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必修一 一、運動學的基本概念 1、參考系: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參考系是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標準,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2、質點: 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判斷物體能否看作質點,要根據研究問題的具體情況。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某一瞬間,那么,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質點(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
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有:基本概念、運動圖象、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一、基本概念
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加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
二、運動圖象
1、x—t圖象
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
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
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試知識點復習提綱
專題一:運動的描述
【知識要點】
1.質點(A)(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A)(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
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掌握高一物理必修一的關鍵在于理解力與運動的基本概念。以下是總結的幾點核心知識點:
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不能獨立存在,且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這些因素決定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如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等。
重力: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有方向豎直向下,重心是物體受力的集中點。
彈力:物體形變后產生的力,方向與形變方向相關,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
牛頓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特性),牛頓第二定律(力與加速度的關系),以及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運動學概念: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時間和位移的定義及其區別。
速度: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分為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速率,加速度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圖象描述:如s-t圖和v-t圖,用于描繪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征。
通過理解并熟練運用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高一物理必修一將變得更加高效。
以上就是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識點系統總結——物理(必修一)知識點詳解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1. 時間與時刻:時間間隔表示運動過程,時刻表示瞬間。2. 路程與位移:路程是軌跡長度,位移是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3. 速度與速率:速度是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速率是標量,只有大小。4.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