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744年歐洲地圖 歐洲歷史地圖演變中文 波斯歷史地圖 歐洲歷史高清地圖 1848年歐洲地圖高清
法國拿破侖一世統治時期的君主專制國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宣布拿破侖·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歷史上稱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國登基皇帝——拿破侖一世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侖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郡,包括荷蘭9個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郡,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郡。此外,拿破侖一世及其家庭還統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國、萊茵邦聯、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王國、華沙大公國等。在帝國范圍內拿破侖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侖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伍悔朝復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侖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侖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法國控制下的國家
法國皇帝和法蘭西帝國殖民地領主:拿破侖一世
法國皇后:約瑟芬(1804——1809)與皇帝離婚之后仍保有皇后稱號
瑪麗·路易絲(1810——1815)奧地利皇帝的長公主
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拿破侖的弟弟)
荷蘭王后:奧爾唐娜·德·博阿爾內(約瑟芬皇后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兒)
西班牙國王:約瑟夫·波拿巴(拿破侖長兄)
意大利國王:拿破侖·波拿巴
意大利副國王:歐仁·德·博阿爾內(約瑟芬和她前夫所生的兒子)
威斯特法利亞國王:熱羅姆·波拿巴(拿破侖最小的弟弟)
托斯卡納總督:埃利娜·波拿巴(拿破侖的大妹妹)
那不勒斯國王:繆拉(拿破侖的元帥)
那布勒斯王后:卡羅萊娜·波拿巴(拿破侖最小的妹妹)
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拿破侖的元腔舉正帥)
瑞典王后:歐仁妮·德西蕾(曾為拿破侖的未婚答歲妻)
曾和法國訂立和約的國家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三世
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拿破侖的岳父)
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的這段時期。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中世紀歐洲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中世紀歐洲簡介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的這段時期。
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于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后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關于其名稱,也叫做"Medieval Ages"或"Middle Times",也稱之為"Dark Ages"***
二、中世紀歐洲介紹
介紹
時間范疇
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對世界中古史的起訖年代的認識也不同。
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注:這里哪禪豎的"封建社會",不是我們通常與"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相提并論的"封建社會",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會。主要是夏、商、周三朝,以西周最為典型。但華夏背景下的這種"封建社會"與歐洲的封建社會并不相同***
黑暗時期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一直到公元9世紀,絕大多數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學者都按照圣奧古斯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處于歷史的第六個階段也是最后一個階段,即《圣經》在"啟示錄"里預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個被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中世紀黑暗時代"這個詞,是由十四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所發明的。他周游歐襲腔洲重新發掘和出版經典的拉丁和希臘著作,志在重新恢復羅馬古典的拉丁語言、藝術和文化,對自公元四一零年羅馬淪陷以來的變化與發生的事件,認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義者看歷史并不按奧古斯丁的宗教術語,而是按社會***學***的術語,即通過古典文化、文學和藝術來看待歷史;所以人文主義者把這900年古典文化上發展的停滯時期稱為"黑暗的時期"。
彼特拉克把歐洲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二是"黑暗時期"。人文主義者也相信,總有一天羅馬帝國會再次興起,重新恢復古典文化的純潔性。14世紀末與15世紀初,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一個現代時期***Modern Age***已經開始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一個"中世紀"已經形成了。
因此,自人文主義者起,歷史學家們對"黑暗的時期"和"中世紀"也多持負面觀點。在16世紀與17世紀時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也把李大天主教的腐敗寫進這段歷史中。針對新教徒的指責,天主教的改革者們也給出了一幅與"黑暗的時期"相反的圖畫:一個社會與宗教和諧的時期,一點也不黑暗。而對"黑暗時期",許多現代的負面觀念是來自于17、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康德和伏爾泰的作品中。
歷史變遷
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轉變了這種對"黑暗的時期"負面觀念一邊倒的趨勢。
它給出了一幅祥和的圖畫:社會和環境的和諧,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時也回應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污染。浪漫主義者對待"黑暗時期"的觀點,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慶祝那個時期文化活動與節日中,通過所展示出來的風俗與發生的歷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義運動后的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不為以前的學者所知的歷史文獻與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來。而1939年發現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薩頓骺***Sutton Hoo***寶窟,以及中世紀研究的著名學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發現,使得"黑暗時期"看上去不再是一個合適的詞匯。
http://wenku.baidu.com/view/71e5b63783c4bb4cf7ecd155.html,此地圖沒百年寬弊毀緩一幅,希望對你慎余族有用
http://www.historiadelascivilizaciones.com/index.php?lang=en
不宏配過沒有中文的。
也可以去買那一套書,《英國歷史地圖》、《俄國歷史地圖》、《美國歷史地圖》。雖然只有這三個國家的歷史地圖,不過就對這三個國家而言卻很詳細了。
跟你說吧,就以中國的沾沾自喜的廣大網民對外國史的匱乏知識和他們對這種匱乏的滿足感,很難在神者國內蔽瞎指的網上找到全而好的歐洲歷史地圖集的。
圖拉真時代的羅馬地圖,羅馬的極盛期,疆域最大,人口最多,達5000萬
地中海成了羅馬內湖
羅馬的政區劃分是以行省為單位的,拉丁磨橡如名Provencia(法國的普羅旺斯就如告來源于這個),有一百多個行省
西部主要有不列顛,日耳曼,高盧,西班牙,毛里塔尼亞,西西里,撒丁尼亞,科西嘉等等,東部為本都,昔蘭尼迦,埃及,亞美尼亞,卡帕多西亞,比提尼亞等,東西的劃分主要是因為395年羅馬分裂為兩部分瞎啟(當然那是后事)
羅馬,帕提亞(安息),貴霜,漢是世界上四大帝國,其中以漢和羅馬最強大
羅馬的擴張就是從一個臺伯河邊的小村莊漸漸發展而來的,經歷了多次戰爭,如薩莫奈戰爭,布匿戰爭,米特里達提戰爭,馬其頓戰爭等等,后來的歐洲就是以羅馬為榮,有句話叫偉大屬于羅馬,拜占庭,羅斯,查理曼,神圣羅馬都是想回復到鼎盛時期的羅馬,羅馬的魅力可見一斑
羅馬自前27年進入帝國,但是為了避免凱撒的錯誤,屋大維自稱元首,第一公民Primary,Prince,而不稱皇帝,戴克里先284年自稱Dominus,確立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