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初二物理筆記整理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和重點筆記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滬教版電子課本 八年級物理重點知識歸納
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如果說學習一定有捷徑,那只能是勤奮,因為努力永遠不會。學習需要勤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奮。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1.受力分析時,要防止多力!方法是尋找施力物體,若找不到施力物體則此力不存在!比如說“上沖力”、“上滑力”、“下滑力”,這些所謂的“力”都找不到施力物體,因此是不存在的。
2.重力方向有兩種描述:豎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可說垂直向下!
浮力方向有兩種描述:豎直向上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不可說垂直向上!
3.遇到摩擦力一定先要區分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
如果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其大小應該利用受力平衡來解答,初中物理遇到的一般是二力平衡,此時靜摩擦力大小等于外界拉力或者推力,若拉力或者推力大小發生變化,則靜摩擦力也隨之而變化。
如果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則只需要考慮影響其大小的兩個因素即可,此兩個因素即:“正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只要這兩個因素不變,則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也就是說,如果物體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則其大小與其速度大小無關,也與其受力面積無關,不管物體正放、側放、立放,都無法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
4.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只與質量有關,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看到李銷慣性,應該立刻想到慣性大小只與質量大小有關,與其他任何量無關;
而且,在利用慣性解釋物理現象時,決不允許出現“慣性力”、“受到慣性”、“慣性作用”這樣的字眼,只要出現就是錯的!慣性只能用“由于慣性”、“乎襪具有慣性”、“由于物體具有慣性”來形容。
5.看到“勻速”、“靜止”、“緩哪頃游慢”這樣的關鍵詞要立刻想到“受力平衡”,然后立刻想到“合力為零”!要注意的是,物理中的“靜止狀態”是指“受力平衡狀態”,當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并不能直接得出物體就處于靜止狀態,比如豎直上拋的物體運動到點時,速度為零,但是其所受到的合力并不為零,因此并不是真正的靜止!
6.看到液體和柱體,要求其壓力和壓強時,應該立刻想到p=ρgh,此公式解答柱體問題時有奇效!
7.看到氣壓計應該注意,由于瓶內氣壓大于外壓,所以液柱會上升,當物體位置越高,外界氣壓越低時,液柱的液面也越高!也就是說其刻度值是自下往上減小的!
由此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下,如果瓶內氣壓小于外壓,液柱會下降!豎直玻璃管內的液面會低于瓶內液面!
這兩種情況下的液柱都有一種效果,那就是其產生壓強的大小正可以彌補瓶內外氣體的壓強差!
8.“流體流速與壓強關系”這一知識點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物理現象和考查方式,但是不管哪一種,只要是凸起的位置,流體流速就會變大,壓強就會變小,從而形成從其他位置指向凸起位置處的壓強差!形成通道風!
作為常例,飛機升力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可以從飛機無風飛、逆風飛、順風飛三種情況進行討論,另外也可以對飛機進行“風洞”實驗,即飛機不動,從飛機的正面吹風!但是不管是哪一種,使飛機獲得相對于空氣的速度越大,其獲得的升力也就越大!
再比如說,汽車也會受到空氣流速影響,由于汽車幾乎都是上方凸起,下方平直,和飛機的機翼形狀類似,因此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導致形成了向上的壓力差,類似于飛機所受到的升力!因此,無風時,運動的車受到的地面支持力小于重力,靜止的車受到的地面支持力等于重力。類似于飛機的風洞試驗,如果車沒動但有風,則車受到的地面支持力也是小于重力。
另外,運動的汽車更容易被灰塵弄臟,樹葉會撲到車下,也是考查了空氣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再比如說“噴霧器”,不管是吹氣還是吸氣,都能使豎直管內的液柱上升,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豎直管上方空氣流速變大所導致!
9.只要看到“船”,應該立刻想到“漂浮”,然后想到浮力等于重力!因此船所受的浮力大小取決于其重力大小,只要重力不變則浮力不變!不管這艘船是從淡水到海水,還是從大西洋到印度洋都如此!
