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藥典?國家頒布的第一部藥典是《新修本草》。以下是對《新修本草》的詳細介紹:一、歷史背景與地位 時間:《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由唐代蘇敬等23人集體編撰,并由官府頒行的藥學專著。地位: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也是我國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它的出現,那么,我國第一部藥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國第一部藥典是唐代的《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是在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由李績、蘇敬等人集體編撰的,并由官方頒行的。這部藥典的編纂標志著國家正式頒定藥典的開始,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藥典,而且比西方最早的《紐倫堡藥典》要早大約九個世紀。
1. 公元659年,唐代朝廷頒行《新修本草》,成為我國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
2. 唐代以前,南朝梁陶弘景所撰《本草經集注》是當時流傳最廣和影響最大的藥物學專著。但由于時代和地域的限制,其著作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
3. 唐代,國家統一,中外、南北、內地和邊遠地區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活躍,為新本草著作的編修提供了條件。
4. 顯慶二年(657),蘇恭上表建議修訂本草,唐政府指派英國公李績、太尉長孫無忌等人與蘇恭一起進行編修工作。
5. 顯慶四年(659),《新修本草》完成并頒行全國。這部書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
6. 《新修本草》共54卷,分為本草、藥圖和圖經三部分,收錄藥物八百四十四種。其中,生物藥近六百種,新增藥物九十多種。
7. 《新修本草》詳細記述了藥物的性味、產地、形態、采集時間、炮制方法、功效和主治等,具有豐富的生物學內容。
8. 《新修本草》約在北宋末年佚失,現存的《唐本草》為光緒十五年(1889)傅云龍在日本抄錄的版本。
我國第一部藥典書是《新修本草》,而成書更早的藥典性質的著作則是《黃帝內經素問》。這兩部作品都在我國醫藥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新修本草》是唐朝由政府頒布的第一部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國性藥典,它由蘇敬等23人奉敕撰于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而《黃帝內經素問》則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理論著作之一,約成書于戰國時期,它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共計18卷182篇。
1. 唐代的《新修本草》被公認為中國的第一部藥典。
2.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由唐代政府組織醫藥學家對《本草經》進行修訂和增補而成。
3. 這部藥典不僅在中國,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藥典之一。
4. 《新修本草》詳細記載了藥物的功效、形態、生長環境、采集時間以及使用方法等內容。
5. 該書對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特別是在實際應用和臨床經驗方面給予了重視。
6. 與其他古代本草相比,《新修本草》更加注重對藥物的實際觀察和實驗驗證,體現了較高的科學性。
7. 總體而言,《新修本草》在中國醫藥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又稱為《唐本草》或《英公本草》,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它于唐代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由蘇敬等23人共同編纂而成。
這部藥典共有54卷,包括正文20卷、藥圖25卷以及圖經7卷。其中實際載藥物達到850種,比《本草經集注》增加了114種新藥。《新修本草》的編修過程是集體勞動的結果,各產藥地區提供藥物標本,再匯集起來繪圖編修。這本藥典的藥圖圖經超過正文,在我國歷史上僅此一部。
以上就是我國第一部藥典的全部內容,《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又稱為《唐本草》或《英公本草》,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它于唐代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由蘇敬等23人共同編纂而成。這部藥典共有54卷,包括正文20卷、藥圖25卷以及圖經7卷。其中實際載藥物達到850種,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