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條約內容?關于八年級歷史條約及內容如下:1、《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 2100 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2、《馬關條約》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那么,歷史條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量。
(中國成為關稅最低的國家)
1843年: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
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1844年:中美《望夏條約》:享有《南京條約》及附件中除割地,賠款外一切特權,同時規定美國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口岸,美國有權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
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享有美國一切特權,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墓地,并給予保護。
1858年:《天津條約》(俄,美,英,法):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加牛莊,淡水,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旅游,經商,傳教;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1860年:火燒圓明園。
二,《北京條約》(法,英):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準許華工出國;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俄)割占我國大片領土(是俄割占我國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使中國社會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進一步)。
1、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開始淪為
鴉片戰爭結束以后,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給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開始喪失。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逐步地把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標志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的簽訂——加深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國總共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主權;以1861年總理衙門設置、辛酉政變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師助剿”為標志,清朝統治者公開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它們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1.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割讓香港島;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并設派領事;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廢除公行制度,準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2.天津條約——清咸豐八年(1858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束。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臺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3.璦琿條約——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中日(馬關條約)加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
英,法,德,奧,意,日,俄,美組成的八聯軍侵入中國..逼迫清政府鑒定(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中華民族永遠的恥辱.永遠的痛
《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欽差大臣與英國代表在南京簽訂了結束鴉片戰爭的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有:割讓香港,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等。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后人稱這一天為國恥日。《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1858年11月8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與英全權代表額爾金在上海簽訂《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共十款,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一、海關聘用英人幫辦稅務;二、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三、洋貨運銷內地或英商從內地收購土貨出口,只納子口稅2.5%,不再納厘金稅;四、“洋藥”鴉片準許進口貿易,每百斤納進口稅銀30兩。從此,中國海關行政管理主要權力落入英國人手中長達半個世紀;罪惡的鴉片貿易正式合法化;中國的商業、手工業受到更為嚴重的打擊。海關自主權的喪失,是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標志之一。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10月24日,欽差大臣奕忻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10月13日,英法侵略聯軍占據安定門,進占北京。16日英法代表向清政府主持和議的代表恭親王奕忻提出賠償英法恤銀50萬兩在22日交付的要求。
以上就是歷史條約內容的全部內容,《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