10.只要看到“排水量”應該立刻想到m排!一定不要把排水量當做排開液體的體積!此時應該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形公式F浮=m排g直接解答!
初二物理復習方法
1.重視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準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學好物理,關鍵問題是要盡快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否則,就會“坐飛機”,云里霧里,窮于應付,失去學習主動性。
2.重視物理過程
(1)會看。
例如,老師在空礦泉水瓶子的側面不同高度處扎了幾個小洞,將水倒入瓶中。你睜大了眼睛,像看電影一樣,就怕漏掉哪個環節。做好實驗,
老師問觀察到什么現象?集體回答“水噴出來了”。其實,還有一個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噴得越遠”。兩個現象,兩個結論,而后一個更是研究重點。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初中物理的實驗更多,但實驗不是看熱鬧的。
物理復習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看.二回.三精做.四展開的復習方法值得同學們借鑒。
“一看”就是指一定要有計劃.地認真看課本和課堂筆記本,經過通看.整理.記憶達到把初中各章節的內容及常規解題方法有機地串聯起來并印在腦中。這樣就可以做到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就可以拿出相關的知識.公式和解題方法。
“二回”就是指對以往做過的好題目,要再回過頭來做一做,經過再思考.再規范做.再總結,達到鞏固基礎知識,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做到基本題不失分,拿到新面孔題目至少會一步一步分析下去。
“三精做”就是指對于習題可以因人而宜地選做.精做。基礎差一些的同學可以著重做一些基本題和中等難題,一些較難的題目可適當放一放,等老師講解后再認真補做;基礎好的同學可以多學習一些難題的解題思路。至于那些花了較多時間仍解不出難題,建議同學們不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讓老師分析吧。
“四展開”就是指對于所學物理中較難的概念或較難的某一種類型的計算題,可以將身邊若干份試卷中或平時做過的習題中反映同一較難概念或同一類型的較難題目放在一起對比著研究研究
物理 學習方法 技巧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于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于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于任何情況,后者是導出式,只適用于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采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談一個問題,屬于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于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必背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期末考試高頻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總結
★物理初二上冊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課文重點知識預習資料
★初二物理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初中生在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時,要注意掌握重點知識點。以下是我為大家總結的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僅供參考!
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物理
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改變的運動。常見的運動都是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變速運動比較復雜,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來計算它的速度。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我們說到某一物體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內的平均速度。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
(2)特點: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重點物理知識八年級上
熔化:定罩手橘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
各種金屬熔化圖象: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凝固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八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總結
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總要選取某一物體作為標準,這薯爛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一切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但人們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
同一個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選的參照物不同,判斷的結果一般會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也就是說: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
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我們就說它是運動的,如果這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發生改變,我們就說它是靜止的。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初中物理相對高中較簡單,希望初中生好好學習物理,為高中的學習物團打下基礎。
物理是扮團行一科容易丟分的科目,整理好章節知識點有助于強化物理的基礎。下面由我為你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物理第一章知識點:參照物
1.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2.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或簡: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v=s/t 變形 t=s/v,s=vt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速度計
速度圖象:
物理第一章知識點:機械運動
Ⅱ 變速運動:
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 則 v2>v>v1
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車速度5m/s ,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 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 光速和無線電波 3×108m/s
Ⅲ 實驗中數據的記錄:
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據的組數,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三、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廳嘩主單位是 m ,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 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 、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
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①、直尺三角板輔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 測量環境 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 避免 ,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9.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0.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據速度和時間可求路程:s=vt
