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化學物質的命名規則 化學式命名原則 化學物質命名順序規則 新化學命名規則 化學名稱命名規則
習慣命名法:
習慣命名法又稱為普畢盯通命名法,適用于結構簡單的烷烴。命名方饑數戚法如下:
(1)用“正”表示直鏈的烷烴,根據碳原子數目命名為正某烷。
碳原子數目為1~10個的用天干名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數目在10個以上的,則用小寫中文數字表示。
“正”字也可用“n-”表示(n取自英文“normal”的第一個字母),但常可省略。
(2)用“異”表示末端具有(CH)CH-結構的烷烴。
“異”字也可用“i-”或“iso”表示。
(3)用“新”表示末端具有(CH)C-結構的含5、6個碳原子的烷烴。
“新”字也可用“neo”表示。
順序規則:
有機化合物中的各種基團可以按一定的規則來排列先后次序,這個規則稱為順序規則(Cahn-Ingold-Prdog sequence),其主要內容如下:
①將單原子取代基按原子序數(atmmc number)大小排列,原子序數大的順序在前,原子序數小的順序在后,有機化合物中常見的元素順序如下:
I>Br>Cl>S>P>F>O>N>C>D>H
在同位素(isotope)中質量高的順序在前。
②如果兩個多原子基團的第一個原子相同,則比較與它相連的其它原子,比較時,按原子序 數排列,先比較最大的,仍相同,再順序比較居中的、最小的。
③含有雙鍵或三鍵的基團,可認為連有兩個或三個相同的原子。
④若參與比較順序的原子的鍵不到4個,則可以補充適量的原子序數為零的假想原子,假想原子的排序放在最后。
擴展資料:
命名原則和命名步驟:
命名時,首先要確定主鏈。命名烷烴時,確定主鏈的原則是:首爛陵先考慮鏈的長短,長的優先。若有兩條或多條等長的最長鏈時,則根據側鏈的數目來確定主鏈,多的優先。
若仍無法分出哪條鏈為主鏈,則依次考慮下面的原則,側鏈位次小的優先,各側鏈碳原子數多的優先,側分支少的優先。主鏈確定后,要根據最低系列原則(lowest series principle)對主鏈進行編號。
最低系列原則的內容是:使取代基的號碼盡可能小,若有多個取代基,逐個比較,直至比出_低為止。最后,根據有機化合物名稱的基本格式寫出全名。
參考資料來源:-命名法
IUPAC有機物命名法 一般規則 取代基的順序規則 當主鏈上有多種取代基時,由順序規則決定名稱中基團的先后順序。一般的規則是: 取代基的第一個原子質量越大,順序越高; 如果第一個原子相同,那么比較它們第一個原子上連接的原子的順序;如有雙鍵或三鍵,則視為連接了2或3個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團作為主要官能團,命名時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團,命名時順序越低名稱越靠前。 主鏈或主環系的選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團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靠近該官能團的一端標為1號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個環(系),那么該環系看作母體;除苯環以外,各個環系按照自己的規則確定1號碳,但同時要保證取代基的位置號最小。 支鏈中與主鏈相連的一個碳原子標為1號碳。 數詞 位置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官能團的數目用漢字數字表示。 碳鏈上碳原子的數目,10以內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漢螞指字數字表示。 各類化合物的具體規則 烷烴 找出最長的碳鏈當主鏈,依碳數命名主鏈,前十個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數,碳數多于十個時,以中文數字命名,如:十一烷。 從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編號: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數字越小越好)。以數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數字與中文數字之間以 - 隔開。 有多個取代基時,以取代基數字最小且最長的碳鏈當主鏈,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順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兩個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時,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數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開,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烯烴 命名方式與烷類類似,但以含有雙鍵的最長鍵當作主鏈。 以最靠近雙鍵的碳開始編號,分別標示取代基和雙鍵的位置。 若分子中出現二次以上的雙鍵,則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烯類的異構體中常出現順反異構體,故須注明“順”或空物”反”。 炔烴 命名方式與烯類類似,但以含有叁鍵的最長鍵當作主鏈。 以最靠近叁鍵的碳開始編號,分別標示取代基和叁鍵的位置。 炔類沒有環炔類和順反異構物。 分子中既有雙鍵又有三鍵時,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別標注位置號,碳數寫在“烯”前面。 鹵代烴·醚 鹵代烴命名以相應烴作為母體,鹵原子作為取代基。 如有碳鏈取代基,根據順序規則碳鏈要寫在鹵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種鹵原子,列出次序為氟、氯、溴、碘。 醚的命名以碳鏈較長的一端為母體,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來作為取代基,稱烴氧基。 醇 醇的命名,以含有醇羥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由這條鏈上的碳數決定叫某醇,編號時讓醇羥基的位置號盡量小; 其他基團按取代基處理。 主鏈上有多個醇羥基時,可以按羥基的數目分別稱為二醇、三醇等。 醛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長的碳鏈為主鏈,其他部分作為取代基; 決定名稱的碳數包括醛基的一個碳。 如果有多個醛基,則以含有2個醛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稱二醛。 醛基作取代基時稱甲酰基(或氧代)。 酮 以含有酮羰基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按此鏈上的碳數(包括該羰基)稱為“某酮”;并把羰基的位置號標在前面,盡量使位置號最小。悶虧配 如果主鏈上有多個羰基,可稱為二酮、三酮等。 羰基作取代基時稱“氧代”。 羧酸 以含有羧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依照碳數(包括羧基)稱為某酸。 主鏈上有2個羧基時,稱為二酸。 羧酸酐 以形成酸酐的酸的名稱稱呼酸酐,再加“酐”字。
當主鏈上有多種取代基時,由順序規則決定名稱中基團的先后順序。一般的規則是:
比較主鏈碳原子上所連各支鏈、取代基的第一個原子的原子序數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原子序數較大者為“較優”基團。序數越大,順序越高.注:通常情況下,序數越大,相對原子質量也越大.故也可比較相對原子質量.
