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做完活檢又讓做免疫組化 通知做免疫組化惡性可能多大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29項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液蓋膜 內膜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
MLH1(+)、MSH2(+)PMS2(+)、MSH6(+),即枝脊微衛星穩定型大腸癌,提示適合于含氟尿嘧啶類藥物的化療方案,并且分化差是高危因素之一。
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是病輪搭慶理檢查中常用的檢測方法,免疫組化全稱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病理檢查中最常用的是HE染色,使用非臘握HE染色的檢測方法都可以稱為特殊染色。都是病理檢查中對送檢組織進行的處理方法,組織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之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其有無病變,病變是什么等。
擴展資料:
免疫組化實驗中常用的抗體為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是一個B淋巴細胞克隆分泌的抗體,應用細胞融合雜交瘤技術免疫動物制備。多克隆抗體是將純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動物后,從動物血中所獲得的免疫血清,是多個B淋巴細胞克隆所產生的抗體混合物。
參考資料來源:-免疫組化
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的意義分別闡鏈棗述如下:第一、免疫組化,主要是用于病理診斷預后判斷和治療效果的預測,能夠提高棚歷拆病理診斷水平,對臨床有指導意義。例如惡性黑色素瘤HMB45為陽性表達,可以幫助明確診斷。除此之外,還有用于疾病的病理診斷和分型、探討其發病機制,例如胃腸道間質瘤其C-kit基因突變可以用靶向藥物治療,效果較好。爛罩
第二、特殊染色是為了某種特殊的目的而進行的一種染色,例如結締組織多色染色法、膠原纖維染色法、脂肪染色等,可以判斷特定組織,用于診斷與鑒別診斷。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中的數量是5。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是指抗體上結合熒光和可著色的化學鋒圓物質在抗體上的結合,以及利用免疫學原理的特異性結合反應來檢銀族塌測細胞或組穗陪織中目標抗原的存在。
主要用于病理診斷,協助判斷疾病類型和嚴重程度。
H.E的話主要觀察大體碧輪病變,一般的組織學病變,而免疫組化可以檢測某一種因子或者抗原抗肆慧者體的表達,進行定裂薯位定量
【中圖分類號】R73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296-01概述:當前,經過權威資料認證的免疫組化實驗方法,已經對免疫組化的最基本問題做出了解答,并可以作為免疫組化技術中一種相對的標準。本文對免疫組化的操作步驟作出了一些具體的描述,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并且對當前、今后的免疫組化自動化和標準化作出了評價和展望。
免疫組織化學在病理診斷中的作用已得到廣泛的認同,具有特異性高、敏感性高、程序相對一致等特點,并已成為病理診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技術。盡管免疫組化的理論比較簡單,但方法與步驟卻比較繁瑣,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最終的病理診斷。要想達到可靠的實驗結果,最重要的是將免疫組化技術的全部程序形成一種概念上的標準化。本文就免疫組化技術的標準化進行一些淺顯地探討。
1 標本的固定
為了使細胞和組織保持原有的形態結構,防止組織自溶和抗原性丟失,固定是關鍵。標本離體后要求在15分鐘內用10%中性緩沖甲醛固定,在常溫下時間為8-24小時,避免過度固定,固定時間過長,切片中容易產生甲醛色素顆粒,會影響結果觀察以及抗原的破壞。固定組織的固定液為標本體積的5-10倍,脫鈣液對抗原也有較強的破壞,所以濃度和脫鈣時間不易太長。
2 防脫片的制備
目前通用的是Sigma多聚左旋賴氨酸(Poly-L-ly-sine)或硅化片,具有很理想的防脫片效果。
3 包埋與切片
用過高溫度的石蠟包埋組織會破壞抗原,對于固定不太好的組織影響更大,包埋用的石蠟應選用低熔點的石蠟,切片的厚度在3-4微米,以利于觀察,太厚的切片會影響染色結果和診斷。
4 烤片
切片在50-60℃的恒溫箱里烤片2小時,至少1小時才不至于脫片,烤片時間過短易脫片,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會破壞抗原。
此斗5 脫蠟
免疫組化的脫蠟應與常規HE脫蠟分離,以保證脫蠟徹底,脫蠟不徹底會影響組化染色結果,切片脫蠟后進入梯度乙醇脫水至水化。
6 抗原修復
6.1 抗原修復是組化的關鍵技術
免疫組化染色中最關鍵的步驟可以說是抗原修復了,組化染色結果的表達與抗原修復直接相關。因組織被甲醛固定后蛋白質發生交聯,抗原決定簇封閉,只有恢復抗原的免疫原性才能完成免疫化學反應。抗原修復方法有多種,主要是酶消化法與加熱修復兩種方法,現在由于加熱抗原修復方法的廣泛應用,酶消化法在免疫組化中的應用已很少。免疫組化的加熱抗原修復方法包含微波法、水煮法、高壓法,現在比較公認的修復效果是高壓法大于水煮法,水煮法大于微波法。
6.2 抗原修復液的選擇
