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知識點初三?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6、那么,化學知識點初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7、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較高。
8、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9、水的凈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靜置、吸附、過濾、蒸餾(均為物理方法),其中凈化效果較好的操作是蒸餾;既有過濾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凈水劑是活性炭。
10、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液體的蒸氣、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遇火種均有可能發生爆炸。
第一單元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實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第二單元
空氣成分的發現。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混合物和純凈物。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用途成分主要性質 主要用途氧氣 化學性質。物質的性質。空氣的污染及防治。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方法。第三單元
水的組成。.物質的簡單分類。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質。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質。運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有關問題和現象。生活用水的凈化和目的。水的過濾步驟和實驗操作。第四單元
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種類,定義和符號表示,元素周期表簡介。物質組成、構成的描述。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離子的定義和分類。化學式和化合價。第五單元
質量守恒定律。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化學是初中新接觸的一門學科,很多同學對怎樣學習化學感到困惑,我歸納總結了一些 初中化學 有效的記憶口訣,供參考。
初中化學經典口訣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鉀鈉氫與銀,二價鈣鎂鋇與鋅,
三價金屬元素鋁;一五七變價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特別。
常見根價口訣:
一價銨根硝酸根;氫鹵酸根氫氧根。
高錳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價硫酸碳酸根;氫硫酸根錳酸根。
暫記銨根為正價;負三有個磷酸根。
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硝皆可溶、鹽酸鹽不溶銀亞汞;
硫酸鹽不溶鋇和鉛、碳磷酸鹽多不溶。
多數酸溶堿少溶、只有鉀鈉銨鋇溶。
先拐先折,溫度高,壓強大!
初中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記筆記
要學會做初中化學筆記。初中化學很簡單,但是內容很雜,必須要在課堂上認真做好筆記,同時,課下要花時間去背誦。
要有自己的錯題本。把自己在平時作業或考試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錯題記錄下來,可以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筆,黑色記錄題目,藍色記錄解題過程,紅色記錄解題關鍵點。
重視實驗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每一次分組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
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有哪些?化學是初中接觸的一門學科,也比較難,學校有句名言“化學是普遍的,考試是特殊的”有化學弱點的同學總結一下,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歡迎查閱!
▼▼目錄▼▼
初中化學重點知識
初三化學知識點
初中化學期末知識點
● 初中化學的15條化學重點知識
一、酸的五條通性:
1.酸與指示劑反應,遇石蕊變紅
2.酸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與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
二、堿的四條通性:
1.堿【溶液】與指示劑反應,遇石蕊變藍,酚酞變紅
2.【可溶性】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可溶性】堿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三、如何區別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可用碳酸鈉或二氧化碳
碳酸鈉晶體帶十個結晶水(十水碳酸鈉),其水溶液呈堿性
鉀鈣鈉銨鹽都溶于水,鹽酸鹽只有氯化銀不溶于水,硫酸鹽只有硫酸鋇不溶于水。鉀鈣鈉鋇的堿可溶于水。
四、如何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銀不溶于水或酸),則證明有氯離子
五、如何檢驗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硝酸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鋇不溶于水或酸),則證明有硫酸根離子
區別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要用鋇離子,不能用銀離子(硫酸銀微溶于水),若要檢驗同種溶液里的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要先用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檢驗并除去硫酸根離子,再用氯離子的檢驗方法檢驗氯離子
六、如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1.〔酸〕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則變質。
初三化學空氣知識
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鋼鐵的生銹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質。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如鐵易生銹、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5、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7、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以上就是化學知識點初三的全部內容,a.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固態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其化學式表示為O2、H2、N2。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化學式Fe的意義: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