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氏藍化學式?沒有鐵氰化鐵,只有鐵氰化亞鐵,即滕氏藍,化學式Fe3[Fe(CN)6]2,又名柏林藍、貢藍、鐵藍、米洛麗藍、中國藍、密羅里藍、華藍。是一種古老的藍色染料,可以用來上釉和做油畫染料。赤血鹽鉀的水溶液遇到亞鐵鹽,如硫酸亞鐵,立即生成鐵氰化亞鐵的藍色沉淀出現(xiàn),這種藍色沉淀叫做滕氏藍。那么,滕氏藍化學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兩者的區(qū)別有來源、顏色、化學式等。
1、來源:普魯士藍的來源是Fe與[Fe(CN)6]4-反應(yīng),而滕氏藍的來源是Fe與Fe(CN)63-反應(yīng)。
2、顏色:普魯士藍的顏色較深,為深藍色,而滕氏藍的顏色較淺,為暗藍色。
3、化學式:普魯士藍的化學式為Fe4Fe(CN)63,而滕氏藍的化學式為Fe3Fe(CN)62。
沒有鐵氰化鐵,只有鐵氰化亞鐵,即滕氏藍,化學式Fe3[Fe(CN)6]2,又名柏林藍、貢藍、鐵藍、米洛麗藍、中國藍、密羅里藍、華藍。是一種古老的藍色染料,可以用來上釉和做油畫染料。
赤血鹽鉀的水溶液遇到亞鐵鹽,如硫酸亞鐵,立即生成鐵氰化亞鐵的藍色沉淀出現(xiàn),這種藍色沉淀叫做滕氏藍。
Fe3[Fe(CN)6]2↓滕氏藍
Fe4[Fe(CN)6]3↓普魯士藍
赤血鹽K3Fe(CN)6
黃血鹽K4[Fe(CN)6]
黃血鹽與鐵離子Fe3+作用生成藍色的亞鐵氰化鐵Fe4[Fe(CN)6]3的藍色沉淀,俗稱普魯士藍,用作藍色顏料。這個生成普魯士藍沉淀的反應(yīng),在分析化學上常用來鑒定鐵離子。另一種叫“赤血鹽”,是紅色晶體,化學成分為鐵氰化鉀K3[Fe(CN)6]。赤血鹽與亞鐵離子Fe2+作用生成鐵氰化亞鐵Fe3[Fe(CN)6]2的藍色沉淀,俗稱騰氏藍。這一反應(yīng),在分析化學上常用來鑒定亞鐵離子。
1. Fe?[Fe(CN)?]?,通常稱作滕氏藍,其學名為鐵氰化亞鐵。
2. 滕氏藍是由亞鐵離子與鐵氰酸根離子反應(yīng)生成的藍色沉淀,化學式為:3Fe2? + 2Fe(CN)?3? → Fe?[Fe(CN)?]?↓。其中,沉淀外部的三個鐵原子為+2價的亞鐵離子,而沉淀內(nèi)部的鐵原子為+3價。
3. 滕氏藍的制備可以通過亞鐵離子(如氯化亞鐵FeCl?)與鐵氰酸根離子(如鐵氰酸鉀K?[Fe(CN)?])的反應(yīng)來實現(xiàn),生成滕氏藍:3FeCl? + 2K?[Fe(CN)?] → 6KCl + Fe?[Fe(CN)?]?↓。
4. 另一種著名的藍色沉淀普魯士藍(Fe?[Fe(CN)?]?),則是由鐵離子(如氯化鐵FeCl?)與亞鐵氰酸根離子(如亞鐵氰酸鉀K?[Fe(CN)?])反應(yīng)生成的:4FeCl? + 3K?[Fe(CN)?] → 12KCl + Fe?[Fe(CN)?]?↓。
5. 關(guān)于滕氏藍與普魯士藍是否為同一種物質(zhì),化學界曾存在兩種主要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它們是不同的物質(zhì),而第二種觀點則認為它們實際上是同一種物質(zhì)。
6.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能夠?qū)ξ⒂^晶體結(jié)構(gòu)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出現(xiàn)了第三種觀點:上述兩種分子式都不準確,正確的分子式應(yīng)為KFeFe(CN)?,可以稱為鐵氰化亞鐵鉀或亞鐵氰化鐵鉀,它們表示同一種物質(zhì)。
滕氏藍和普魯士藍實際上是同一種化合物,化學式為KFe[Fe(CN)6]。它們之間的顏色差異主要是由于制備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
在化學反應(yīng)中,二價鐵離子與六氰合鐵(III)的生成物被稱作滕氏藍。反應(yīng)方程式為:3 Fe2+ + 2 [Fe(CN)6]3- = Fe3[Fe(CN)6]2↓。而當三價鐵離子參與反應(yīng)時,生成的藍色不溶顏料被稱為普魯士藍,反應(yīng)方程式為:4 Fe3+ + 3 Fe(CN)6 4- = Fe4[Fe(CN)6]3↓。
滕氏藍和普魯士藍的化學成分都是六氰合鐵酸亞鐵鉀KFe[Fe(CN)6]。它們的結(jié)構(gòu)相似,都具有立方結(jié)構(gòu),但在分子中,M+ 可以是鉀、鈉或銨。
普魯士藍的分子量為859.25,化學式為C6FeN6·4/3Fe。而滕氏藍的分子量和化學式未在原文中給出。
以上就是滕氏藍化學式的全部內(nèi)容,滕氏藍和普魯士藍實際上是同一種化合物,化學式為KFe[Fe(CN)6]。它們之間的顏色差異主要是由于制備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在化學反應(yīng)中,二價鐵離子與六氰合鐵(III)的生成物被稱作滕氏藍。反應(yīng)方程式為:3 Fe2+ + 2 [Fe(CN)6]3- = Fe3[Fe(CN)6]2↓。而當三價鐵離子參與反應(yīng)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