例如: I>Br>Cl>F>O>N>C
如果第一個原子相同,那么比較它們第一個原子上連接的原子的順序;如有雙鍵或三鍵,則視為連接了2或3個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團作為主要官能團,命名時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團,命名時順序越低名稱越靠前。
例如: -CH2Br>-CH3
這兩個基團的第一個原子相同(均為C原子),則比較C原衡瞎子上所連的原子,分別是Br,H,H(按原子序數由大到小排列)與H,H,H,因為Br>H,所以-CH2Br>-CH3。
主鏈或主環系的選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團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靠近該官能團的一端標為1號碳。
如果化合物咐陪空的核心是一個環(系),那么該環系看作母體;除苯環以外,各個環系按照自己的規則確定1號碳,但同時要保證取代基的位置號最小。
支鏈中與主亂螞鏈相連的一個碳原子標為1號碳。
數詞
位置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官能團的數目用漢字數字表示。
碳鏈上碳原子的數目,10以內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漢字數字表示。
有機化學命名規則是取代基的順序規則。當主鏈上有多種取代基時,由順序規則決定名稱中基團的先后順序,一般的規則是取代基的第一個原子質量越大,順序越高,如果第一個原子相同,那么比較它們第一個原子上連接的原子的順序,如有雙鍵或三鍵,則視為連接了2或3個相同的原子。
有機化學命名原則口訣
只含CH稱為烴,結構成鏈或成環,雙鍵為烯叁鍵炔,單鍵相連便是烷,脂肪族的排芹數模成鏈,芳香族的帶苯環畢鎮,異構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間,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羧酸羥基連烴基,稱作醇醛及羧酸,羰基醚鍵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
苯帶羥基稱苯酚,萘是雙苯相并聯,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醇類氧化變酮醛,醛類氧化變羧酸,羧酸都比碳酸強,碳酸強于石碳酸,光照鹵代在側鏈,催化鹵代在苯環,烴的鹵代衍生物,鹵素能被羥基換,消去一個小分子嫌緩,生成稀和氫鹵酸。
鉀鈉能換醇中氫,銀鏡反應可辨醛,氫氧化銅多元醇,溶液混合呈絳藍,醇加羧酸生成酯,酯類水解變醇酸,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變藍,氨基酸兼酸堿性,甲酸是酸又像醛,聚合單體變鏈節,斷裂π鍵相串聯。
化學有機物命名規則如下:
1、有機物命名的次序規則為:羧酸>磺酸>羧酸酯>酰鹵>酰胺>酸酐>腈念者>醛>酮>醇>硫醇>酚>硫酚>胺>炔烴>烯烴>醚>硫醚>鹵代烴>烷烴>硝基化合物>亞硝基化合物等等。
2、當有機化合物含有多個官能團時,要以最優先的官能團為主官能團,其他官能團作為取代基。 這里這兩個不能作比較。
3、后者命名慧森先列出羥基最后列出主官能團羧基。
4、選定主官能團和主鏈之后,將其它官能團和支鏈視為母體的取代基,按取代基次序規則順序命名。
什么是有機物:
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主要由碳元素、仔碧薯氫元素組成。
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所有的生命體都含有機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
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 碳酸、 碳酸鹽、 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無機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 二氧化碳、 碳酸、 一氧化碳、 碳酸鹽等不具有有機物的性質,因此這類物質也屬于無機物。