16. 人類發明的計時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興趣就是學習開始的動力,你喜歡什么你才去干什么,所以,要想學好一門功課的話,就應該把他培養成自己的興趣。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提綱,希望對大家指漏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提綱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是刻度尺。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納米(nm)換螞逗握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nm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使用時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2)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悶慶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參照物并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2)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7、測平均速度:
原理:v=s/t;測理: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波,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或者聲源與障礙物的距離不小于17m。(2)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樂音是指發聲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叫做樂音。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3、溫度計
(1)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夠碰到容器的底部和側壁。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方法:①離開人體讀數,②用前需甩實驗溫度計:量程:—20—100℃;分度值:1℃;使用方法: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使用方法: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6、熔點和凝固點
(1)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3)晶體熔化的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收熱量。(4)晶體熔化的特點:①溫度不變②繼續吸收熱量。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8、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3)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9、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3)液體沸騰的特點:①溫度不變②繼續吸收熱量。
(4)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0、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作用:液化放熱(生活中的“白氣”、霧、露、水管“冒汗”、液氫、液氧、液化石油氣等屬于液化現象)
11、升化和凝化現象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2)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碘、冰雕變小、“干冰”的舞臺效應屬于升華;冬天看到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霧凇等屬于凝華)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生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皮影戲”、“立竿見影”等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法線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
1.注重預習
雖然很老土,但預習對物理學習真的很重要,對于我來說,預習最大的作用不是提前學習將要學習的知識,而是給自己帶來自信。學習物理自信是不可或缺的,當預習過后,上課的時候我們就能更輕易地理解知識,當看到其他同學一頭霧水而自己卻明白的時候,自信也就會油然而生。自信可以提高做題速度,不會糾結于一兩個小問題。總的來說,我認為自信十分重要。
2.見物思理,多觀察,多思考
物理是要求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強的一個科目,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看到任何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多觀察,這樣我們在學習物理的時候就會簡單很多。我們要養成用自己學到的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我們慢慢的就會對物理產生興趣,就會發現物理是非常的有趣。
3.掌握好基礎知識
我們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一定要打好基礎,把物理中應該背的公式或者是定義、規律一定要掌握清楚,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要知道應該在哪些地方上能用到它,這樣我們在學習物理的時候就會有方向,我們在做錯一道題的時候,能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的不足,哪些地方是需要重點學習的,這就是我們開竅的標志,所以我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運用好基礎知識。
4.抓住重點,抓住主干
我們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書中的主干,知道哪些地方是重點的內容,我們每學習一個章節的時候,都要找出其中的重點,然后把各個章節的重點內容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就會形成一個知識的框架,我們就可以在復習的時候有針對性,我們的學習效率也會相對的提高。
物理選擇題答題技巧
1.直接判斷法
根據所學的概念、規律等直接判斷,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識性試題,這些題目主要考查考生對識記內容的記憶和理解程度。
2.特殊賦值法
試題選項有不同的計算結果,需要考生對結果的正確性進行判斷。有些試題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計算的方法會發現計算過程煩瑣,甚至有些試題超出運算能力所及的范圍,這時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進行判斷。
3.特例反駁法
特例反駁法是在解選擇題時,當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極強的選項時,直接運用教材中有關概念往往難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舉反面特例進行反駁,逐一消除干擾項,從而快速獲取正確答案的一種方法。
4.選項分組法
有一類選擇題,可以通過合理想象,巧妙分組進行解答。這類選擇題的題干中有“分別”“依次”等強調順序的詞語出現。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斷的敘述項,并把它們的位置固定,再與供選項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答案。這種解法既可避免多選、漏選,又能提高答題速度。
5.比較排除法
通過分析、推理和計算,將不符合題意的選項一一排除,最終留下的就是符合題意的選項。如果選項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可通過舉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選項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選項,則兩個選項中可能有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當然,也可能兩者都錯,但絕不可能兩者都正確。
6.極限思維法
將某些物理量的數值推向極致(如:設定摩擦因數趨近零或無窮大、電源內阻趨近零或無窮大、物體的質量趨近零或無窮大等),并根據一些顯而易見的結果、結論或熟悉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種方法。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提綱相關文章:
★物理八年級上冊復習提綱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整理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
★【初二】物理八年級上冊章節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2020
★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
★2021年最新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復習提綱
★2021八年級上冊物理提綱
★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勤奮刻苦是前提,學習方法是關鍵,心理素質是保證。我整理了關于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1-2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并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坦陵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測理: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3-4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納信鎮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洞粗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