抗原修復液有多種,有檸檬酸鹽緩沖液(PH6.0)、EDTA(PH8.0)、Tris(PH7-8)等,目前檸檬酸鹽緩沖液(PH6.0)可作為首選的常規使用的抗原修復液,它適合于大多數種類抗體,染色背景清晰。一般抗原難以表達的可以選擇EDTA和Tris緩沖液,這兩種修復液對一部分抗原修復效果較強,但染色背景較深。
6.3 抗原修復實例
在全國,有多家實驗室對ER、PR進行了反復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強力推薦使用高壓抗原修復方法。
我們單位在最近的免疫組化測評賽中,對參賽的5個待測抗原進行抗原修復,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根據我們得出的經驗,檢測CD10、CD30這兩項抗原,我們推薦使用高溫水煮修復,修復液為tris-EDTA(PH9.0),檢測ER、PR、CK這三項抗原,推薦使用壓力鍋,修復液為檸檬酸鹽緩沖液(PH6.0),各單位可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條件和經驗選用微波、水煮、高壓修復以及抗原修復液。
6.4 高壓抗原修復方法
組織切片經二甲苯脫蠟至水,浸泡于蒸餾水中待用,取一定量抗原修復液于壓力鍋中,修復液必須浸沒整張切片,加熱沸騰,將脫蠟水化后的切片置于耐高溫染色架銀喚上,放入已沸騰的修復液中,蓋上鍋蓋,扣森搏磨上壓力閥,繼續加熱至噴氣(整個時間約需4-5分鐘),開始計時1-2分鐘后,壓力鍋離開熱源,室溫冷卻15分鐘,取下氣閥,打開鍋蓋,切片冷卻至室溫后,蒸餾水洗,PBS洗2min×3次。
7 生物素封閉
一般進行抗原修復處理的切片都需要進行內源性生物素封閉處理;
7.1 3%H2O2浸泡切片10min
在免疫組化染色中如果采用過氧化物酶檢測,必須進行封閉處理,這樣可以消除組織中的紅細胞、粒細胞對染色結果的干擾。雖然3%的H2O2對抗原有輕微的損害,但封閉效果非常顯著。
7.2 血清封閉
一般在加載一抗之前使用封閉血清(室溫15-20分鐘),可以減少非特異性顯色。血清的種屬一般與二抗的種屬相同,一抗中若含正常血清則可以免去此步驟。
實驗中通常用的沖洗緩沖液為PBS和TBS,加入Tween20可以加強沖洗效果,在組化染色中嚴格的沖洗可防止背景著色。
8 一抗孵育
加載一抗50-100ul,室溫靜置1小時或者4℃過夜或者37℃1小時,如4℃過夜后需在37℃復溫45分鐘,PBS洗3次各2分鐘。
9. 加一滴(50ul-100ul)檢測試劑(二抗),室溫或37℃放置30分鐘, PBS洗三次,每次2分鐘。
10. DAB顯色5-10分鐘
11. 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封片。
襯染的步驟十分簡單,但襯染的好壞對染色質量的影響很大,不易太深或太淺。首選的是Harris蘇木素襯染,它在水中洗滌后可以呈鮮亮的蘭色,與DAB染色對照效果很好,使用簡單方便。
對于即用型抗體,廠商已進行多種實驗條件的檢測,可以直接使用,而濃縮性抗體,可按照供應廠商提供的稀釋度進行預實驗,一般在廠家提供的滴度前后各加一個滴度做預實驗,抗體的最佳稀釋度為在無背景染色的情況下獲得最強陽性信號。
通用的檢測是生物素標記的辣根過氧化物酶為基礎的檢測方法,有SP、LSAB、ABC等方法,都是目前實驗室廣泛采用的檢測方法,其方法簡便易行且試劑穩定。SP三步法和Envision二步法高效經濟,為國內免疫組化首選的檢測。
顯色通常采用的是辣根過氧化物酶,因此選擇DAB(棕色)和AEC(紅色)酶底物,常規組化顯色首選的是DAB,它定位清晰,易于保存。
在免疫組化的質量控制中,最重要的是設立陽性和陰性對照,每批實驗中最好有一張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這樣才能確保實驗的可靠性,雖然很多醫院病理科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不要怕麻煩,可以每月進行一次室間質控,以保證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自動染色儀,它是一種各種試劑高度通用的儀器,可使用大多數免疫組化染色的抗體、檢測和其他試劑,是當今最流行的開放式的自動染色儀。它利用電腦控制代替技術人員手工操作,大大地減少了手工操作出現的誤差。自動染色儀能精確泵出每次滴加試劑的量,以及將每一步的染色時間精確到秒,空氣壓縮泵能均勻地吹掉切片上多余的液體,這一切徹底避免了免疫組化染色過程中人工操作的誤差,染色儀將所有的染色步驟存儲在電腦里,這些優點保證了染色結果的一致性,不同單位的實驗室選擇相同的試劑及染色過程就可以達到相同的染色結果。
近年來,隨著免疫組化標準化的逐步實行,免疫組化自動染色儀將逐步進入病理科,技術人員將從煩瑣的人工操作中解脫出來,會極大提高免疫組化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將免疫組化標準化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為了盡快實行免疫組化標準化,還需具備以下條件:① 有豐富經驗的病理醫生② 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 ③ 可靠的標準化操作方法④ 合格穩定的免疫組化試劑⑤ 科學地設立對照實驗⑥ 陽性和陰性的正確判定⑦ 診斷中抗體的聯合應用⑧ 自動化的免疫組化染色。
同時,病理技師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心,技師的工作質量是免疫組化染色結果成功的關鍵,而免疫組化的標準化是質量控制的關鍵。雖然免疫組化的工作和質控工作比較煩瑣,且工作量大,但對于一個病理科實驗室來說,有序有效地實行這兩項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提高了病理診斷的可靠性,也將進一步促進免疫組化工作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