三年(583年)在這里設置了渝州,是為重慶簡稱“渝”的由來。
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這里曾是當朝天子宋光宗趙敦的潛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號曰“重慶府”,以志雙重喜慶。
其地遂以“重慶”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
重慶曾經是古代巴國首都、農民革命政權大夏國國都,抗日戰爭期間是國民 *** 的陪都,素有“三都之地”之稱。
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勤勞、聰慧、熱情的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偉大的中華文明增添了光彩。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和發展,重慶已成為我國的特大城市之一,成為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內河口岸,擁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和科教實力,在我國中西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重慶市不僅已經有了野讓雄厚的經濟、文化基礎,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區位優勢。
正是因為它具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自古以來都為中央 *** 所重視。
1996年,根據黨中央的決策,9月,重慶市代管了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2月20日,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于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
重慶,簡稱巴或渝,位于中國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腔圓國家中心城市。關于重慶的歷史資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重慶的歷史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重慶的歷史資料之簡介
重慶,簡稱巴或渝,位于中國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1]、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經伍磨塌濟、金融、商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2]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3],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1]西部開放開發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2]
重慶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常住人口3048.43萬(2016年);2016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17558.76億元。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占76%,以江城著稱,又以“山城”揚名;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觀。游塵[4]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余年歷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由此得名;[4]有“中國火鍋之都”[5]、“中國會展名城”[6]、“世界溫泉之都”[7]之稱;曾三為國都,四次筑城,史稱“巴渝”;二戰時期,為戰時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8]1997年恢復為直轄市。
在距今200萬年升閉肆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今重慶巫山縣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
在距今2萬年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銅梁文化”(今銅梁區)。
夏商時期為百濮地,《華陽國志》載: "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于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三峽地區是中國主要巖鹽產區,由于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時期巫山地區催生了巴國文明。
戰國時期,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區)、江州(今渝中區)、墊江(今合川區)建都。
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于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
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
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
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巴郡治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
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孫述。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璋分置永寧郡,治江州。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歷史。
距今2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已有人類生活在重慶地區。
公元前11世紀商周時期,巴人以重慶為首府,建立了巴國。
后秦滅巴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極盛時期巴國疆域以原重慶市為行政中心,管轄川東、陜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區域。
自秦漢以來的歷朝歷代,這一區域多數時期為一個統一的行政轄區,其行政中心設在原重慶市。
重慶古稱江州,以后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
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帶仔,距今已有800余年。
1891年重慶成為掘行型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
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
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慶辦公,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
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確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
重慶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國大后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重慶又有“三都之地”之稱。
1.介紹重慶的歷史
抗戰以前的重慶 重慶定名于宋朝,在近代由于率先引入近代工業而迅猛發展保持至今。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從巴到重慶芹襲塌,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但總的來說,重慶是一個軍事考量設立的城市。 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四川東部湖北西部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一個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于巴方的記載,巴國建于周初,重慶是當時巴國的一個戰備城市。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
你試試應該不錯的
2.重慶的歷史文化的簡介
重慶歷史文化是重慶地區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一種區域文化。包括移民文化,步行街文化,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
因古代流經重慶的嘉陵江稱為渝水,故重慶古名為渝州,至宋徽宗年間,改名為恭州。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2月禪讓于宋光宗,光宗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國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室藩王入承大統者,其原封邑即稱為“潛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為重慶府。
以上就是重慶市歷史的全部內容,重慶的歷史演變過程:1、公元前11世紀商周時期,巴人以重慶為首府,建立了巴國。2、公元581年,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