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的歷史?黑龍江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代肅慎、東胡、穢貊三大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龍江地區。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就有夫余政權建立,地跨今黑龍江省南部。秦以后,在黑龍江地區生息活動的先后有挹婁人、夫余人、那么,黑龍江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現在的黑龍江省并不是原來的黑龍江轄區行政轄地,原來的黑龍江轄區管轄黑龍江流域中上游和外興安嶺西部,現在的黑龍江省只管轄黑龍江南岸和原來吉林的南部部分并蔽地區,現在的黑龍江省是1954年才形成的。
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
為抵御沙皇俄羅斯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兵駐守,寧古塔、盛京兩昂邦章京并存,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也即兩個行政區域: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
今黑龍江地區大部分位于寧古塔將軍轄區(吉林將軍轄區)之內。
1683年12月,清廷決定,劃出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增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將軍轄區。
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共同守衛東北。
這是黑龍江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并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
18世紀后期外東北黑龍江北岸,庫頁島等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給沙皇俄羅斯后,使中國在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后來所設的黑龍江行政區域倒退到黑龍江南岸。
黑龍江省簡稱黑。
省會哈爾濱。
古時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夫余地。
現在之黑龍江及其名稱是在明清時期確定的。清代,黑龍江滿語稱為“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 意為“水”。蒙古語稱黑龍江為“哈拉穆連”,俄文則稱其為“阿穆爾”或“阿母”(Amure)。黑龍江省因黑龍江而得名,是中國現在唯一一個江名與省名一致的省份。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干都司的轄地。
擴展資料:
關于黑龍江名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山東半島的沿海村莊居住著一戶李姓人家,妻子多年不孕。一次到河邊取水時見龍而有孕,后來生下一條小黑龍。小黑龍白天騰云駕霧,來去無蹤,晚上回到母親身邊吃奶。村民得知議論紛紛,李老漢覺得臉上無光,非常惱火。
一天,趁小黑龍吃奶的時候,李老漢操起菜刀向小黑龍砍去,小黑龍躲閃不及,被砍掉了尾巴逃出了家門。由于禿尾巴龍平日里為人實在而又隨和,經常幫助別人,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禿尾巴老李。后來禿尾巴老李來到了東北。東北北部有一條大江,里面住著一條白龍,人們叫它白龍江。白龍經常興風作浪,致使江水泛濫成災,百姓深受其苦。
最古老的名稱是“黑水”,因其黑色的河水在彎曲的河床中奔流,矯若游龍,故名“黑龍江”。這個江名始于唐代。碰拍啟鄂倫春族民間故事說,到了唐朝,中原曾有人到黑龍江去,發現江水是烏黑色的,以為這兒住著烏龍王,于是稱它為烏龍,改稱黑龍賀弊江。
擴展資料: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以南源額爾古納河為河源,全長4440公笑如里,在俄羅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峽。黑龍江總長度,自海拉爾河源起4440公里(一說4370公里 ),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約5498公里 ,中俄界河長3000公里,俄羅斯境內長1400多公里,流域面積185.6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89.1萬平方公里。
干流(自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村石勒喀河河口起)全長2821公里。是中國四大河流(包括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
參考資料:-黑龍江
黑龍江,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黑得名。[3-4]古稱“黑水”、“弱水”、“完水”,唐稱“望建河”,《遼史》稱“黑龍江”(遼金稱松花江入黑龍江后至海為“混同江”)。清初,稱“薩哈連烏拉”。滿語,“薩哈連”意為“黑”,“棚和烏拉”意為“江”。清代又稱“烏江”、“烏龍江”。俄稱“阿穆爾河”。
黑龍江的名稱來源,有學者考證,遼初,太祖多以“黑龍”二字命名,如祖州有太祖廟曰“黑龍”,太祖陵有門曰“黑龍”。《遼史·道宗本記》:“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畢念松花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龍江”。至此,“黑龍江”之名方顯于世。又有地方志記載:“黑龍江水黑,蜿如蛟龍,故名為黑龍江”。
擴展資料:
黑龍江的氣候特點:
該流域為季風氣候──來自大陸和海洋的風隨季節轉換。冬季,從西伯利亞來的干冷的空氣帶來晴朗干燥的天氣,伴有強霜。夏季,溫暖潮濕的海風為主,帶來大雨從而提高該流域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位。秋季溫暖而涼爽。
1月平均氣溫南部為-24℃(-11℉),北部為-33℃(-27℉)。7月平均氣溫南部(海蘭泡)為21℃(70℉),北部約為18℃(64℉)。該流域降水量不平衡,沿海地帶最大,每年在600~900米(24~36吋)之間。
黑龍江古時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夫余地。唐屬忽汗州和瀚海都護府(唐朝諸侯國渤海國),遼金為東京、上京二道(路),元歸遼陽行中書省和遼陽行省,元朝軍隊在此駐扎,明屬女真奴兒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龍江岸筑城,名黑龍江城,清朝后期后改為黑龍江省。 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御沙俄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縣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也即兩個行政區域: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今黑龍江地區大部分位于寧古塔將軍轄區(吉林將軍轄區)之內。
總的來說,今天的黑龍江地區,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肅慎系族群生活的地區,也就是通常所謂“通古斯”人的各個民族(女真—后來叫滿洲、滿族,還有鄂溫克、鄂倫春、赫哲、錫伯等),曾經出現過很多不同的族稱,有史可查的有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等族,當然東北的另外兩大族群東胡、濊貊人也在這里有分布,還有契丹人、高句麗人都曾占據過這個地區的一部分,但在居民人口構成中不占主體地位。
以上就是黑龍江的歷史的全部內容,黑龍江省是東北和全國解放較早的地區,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龍江省境內先后成立了5省1直轄市民主 *** ,即黑龍江、嫩江、合江、綏寧、松江5個省 *** 和哈爾濱市 *** 。194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