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1、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本科專業有:歷史學基地班(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少而精的史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培養突出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素質的特點。歷史學類(含歷史學、世界史、那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蘭大歷史還行,主要是有個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貌似是個很強的博士點,喜歡民族學的可以考慮。本科應該還在偏遠的榆中校區,但環境與教學設備挺好。研究生的話在市區一分部,是個靜謐的所在,校園里花很多,尤其是丁香花。
如果你非要選蘭州大學的文科的話,新聞院還可以考慮,起碼畢業后可就業的媒體比較多,只要你能做好當記者吃苦的心理準備。當然,新聞院不能和以前相比了,走了一批好老師。蘭大重理輕文,文科普遍偏弱。歷史本科也一般。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榆中校區。根據查詢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顯示,該校區是蘭州大學主校區。主校區位于蘭州市城西區天水南路222號。歷史文化學院的具體地址是蘭州大學主校區文科樓B座。
1、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本科專業有:
歷史學基地班(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少而精的史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培養突出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素質的特點。
歷史學類(含歷史學、世界史、文物與博物館學3個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歷史學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史學人才和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2、建議去學院查看本、碩、博專業介紹。
一、發展沿革
1946年,蘭州大學歷史系正式成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史念海等人當時曾在系內執教。解放后,歷史系蓬勃發展,先后有趙儷生、張孟倫、李天祜等一批著名學者在我系工作,經過老一代的艱辛努力,奠定了歷史系在全國學術界的地位,同時,也開創了“吃苦耐勞,嚴謹求實”的系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歷史系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恢復和進一步發展,師資力量不斷補充壯大,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開始嶄露頭腳;1981年,專門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史、世界地區史、國別史碩士點正式批準招生,標志著歷史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開始。世界史本科專業的招生,成人教育的開展,使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科研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歷史系的發展又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歷史文獻學(1984年)、民族學(1986年)、中國近現代史(1986年)等碩士點陸續獲準招生,1990年民族學博士點申報成功,表明我系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有了重大的發展。1995年,申報游管理本科專業成功,為長線專業挖掘潛力,加強社會應用學科的理論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子。特別是1995年1月,申報首批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獲得成功,1998年申報歷史文獻學專業博士點成功,1999年申報教育部歷史文獻學文科研究基地成功,2000年申報教育部西北少數民族重點研究基地成功,標志著歷史系的學科建設有了重大發展,各項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學院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的辦學格局。本科學生與研究生的培養已形成重視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和重視科學研究的良好傳統。學院以“趙儷生獎學金”、“曉龍獎助學金”等為重要,辦好《史學縱橫》、《九色鹿》兩個院內刊物,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并先后出版了《曉龍集萃》、《萃英論史》、《史學論叢》等本科生學術研究論文集。近年來,學院學生在學術探索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自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基地“史學新秀獎”評選活動開展以來,我院學生的論文每屆評選均有獲獎;2008年沙武田的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全院學生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優良學風已經形成,學院本科生考研率、就業率穩步上升。
目前學院正處于大發展的機遇期,全院師生決心秉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院訓,開拓創新,黽勉精進,努力做好科研教學工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高素質國學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以上就是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全部內容,目前學院正處于大發展的機遇期,全院師生決心秉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院訓,開拓創新,黽勉精進,努力做好科研教學工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高素質國學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