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的來源和歷史?源自黃帝。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黃帝有25個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姓,其中就有姬姓,后來姬姓后代出了一個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姬發分封諸侯時,姬姓國有53個,當時可以說遍地姓姬。那么,姬姓的來源和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出自周王朝時期周厲王之子姬靜,屬于以謚號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義》記載,上古周王朝時期,姬靜是西周君王周厲王姬胡之子,周厲王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周厲王執政時期,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國內平民的極大不滿。周厲王十八年,終于引發了國人暴動,人民包圍了王宮,周厲王倉皇逃出鎬京,越過黃河逃到周朝邊境之地彘邑(山西霍縣)不敢回朝,最后于周公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死于彘邑。周厲王出逃后,周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史稱“共和執政”。自周厲王十八年(周公共和元年)開始,中國有了明確的紀年歷史。在周厲王十八年國人發生暴動時,太子姬靜倉皇逃入周召公府宅避藏,結果被國人們發現,趕來包圍了府宅,要周召公把他交出來。周召公盡力勸說國人饒恕太子,國人在激憤之下擁入宅中搜捕。周召公趕入內室,將自己的兒子與太子對換了服裝,忍痛將兒子推出來交給了國人。國人們不辨真假,當即將假太子殺死后離去。姬靜就冒充周召公的兒子生存了下來。周厲王逝世后,周公、召公利用神靈迷信平服了眾怒,扶持姬靜繼位。
姬姓的來源和歷史:源于黃帝、外姓更改、少數民族。
1、源于黃帝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又稱姬軒轅。《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2、外姓更改
公孫姓恢復、周姓恢復、宗姓所改、雍姓所改。例如: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為褒魯節侯,奉周祀侯二千戶,本系魯頃公姬仇之裔,更姓為公孫氏,后來又恢復為姬姓。
3、少數民族
屬于流改為漢姓姬氏。白族姬姓,為“雞氏族”諧音所變。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據傳清朝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國人姓氏所改。
姬姓名人
1、姬昌: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滅商的基礎。姬昌死后,他的兒子姬發滅商建周,追封其為文王。姬昌根據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而推演的《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
2、姬發: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史稱周武王,姬昌次子,因其兄被紂王殺害,他繼承父親遺志,于公元前1046年2月消滅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發滅商建周,改“帝”為“王”,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第一王”。
姬姓是典型的中華姓氏,屬于八大上古姓氏之一,但目前人口并不多,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發展源頭,因為黃帝最初的居住地叫做姬水,所以才取為姬姓,還有少數源自避禍改姓,比如雍翼就曾為了避開皇帝名諱改為姬姓。
姬姓起源和來歷
1. 源自黃帝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可知,黃帝本身就是姬姓,最初人們本來是沒有姓氏的,之后逐漸發展出以居住地為姓,而當時黃帝正好就居住在姬水,所以黃帝的子孫也就繼承了姬姓,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十四個兒子都繼承了姬姓,并且在周初的時候,幾乎遍地都是姬姓族人,姬姓諸侯國就有53個,畢竟百家姓中的82%的姓氏都源自姬姓,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最初起源姓氏。
2. 源自改姓
因避禍改姓:雖然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但是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中也分化出了很多的姓氏,其中就出現了一些因為避禍而從其他姓氏更改為姬姓的族人,比如宗姓,在金國時期,就有宗端修為了避開睿宗皇帝的名諱而改為姬姓。還有雍翼也曾經為了避開金國皇帝完顏雍的名諱,而改為了姬姓。
少數民族改姓: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姬姓中也有大批的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族人,比如白族、滿族以及蒙古族等,最典型的就是白族中的姬姓大多是由“雞氏族”諧音改姓而來,在《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中就記載了,當時清朝時期登記的時候就有白族祖公的小名叫做“香雞”,最終記載為姬姓。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春秋戰國時代的姬姓諸侯國有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有近5000年歷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屬于流改為漢姓姬氏。白族姬姓,為“雞氏族”諧音所變。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據傳清朝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國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也有漢化改姬姓。
相關信息: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余。姬姓在先秦時代演化出多個分支姓氏,如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占《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漢族姓氏的起源。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勾吳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鄭莊公姬寤生、晉文公姬重耳、吳王闔閭,以及神醫扁鵲、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職、子產姬僑、禪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際可、新中國前外交部長姬鵬飛等。
姬姓的來源和歷史如下:
姬姓來源于黃帝。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有近5000年歷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現在姬姓只有54萬人,可以說是十分稀少的了。這其中還包括了白族和滿族的漢化姓氏。姬姓現在如此少的原因還是因為改姓。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大多數姬姓改姓為周。唐朝時,為了避諱李隆基額名字,又有很多姬姓改為周,所以周姓很多都是出自姬姓。
姬姓的名人:
姬發(周武王):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周文王次子。他繼承父親遺志,于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姬常、姬嘉:漢代人,受朝廷封賜,因為他們是周朝王族的后代,所以在漢代還受優待。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時候后魏的信義將軍,事桓、穆二帝,征戰有功,為朝廷征戰南北戰立有大功,被封為樓煩侯。
姬敏:明朝文官,西安知府,字號學,孟津人。律學家,數學家。知識很淵博,對四書五經和天文地理都有鉆研,并涉及歷算等,在當時很受人尊重。
以上就是姬姓的來源和歷史的全部內容,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春秋戰國時代的姬姓諸侯國有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有近5000年歷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