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總結?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那么,七年級上冊生物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篇一】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50余萬種,分為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 藻類植物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
- 苔蘚植物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中,結構矮小,有莖和葉的分化,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根稱為假根。
- 蕨類植物生長在森林和山野的陰濕處,有根、莖、葉的分化,具有輸導組織。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 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 種子萌發過程包括吸收水分、轉運營養、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芽、芽發育成莖和葉。
- 根尖結構包括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
-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葉綠體是能量轉換器,植物體的組成成分主要是有機物。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 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根尖成熟區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 水分在莖內運輸的結構是導管,導管能運輸水和無機鹽。
- 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主要在葉片進行。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表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
①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此外,還有競爭、合作、寄生等等關系。
3、科學探究
①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以下是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1.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具有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儲存遺傳信息;細胞質內含細胞器,執行各種生命活動。
3. 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分化形成不同類型的細胞。
4.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生物體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五個層次組成。
5. 動物的運動與器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骨骼、肌肉、關節等器官的協調配合。
6. 植物的生長發育:包括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等過程,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7. 生物與環境:生物適應環境,同時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8. 生物的分類:依據形態、生理、生態特征,生物分為多個分類單元,如界、門、綱、目、科、屬、種。
9.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遺傳是生物體將性狀傳遞給后代的過程,變異則指生物體性狀的差異。
10. 生物的進化:生物通過自然選擇、基因突變等過程,逐漸進化形成多樣化的生物種類。
本總結涵蓋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科的主要知識點,幫助同學們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議收藏并仔細學習。
第一章:綠色植物的分類
第一節:蕨類植物
1. 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等器官,并擁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植株通常較高大。
2. 孢子是蕨類植物的生殖細胞。
3. 蕨類植物在經濟上有多種用途:食用、藥用、觀賞、綠肥和飼料,古代蕨類植物的遺體能形成煤。
第二節:苔蘚植物
1. 苔蘚植物的根為假根,無法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莖和葉中缺乏輸導組織,因此不能離開水環境。
2.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能涵蓄水分,對水土保持有積極作用。
3.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敏感,常用于監測空氣質量。
第三節:藻類植物
1. 結構簡單,多數為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分化,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2. 藻類植物的有機物能作為魚類的餌料,其釋放的氧氣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3. 藻類植物有食用價值,從其中能提取碘、褐藻膠、瓊脂等工業、醫藥原料。
第四節:種子植物
種子植物能產生種子,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生活。
第五節:被子植物的一生
1. 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等條件。
2. 種子萌發過程、幼根的生長、枝條的發育、植株生長的營養需求、花的結構與功能、傳粉受精、果實種子形成等。
第二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 綠色植物對水的利用與吸收、傳輸、蒸騰作用等。
第一章 認識生物
1.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觀察
2.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能排除廢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能生長和繁殖、有遺傳和變異特性、由細胞構成(除病毒)
3. 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
調查方法步驟:明確目的、確定對象、制定方案、記錄、整理、撰寫報告
生物分類: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用途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與環境的總和
2. 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與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 探究問題過程:提出問題、假設、制定計劃、實施、結論、交流
4.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設計對照試驗:注意事項、實驗結束放歸自然、對照實驗概念、1只鼠婦實驗的局限性
5. 生物間關系:捕食、競爭、合作、寄生
6. 生物與環境關系:適應與影響,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生物影響環境(植物調節濕度、土壤、動物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 生態系統:生物與環境的統一整體,如森林、農田、草原、湖泊
8. 生態系統組成: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
9. 食物鏈:不同生物之間的吃與被吃關系,食物網的形成,生產者為起點,消費者為終點,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為終點
10. 物質和能量流動:能量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全球性循環、反復出現、循環運動
11. 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有毒物質積累
12.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物數量和比例相對穩定,生態平衡,植物多于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于肉食動物
13. 生態系統的復雜性與自動調節能力: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
14. 生物圈范圍:大氣圈底部、水圈大部、巖石圈表面,20千米高度,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大部、巖石圈表面
15. 生物圈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溫度、生存空間
16. 生物圈的統一性: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生存依賴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和影響環境
以上就是七年級上冊生物總結的全部內容,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活需要營養;2)能進行呼吸;3)能排泄廢物;4)具有應激性;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6)能生長發育;7)能繁殖;8)具有遺傳變異。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