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過于簡化和近似,忽視了社會和心理維度的重要性。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則強調了醫學實踐中的“人”,將患者視為一個整體,包括其心理、社會背景和生物學特征,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全面的醫療和保健服務。綜上所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通過整合環境、生物、行為生活方式、那么,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確立是醫學道德進步的重要標志
醫學模式是人們關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觀點,是醫學臨床實踐活動和醫學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框架。醫學模式來源于醫學實踐,是對醫學實踐的反映和理論概括。迄今為止,存在過三種典型的醫學模式:古代樸素的整體醫學模式、近代生物醫學模式和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建立起來的一種全新的醫學模式。這種醫學模式從生物、心理、社會全面綜合的水平上認識人的健康和疾病。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生物醫學模式不僅反映著醫學技術進步,而且標志著醫學道德進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生物醫學模式重視的是人的生物生存狀態,病人只要活著,只要有呼吸、有心跳,即使是低質量地活著,醫務人員也應該救治。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僅重視人的生物生存狀態,而且更加重視人的社會生存狀態。人區別于狹義的動物,就在于能夠以社會的方式生存,只有具有社會價值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從生物和社會結合上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尋找疾病現象的機理和診斷治療方法,是對人的尊重。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實現了對生物醫學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是以人類的疾病譜以及健康觀念的變化為依據的。
這一模式認為導致人類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還有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療方法除了傳統的生物學方法以外,還應當包括社會科學法和心理學方法。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研究對象不僅是自然的人, 還要研究人的狀態和人所處的環境。醫學必須建立在人與其生存環境的和諧適應基礎上, 改善人的生存狀態, 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治病、防病和促進健康.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主要觀點:從生物和社會結合上理解人的疾病和健康。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內科教授恩格爾(Engel.GL)在1977年《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需要新的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的挑戰”的文章,批評了現代醫學即生物醫學模式的局限性,指出這個模式已經獲得教條的地位,不能解釋并解決所有的醫學問題。
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新的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恩格爾:“為理解疾病的決定因素,以及達到合理的治療和衛生保健模式,醫學模式必須考慮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環境以及由社會設計來對付疾病的破壞作用的補充系統,即醫生的作用和衛生保健制度”。
疾病譜和死因譜的改變凸顯心理和社會因素的作用:
人類的疾病與死因結構發生了改變。世界各國先后出現了以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占據疾病譜和死因譜主要位置的變化趨勢。例如,影響我國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過去的傳染病為主而逐步轉變為以非傳染病為主。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內容: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一般認為,在環境健康醫學模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健康醫學模式,可作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代表。
現代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一模式解析:現代醫學模式已經發展為由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與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相比,這一模式強調人類健康和疾病應當從生物、心理和行為,以及社會等多個層面進行綜合考量。現代醫學模式的特點包括:現代醫學模式是對健康、疾病、死亡等關鍵醫學概念的總體理解,它反映了人類在醫學實踐中對醫學本質的認識,是醫學臨床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與理論框架。醫學模式在保障和促進人類健康、預防與控制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并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人類健康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演變。不同的醫學模式代表了不同歷史階段醫學發展的特點、水平、趨勢和目標。現代醫學模式的優勢包括:1、提升醫療質量: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為醫生提供了更多先進的工具,使得疾病診斷更加精確,治療更加有效。例如,CT掃描和MRI等成像技術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識別疾病,機器人輔助手術和激光技術使得手術更為精細和準確。2、提高醫療效率: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極大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使得醫生能夠迅速訪問病人的病歷和診斷結果,無需等待紙質文檔的傳遞,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提高了服務效率。
1.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超越了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它基于人類疾病譜和健康觀念的演變而提出。
2. 該模式認為,疾病不僅僅由生物因素引起,還受到社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治療手段不僅應包括生物學方法,還應涵蓋社會科學和心理學方法。
3.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研究范圍不僅限于人體本身,還包括人的環境和狀態,強調醫學應建立在人與環境的和諧適應之上,以改善人的生存狀況。
4. 該模式提倡的是一種全面的健康觀念,強調環境、生物、生活方式行為以及衛生服務這四大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5. 恩格爾在1977年提出,生物醫學模式過于簡化,未能充分考慮社會和心理維度,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更能全面解釋疾病的決定因素。
6. 恩格爾強調,為了全面理解疾病并實現有效的治療和衛生保健,醫學必須綜合考慮患者、患者所處環境以及社會為應對疾病的破壞而提供的支持系統,包括醫生的作用和衛生保健制度。
以上就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全部內容,【答案】:B 解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B錯,為本題正確答案)建立起來的一種全新的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人們關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觀點(A對),是臨床實踐活動和醫學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C對)和理論框架,是醫學實踐的反映和理論概括。這種醫學模式從生理、心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