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哪一天?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每年的5月12日。這一節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的,自2009年起開始實施。設立防災減災日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順應社會各界訴求:滿足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提醒國民重視: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那么,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哪一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因災倒塌房屋數量、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重這三項重要指標,2018年至2020年的均值比2015年至2017年分別降低36.6%、63.7%、31.3%。
第十三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前夕,有關部門披露了3份成績單。數字背后,凝結著萬千應急人的堅守和廣大群眾的付出,構建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又邁出堅實的一步。2022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應急演練活動,完善應對各類災害事故應急指揮機制。上海市舉行應急救災物資保障演練。山東省濟南市開展社區燃氣泄漏事故應急演練,利用社區應急救援站智慧城市應急云平臺,有效提高事故情況上報、設備搶修和人員疏散搶救工作效率。
各地各有關部門通過網絡公開課、新媒體直播、在線訪談等多種形式,面向社會公眾普及各類災害事故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
全國防災減災日簡介:
起源與日期:全國防災減災日起源于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自這一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設立背景與目的:該節日的設立旨在響應社會各階層對我國防災減災工作的關注,并深刻紀念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這一重大災難事件。其目的在于提高全社會對自然災害防范的重視程度,強化國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學習防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意義:全國防災減災日不僅是一個紀念日,更是一個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節日。它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從中汲取教訓,將防災減災工作作為長期堅持和全民參與的任務。
圖標寓意:全國防災減災日的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構圖元素,寓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保護、呵護之意,以及大家攜手共同防災減災的決心。整個標識積極向上,體現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意義。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每年的5月12日。
設立背景: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的,旨在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 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設立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設立,有助于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災害損失。
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每年的5月12日。這一日期自2009年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
順應社會關注:防災減災日的設立順應了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
提醒國民重視:通過設立防災減災日,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5月12日。
防災減災日設立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提醒國民重視防災減災:通過設立防災減災日,提醒國民不要忘記過去的災害教訓,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
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借助防災減災日,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公眾在災害面前的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綜合減災能力:設立防災減災日有助于推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總之,設立防災減災日是我國政府對防災減災工作高度重視的體現,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以上就是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哪一天的全部內容,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每年的5月12日。這一日期自2009年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順應社會關注:防災減災日的設立順應了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提醒國民重視:通過設立防災減災日,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